任澤平:A股有望持續「結構性牛市」

本文為任澤平博士《新京報》年度專訪:《看2018—中國經濟拼圖:25位官員學者企業家共話2018中國經濟》。


今年2月份,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首提“新週期”判斷,他認為,中國經濟基本面改善,需求的復甦,供給的出清,以及新政治週期的開始成為他“新週期”觀點的邏輯。由此,他看多今年的A股結構性牛市,對於資產配置,任澤平認為,2017-2018年推薦配置股票,2019-2020年推薦配置地產。

新京報:你如何評價2017年的A股市場?

任澤平:2017年A股走出了結構性牛市,從年初的3100點上漲至3400點,消費、金融、週期股出現了輪番的上漲。值得注意的是,A股並不完全反映中國經濟,如果把香港、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考慮在內,比如騰訊、阿里巴巴,還有今年5倍漲幅的恆大,今年的股票市場是一個牛市。

新京報: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任澤平:第一點,A股企業的基本面在改善,在新的一輪週期的起點上,企業盈利逐步恢復,第二點,我認為是A股的制度環境的變化,正本清源,監管環境越來越嚴,越加規範。第三是越加國際化,比如說A股明年納入MSCI指數。伴隨基本面改善以及制度環境的變化,今年價值投資迴歸。

新京報:怎麼看“新週期”之爭?

任澤平:“新週期”之爭本質上是多空之爭,即大家對經濟,對A股的多空觀念。我其實很少評論同行的觀點,雖然別人經常來懟我們的觀點,但是你會發現今年我們不懟別人,我覺得作為分析師,就認真做好自己的研究,對錯交給市場去評價。

新京報:有觀點認為這一輪經濟增長是金融加槓桿所致,伴隨金融去槓桿和去庫存,經濟會出現回調。

任澤平:這種觀點過於強調金融週期而忽視產能週期。中國經濟正在去槓桿和去產能。從結構上看,房地產去庫存、傳統行業的去產能甚至地方債務置換,其實都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並化解了部分債務,它的代價就是居民槓桿上升,非銀金融槓桿上升,相當於轉移了。所以現在進行房地產調控,加強金融業監管。

去庫存會使市場有短期的回調,不過它是一箇中週期的產能週期的向上週期,這種庫存的波動比較弱,不宜過度放大,我覺得還是要看大方向。

新京報:“結構性牛市”的特徵是什麼?

任澤平:一定要看基本面,現在流動性收緊,利率向上走,監管收嚴,這種情況下講故事肯定不能為市場接受,所以回到最基本的,還是基本面,企業業績。

新京報:A股的結構性機會在哪?

任澤平:我們的判斷是震盪向上,結構性行情。主推三個方向,一個是新週期,一個是低估值,第三個是改革相關的。

新京報:這一輪“結構性牛市”持續時間會有多長?

任澤平:個人觀點,我覺得只要邏輯沒有被破壞,就可以堅持。

其實最近我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因為制度變革、投資者結構變化以及投資理念的變化。中國會否真的來迎來一輪慢牛?以前大家經常因為散戶主導的市場結構,投機氛圍濃重的情況,大家一說慢牛就當笑話來講。但是隨著上述情況的改變,環境變化導致市場真的出現慢牛,比如從16年17年,這就是一輪慢牛。

新京報:那你會建議優先配置股票嗎?

任澤平:2017年到2018年推薦配置股票,2019年到2020年推薦配置地產。

新京報:A股明年正式納入MSCI指數,有何影響?

任澤平:A股明年加入MSCI代表中國的資本市場更加開放,會帶來市場投資風格投資理念的變化,會更加的注重基本面。國外很多的機構投資者,更重視資產安全和保值性,它們對於風險收益的要求與普通投資者不太一樣。

新京報:現在一個熱點出來,一週的漲幅就會透支未來幾年的股價漲幅,你覺得未來市場風格會變化嗎?

任澤平:我覺得投資者會逐漸重視基本面,會更加理性。會考慮市場提的這個概念,未來有沒有業績兌現?是不是能夠落地,不會像以前一樣,上市公司換個名,或者說有併購傳聞,投資者就盲目參與。

新京報記者 金彧 王全浩 朱星 編輯 張軼驍 陳維城

策劃 新京報經濟新聞

任澤平:A股有望持續“結構性牛市”

推薦我們的新書:《房地產週期》,人民出版社。

噹噹、京東、天貓、亞馬遜等均有售,可在上述網站搜索“房地產週期 人民出版社”查詢。

更多深度經濟分析,歡迎回到頁首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