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笔者一直想理清楚日本海军战败时候舰艇的名字和吨位,不知为什么国内一些包括国外的一些书籍都没有,详细计算日本海军最后的舰艇名称和吨位,笔者不才,算是抛砖引玉的粗算一下,其中要说明的是,在计算排水量时,除了加上“公试”二字的舰船,余下舰船的排水量,笔者都取自标准排水量。原因在于日本海军的回厂大修,像驱逐舰这一块,因为在战前被恶劣海况袭击,出现军舰无法使用的恶果后,日本海军将隐患舰艇全部召回工厂改造,所以吨位是有区别于之前的。再比如航母这一块,我本应该取9000这个吨位,考虑到在战争末期的改造,所以取了10500吨。因此,决定将不能肯定的舰艇排水量取自公试排水量。另外,本文中的苏联获取的日本舰艇中,不确定苏式语法中的目标舰的用意,怕与靶舰的意思想差太大,所以取目标舰为那时期舰种名称。

另外,每种舰艇附带笔者的评语。

因为时间仓促,未来得及计算在华炮舰,与水雷艇这一类军舰。考虑当时日本海军的主力舰艇定义是“有鱼雷的军舰就是作战舰艇”的思维,再加上本身日本海军不将这两类舰艇算在作战单位行列,所以就先不列举替他舰艇,只列举“水雷战”思维的舰艇。

水面系列

航母,水上飞机母舰,战列舰,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比较起其他军舰,长门在二战时候,名气才最响亮

航空母舰篇

舰队航母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不要误解,这就是改造前的赤城号

凤翔级独舰迎接战败

“凤翔”号(hosho) 1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1922年12月27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5月1日解体。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后来日本的·航母改造之路,就和凤翔号一样,越改越糟了

“赤城”、“加贺”、“龙骧”“苍龙”“翔鹤”五级其7艘航母全军覆没。

“大风”“信浓”二级各一舰,战场覆没

“云龙”级三艘全军覆没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等到云龙级的航母制造,日本海军开始了必败无疑的局面

合计吨位10500吨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这个其他航母的来源就难说了,这个千代田级别的千岁,就是下文的水上飞机母舰改的

其他舰船改在航母

“祥凤” 、“龙凤” 、“千岁”、“大鹰”、“神鹰”、“海鹰”六级10艘航母全军覆没。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这个大鹰号航母就是由商船改造的

王氏语:总的来说,日本海军的航母之路是正确的,可是在所谓的“渐减作战”当中,不要说航母的设计问题,就是多造航母都会被日本海军内部认为是“异端”,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日本的航母实在离奇。因为日本建造航母的思路,竟然是与时俱退的。也算是讽刺了,“凤翔”号见证了日本航母之路的全过程。当然了,歪路也是从“凤翔”号开始的。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水上飞机母舰,理论上就是航母之前的航空飞机母舰,而且可谓是战场多面手

水上飞机母舰篇

六级8艘全军覆没,其中“千岁级”改装为航母

“能登吕”、“神威”、“千岁”、“瑞穗”、“日进”、“秋津洲”

商船改造飞机母舰

四级9艘舰 全军覆没

“香久丸”、“神川丸”、“相良丸”、“山阳丸”这四级中

除了“圣川丸”转籍外,其他8艘舰全军覆没。所以算作全军覆没。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后来一些水上母舰在同年同月同日都改为了运输舰,但只有一艘存活

“圣川丸”(kiyokawa maru), 6853吨 1937年5月15日竣工,1941年10月5日被海军征用为特设水上飞机母舰,1942年12月1日转籍为特设运输舰,1943年4月1日转籍为特设水上飞机母舰,同年10月1日,转籍为特设运输舰,1945年9月28日,转籍为运输船,1969年报废解体。

