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時,保衛皇宮的12000禁衛軍,到底去哪了?

1912年,晚清重臣袁世凱親手將自己的君主溥儀趕下了皇位。不過有一件事情讓人很是不解,一般情況下,在皇城之中都是有禁衛軍的保護的,他們是皇帝的私兵,只效忠皇帝,可是為何袁世凱能夠這麼順利的將溥儀趕下皇位了呢?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時,保衛皇宮的12000禁衛軍,到底去哪了?

我們都知道,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組建一支自己的親衛隊,用來在危機時刻保護自己安全。在歷史上,曹操的虎賁營就極為出名,這是一支名副其實的保安隊,它的將領由曹操最為倚重的典韋和許褚先後擔任。典韋在張秀反叛中為護曹操而死,而許褚也是對曹操忠心耿耿。這支隊伍的領軍人物定然是對主子十分中心的人物,就像是趙雲,他就是劉備親兵的主帥,一生對劉備忠心耿耿。在後來,統治者身邊的禁衛軍從未少過,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御林軍。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時,保衛皇宮的12000禁衛軍,到底去哪了?

一般情況下,御林軍作為皇帝的親兵,不參與對外以及對內的一切戰爭,只負責皇帝的安全工作。所以說,御林軍統領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想弄清楚溥儀退位時御林軍為何沒有動作,我們應該首先更瞭解一下溥儀的御林軍統領。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時,保衛皇宮的12000禁衛軍,到底去哪了?

溥儀繼位時年齡很小,並不足以處理國事,所以朝中就有了一個特殊的職位,那就是攝政王,當時的攝政王由載灃擔任。他是一個有能力有眼光的人,他看著袁世凱一天天壯大,便建立了一直12000人的新軍,由他的弟弟載濤統領。本來皇族之人擔任統領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即便他對皇帝心中不滿,也絕對不會毀了江山基業,但是這一次載灃的眼光顯然是不太好。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時,保衛皇宮的12000禁衛軍,到底去哪了?

載濤太過年輕,他和晚清的那些八旗子弟沒有什麼兩樣,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不懂得如何練兵,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新軍的戰鬥力十分低下。這就算了,最終這支新軍還落到了別人的手中。載灃為了穩定朝局,不斷削弱著袁世凱的實力,直至袁世凱的手中看起來已經沒有什麼實權了。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時,保衛皇宮的12000禁衛軍,到底去哪了?

但是在武昌起義爆發之後,清政府派遣北洋軍前去鎮壓義軍,沒想到他們根本不聽清政府的,而是隻服從於袁世凱一人。萬般無奈之下,載灃只好重新起用了袁世凱。而袁世凱再次出山,不僅接管了北洋軍隊,連同這支新軍也一併拿去了。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時,保衛皇宮的12000禁衛軍,到底去哪了?

所以在後來溥儀退位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麼保衛皇帝的禁衛軍,很快便被趕下了臺。不過那樣的軍隊,想要抵擋北洋軍隊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即便是沒被拿走也只不過是多些枉死之人罷了,結果並不會有什麼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