王氏语:在航母确定为航空主力舰只以前,水上飞机母舰可以看做是航母的雏形,如果从功能上来说,这种舰船倒是“作用多功能”,可以携带少量水上飞机,外带一定规模的袖珍潜艇(甲标的),还可以携带重油,照这样看来,倒是具备很长的续航力和侦查能力以及一定的战力(如果潜艇可以算作战力的话)。在中日战争开始以前,就这种只有几架飞机的军舰都敢与中国空军交战。从现实来说,还是一种变形补给舰。后期就只能沦为二流角色了,因为航母自己就有侦查能力,所以在航母作战之时,就不需要这种舰艇出马了。最后也只能做做运输舰了。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大和号是生前无名英雄,战败名扬四海了。不知道是不是对日本战列舰的讽刺

战列舰篇

共五级12艘军舰,“金刚”、“扶桑”、“伊势“、“长门”、“大和”,仅长门级“长门”号一舰迎接战败。

“长门”号(nagato) 公试43450吨,1920年11月15日竣工,1945年10月赔偿给美国,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环礁进行核试验,29日早上才沉没。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不知道长门希不希望沉没在日本海

合计吨位43450吨

王氏语:关于日本战列舰的文章应该不少了,可是,还是要给几句客观评价,在中日战争以前,在这个军队内部有“海空大战”之说。照这样看来,战列舰的地位也是如此,不过赢家“换”了一下。从客观条件来说,在二战末期以前,战列舰的地位都是很稳固的,不然,美国也不会依然建造战列舰。日本人会把钱花在战列舰上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正是因为飞机和航母的异军崛起,所以战列舰变得不实用了。说的更实际,难道在所有人都提倡“巨舰大炮”的氛围中去改变吗?要知道,当时即使被认为是信息发达时代,抱残守缺的实力派阀都是大有人在。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高雄级算是日本海军中最出名的重巡洋舰了吧

重巡洋舰篇

六级18艘重巡洋舰全军覆没

“古鹰”、“青叶”、“妙高”、“高雄”、“最上”、“利根”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大概会有人说妙高没有被击沉吧,但妙高号其实已经失去战斗能力了,日本不可能把妙高号、利根号等修复了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川内级的神通号,明明是日本最后建造的5500吨轻巡洋舰,却倒退了很多

轻巡洋舰篇

五级17艘轻巡洋舰全军覆没

“天龙”、“球磨”、“长良”、“川内”、“夕张”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阿赫野级别的军舰出战的时候,日本海空力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阿贺野级

4艘剩余1艘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酒匂号的结局也算是讽刺了,没有被飞机击沉,被原子弹击沉的军舰算是少见了

“酒匂”号(sakawa) 公试7710吨 1944年11月30日竣工,1945年10月赔偿给美国,1946年7月2日,在比基尼环礁进行核试验,

与“长门”号沉没。

“大淀”级独舰被炸沉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说起来的话,香取级还真是挺适合日本海军陆战队的

香取级

3艘剩余1艘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鹿岛军舰能活到战后,大概就是战争运气了吧

“鹿岛”号(kashima) 6300吨 1940年5月31日竣工,1945年8月后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解体。

合计吨位14010吨

王氏语:日本巡洋舰还是很强的,就拿我来说,笔者还真是挺喜欢“阿贺野”级的,如果仅仅从对舰战斗来说,日本巡洋舰的战斗力都是很强的。可就像当时日本海军中,战列舰主唱,巡洋舰做配角的计划一样。纵使巡洋舰在优秀,依然被日本海军轻视,很难想到的是,重视日本轻巡洋舰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不仅晚,连制造时候的期望还是按照战前思路在打造。不仅这样,当时看巡洋舰战力的标准之一就是火炮口径,日本海军想为新战舰安置新型的火炮都没有。也就是说,不管轻重巡洋舰,都被日本人视作战列舰的附庸产品。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说到驱逐舰,会想到雪风,但笔者认为,宵月号也许更符合日本海军后期的要求

驱逐舰篇

峰风级 1215吨

12艘剩余1艘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峰风级就不该去一线了,是实在美军舰可用了

“夕风”(yukaze) 1921年8月24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赔偿给英国后,新加坡解体。

合计吨位1215吨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造的时候注重生存性,野风的三条,除了沼风外,都活到了战争后期

野风级 1215吨

3艘剩余1艘

“波风”号(namikaze) 1922年11月11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1月指定为特别保管舰,赔偿给中国,改名“沈阳”号。

合计吨位1215吨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箬竹级的夕颜号后来改为其他军舰,所以笔者统计时候不算在箬竹级以内

箬竹级 820吨

8艘存1艘

“朝颜”号(asagao)1923年5月10日竣工,1945年8月22日关门海峡海域触雷坐底,1948年浮起解体。

合计吨位820吨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读者会觉得和野风级很像啊,这也是日本军舰的一个传统的弊端

神风级 1270吨

3艘剩余2艘

“神风”号(kamikaze) 1922年12月28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6年6月7日,触礁弃舰,1947年10月31日完成解体。

“春风”号(Harukaze) 1923年5月31日竣工,战后解体,船体作为京都府竹野港的防波堤。

合计吨位 2540吨

睦月级

12艘全军覆没

王氏语:“睦月级”可以看作是日本海军驱逐舰的分水岭。下一级的“吹雪级”就是日本海军新式军舰的设计范本了。照理来说,既然打造的驱逐舰也是战列舰的陪练,也应该是轰轰烈烈的在战场厮杀,可是,日本海军用他们来做运输舰。不仅是拿来做运输舰,还让军舰们去“送死”,一言蔽之,既没有水面护航,也没有空中掩护,就让一艘艘驱逐舰在夜间冲向目的地。这也许会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而这其实正是日本海军的软肋所在,据我观察,日本人是不缺少运输用的船舶。然而,日本人把过多的经历花在了“战场决战(还可以叫渐减作战)”的思路上,对于辅助类军舰,日本人向来不闻不问,在中日战争以前,甚至直接让主力的巡洋舰来护航,打击当时中国沿海的海盗。正是因为如此,驱逐舰们做做答非所用的事,在日本人看来是正确的。

吹雪级(含特一型,特二型)公试1980吨

20艘存1艘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生存力几乎为零的吹雪级军舰竟然能有军舰存活,算是一个奇迹了

“潮”号(ushio)1931年11月14日竣工,1945年9月15日除籍,1948年解体。

合计吨位1980吨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除了响号是海军中的不死鸟以外,晓级也是没战场生存能力的军舰,也是传统了

晓级(吹雪级特三型)公试1980吨

4艘存1艘

“响”(hibike)号 1931年11月14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5日赔偿给苏联,改名“真实”号,1948年7月初,改名为“十二月党人号”训练舰1953年2月20日除籍,70年代在海参崴解体。

合计吨位1980吨

初春,有明,白露,朝潮四级驱逐舰全军覆没。

阳炎级(甲型,舰队驱逐舰) 2000吨

18艘存1艘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说起来的话,雪风还可能是学前辈响号的,雪风是不被重伤,响是三次船头被炸掉,三次修复,也活到了70年代

瘟神“雪风”号(yukikaze) 2000吨 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6日赔偿给中国,改名“丹阳”号。1966年除籍,1971年12月8日,“雪风”号遗物舵轮与锚重回日本海军(海上自卫队),在江田岛教育资料馆。

合计吨位2000吨

夕云级(甲型,舰队驱逐舰)全军覆没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秋月级算是日本海军中最出色的军舰了,可能时不予人吧

秋月级(乙型,防空直卫舰)2710吨

12艘存6艘

“凉月”号(suzutsuki) 1942年12月29日竣工,1945年11月20日除籍,1948年解体,船体作为福冈县若松港的防波堤。

“冬月”号(fuyuzuki) 1944年5月25日竣工,1945年8月20日,门司港误触鱼雷,废为工作舰。1945年11月20日除籍,1948年解体,船体作为福冈县若松港的防波堤。

“花月”号(hanazuki) 1944年12月26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8月28日赔偿给美国,美军编号DD-934。1948年2月3日,美军将此舰击沉于日本的五岛列岛,后可能被日本人解体。

“春月”号(harutsuki) 1944年12月28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8月28日赔偿苏联,入海参崴,改名“突然”号,此后封存。1949年4月28日开始修复,6月17日,改为训练舰名叫“奥斯科尔河”号,1954年再次修理,但1955年3月12日改为浮动营房,同年6月2日改为目标舰,1965年9月18日再次改为浮动营房,1969年6月4日除籍,之后解体。

“宵月”号(yoizuki) 1945年1月31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8月29日赔偿给中国,改名“汾阳”号。1963年退役解体。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比较可惜了,秋月级还是中国海军的一员,不过话说回来,日本人把秋月级造成奢侈品的心理,叶恒奇怪

“夏月”号(natsuzuki) 1945年4月8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8月25日赔偿给英国,后来又售给日本的浦贺船厂,9月3日,解除运输舰身份,9月10日开始解体,次年3月1日结束。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至2018年时候,海上自卫队中,还有秋月军舰

现在海上自卫队中的秋月级的军舰名字是,秋月,照月,凉月,冬月。船舷分别是DD—115,DD—116,DD—117,DD—118

王氏语:“秋月”级的诞生正是日本海军驱逐舰们空袭噩梦的开始,正像日本人注视舰艇防空的时间晚了一样。“防空”,“护航”等新概念的贯彻已经于事无补了。老实说来,笔者还真挺喜欢“秋月”级的,可是,正像日本人弥补过失晚了一样,“秋月”级的制造和服役时间都迟了。仅仅从制造数量来说在1942年-43年的时候,“夕云”级这两年制造了15艘,“阳炎”级在40年就竣工了10艘。在相同的42年内,只有4艘秋月完工,43年只有2艘。也就是说,“秋月”级实在是奢侈品!就像“岛风”级一样。据说,开发“秋月”和“岛风”的目的不是为了作战,而是为了“刷时髦值”。所以“岛风”只有一艘,日本海军也实在负担不起了。让人唏嘘,造战列舰的预算,眉头不眨,造新型的驱逐舰却不肯花钱。

合计吨位16260吨

岛风级

孤舰被炸沉。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这时候的松级驱逐舰来的太晚,也太少了,发挥不了太多作用了

丁型驱逐舰含松级与橘级,或称为丁型与改丁型

松级驱逐舰(丁型,护航驱逐舰)1262吨

20艘存10艘

“竹”号(take)1944年6月16日竣工,1945年10月2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16日在新加波赔偿给英国,后解体。

“桐”号(kiri)1944年8月14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29日在海参崴赔偿给苏联,改名“复苏”号,1949年6月19日改装为目标舰,1957年10月3日,改装为修理船,1969年12月20日除籍。

“槙”号(maki)1944年8月10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8月14日在新加波赔偿给英国,后解体。

“杉”号(sugi)1944年8月25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31日赔偿给中国,改名“惠阳”号,1949年5月,在淡水礁触礁,后除籍解体。

“樫”号(kashi)1944年9月30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8月7日在佐世保赔偿给美国,后在日本笠户船坞解体。

“榧”号(kaya)1944年9月30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5日在海参崴赔偿给苏联,改名“意志”号,1949年2月14日封存,6月17日改装为目标舰,1958年6月10日,改装为浮动供暖船,1959年9月2日除籍。

“枫”号(kaede)1944年10月30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6日赔偿给中国,改名“衡阳”号,1949年撤往台湾,1962年退役。

“榉”号(keyaki)1944年12月15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5日在横须贺赔偿给美国,10月29日,作为靶舰击沉。

“柿”号(kaki)1945年3月5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4日在青岛赔偿给美国,最终结局不明。

“桦”号(kaba)1945年5月29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8月4日在佐世保赔偿给美国,后在日本出售,同年10月,在三井玉野船厂解体

合计吨位12620吨

八一五后,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略表

这个橘级驱逐舰就是算到丁型驱逐舰之中也是可以的,按照上文的传统,也是同一种军舰,不同的名字

橘级驱逐舰(改丁型,护航驱逐舰) 1350吨

12艘存8艘

“茑”号(tsuta) 1945年2月8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31日在上海赔偿给中国,改名“华阳”号,不赋予职责,1950年退役解体。

“萩”号(hagi) 1945年3月1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16日在新加坡赔偿给英国,最终结局不明。

“椎”号(shii) 1945年3月13日竣工,1945年10月1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5日在纳霍德卡赔偿给苏联,改名“自在”号,8月中旬至海参崴,1949年3月改为靶舰,1959年11月退役除籍。

“堇”号(sumire) 1945年3月26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8月20日在新加坡赔偿给英国,作为靶舰击沉。

“楠”号(kusunoki) 1945年4月28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16日在新加坡赔偿给英国,最终结局不明。

“雄竹”号(odake) 1945年5月15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4日在青岛赔偿给美国,作为靶舰击沉。

“初梅”号(hatsuume) 1945年2月8日竣工,1945年10月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6日在上海赔偿给中国,改名“华阳”号,“四丁”中唯有此舰武装出航,1961年除籍解体。

“初樱”号(hatsuzakura) 1945年5月28日竣工,1945年9月15日除籍用做复原船,运送复原人员归国,1947年7月29日在纳霍德卡赔偿给苏联,8月中旬至海参崴,1949年3月改为靶舰,1959年2月19日,除籍解体。

合计吨位10800

王氏语:有观点认为“丁型驱逐舰”是英美的护航驱逐舰,是急造的小型舰艇。此外,要澄清的是,日本不是没有护航用的舰艇,而是让可以用的舰艇去护航。在一战时候,为盟军护航的军舰都是战列舰和驱逐舰,在华之时,巡洋舰就承担护渔的任务。从国家尊严方面来说,这是很值得肯定的,然而日本人从来没想过建造专职的军舰,就像所有驱逐舰都携带鱼雷发射管一样。乙型和丁型明明就是专属防空和护航的军舰!另外,要说的是,只有最后的

“橘级”驱逐舰安上了雷达。有观点认为战前大批量制造有利于战局,其实真正被日本人用于海上运输线的舰艇在日本海军中是存在的,是后面要提到的“海防舰”,可是,在海防舰这一块,却很让人无语,在1941年前,执行任务的是日俄战争时期的军舰,到了1942年后,日本修正海防舰的作用是专属渔业和海上护航的。所以,“丁型驱逐舰”还是要到一线战场去厮杀。至于这样粗制滥造的产品,还不是因为日本资源匮乏的原因演变而来的。唯一值得现在人反思的地方是“梨”号军舰的重生的意义所在。

上述全部舰艇共计吨位119390吨,数量36艘.

附录

“梨”号驱逐舰 1250吨

不仔细区分的话,是算到松级驱逐舰的。“梨”号(nashi) 1945年3月15日竣工,1945年7月28日被击沉,1945年9月15日除籍,却在1954年7月打捞,1956年修复,5月31日编入海上自卫队,1971年7月31日除籍。

赔偿中国 驱逐舰 秋月型:“宵月”号,丁型:“杉”号、“枫”号、“茑”号、“初梅”号 合计吨位7934吨

赔偿苏联 驱逐舰 秋月型:“春月”号,丁型:“桐”号 、“榧”号、“椎”号、“初樱”号 合计吨位7934吨

赔偿美国 战列舰 “长门”号,轻巡洋舰 “酒匂”号,驱逐舰 秋月型 “花月”号,丁型:“樫”号、“榉”号、“柿”号、“桦”号、“雄竹”号。合计吨位60268吨。

赔偿英国 驱逐舰 秋月型 “夏月”号,丁型:“竹”号、“槙”号、“萩”号、“堇”号、“楠”号、合计吨位9284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