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唐港曾擬名「新口」小考

京唐港曾擬名“新口”小考

京唐港曾擬名“新口”小考

京唐港曾擬名“新口”小考

參加編寫《唐山港京唐港區建設史》,接觸到一些史料,敘說京唐港區建設史上的名稱幾次改動的過程:

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把它命名:北方大港;

1919年,順直省議會議定建設北方大港,擬定名:新口;

1929年,國家建設委員會委託華北建設委員會籌建北方大港,籌備處設在天津,主旨是開發附近鹽業及山西煤炭資源。名稱仍定為:北方大港;

1984年,唐山市委、市政府謀劃籌建港口,198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項,以其所在地理位置,稱為:王灘港;

1988年11月15日,為擴大港口的影響,在市長陳立友主持召開的市長辦公會議議定,將原“王灘港”正式改稱:唐山港;

1993年7月17日,唐山與北京簽訂聯合建港協議,決定改稱:京唐港;

2005年7月29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決定自2005年9月10日起恢復使用“唐山港”港名,唐山港下設兩個港區:京唐港區和曹妃甸港區。始稱:京唐港區。

北方大港、新口、王灘港、唐山港、京唐港,京唐港區已經是它的第六個名字了。習慣上大家還是叫它京唐港,因為它現在對外稱謂是:京唐港股份有限公司。

對其中的“新口”一名,由來則不甚了了,既然是編寫京唐港區的建設史,就理應尋個究竟,否則無以為據,如何寫入書中。

最早看到的一則相關的資料是:

劉曉濱先生所著《唐山,唐山》一書,該書第389頁,有這樣一段話:“有資料顯示:1919年順治省議會議定,建北方大港。擬名:新口。”(《唐山,唐山》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這裡,劉先生出現書中行文校對時的疏漏,是“順直省”而非“順治省”。可是對“有資料顯示”的資料源於何處,卻語焉不詳,只得另外尋找。

京唐港區的領導提供了許多寶貴資料,其中有《華北水利月刊》第二卷第九期出版的《北方大港》專號一書(《北方大港》第154-155頁。建設委員會華北水利委員會編印,1929年9月出版)。在該書“雜錄”部分,刊有任甫亭:《順直省議會議闢新口經過》一文,對擬名“新口”所述較詳,可供研究之用。

今照錄全文如下:

順直省議會議闢新口經過

任甫亭

大清河口經英美人測量,為中國第一最大商港。大江以北岸線以此為最良,終年不凍,水量極深,底硬無沙。建築國際商港作為北方十數省商業門戶,為不可緩之圖。曩以日本二十一條強迫後,國人抵制日貨,各省日極,英美貨乃大暢銷,日人憂之。美輪因中國無靠直航巨輪之港,不得不在日本長崎、大阪,分裝小輪輸入中國。日與美素又不睦,日則固意延宕,暗示抵制,美人深感此痛苦,乃力謀使中國築此大港。俾美國巨大之輪不經日本直接可靠上此港。因此,駐津美領與前省長曹銳商訂,由直隸省庫擔任五百萬元,美商允借與七千萬元,月息四釐,以將來築港海關收入作抵,分期歸還。築港之外,更築鐵路,銜接京奉,商訂妥協,提案省會,加以可決。正在進行之際,事為日本探悉,日公使小幡酉吉來津,拜訪前省議會長邊君潔卿。初以利誘,繼以無條件借給款項,後則加以恐嚇。均不售,悻悻而去。過日,竟有日人函示邊君,稱倘此港果借美款興築,必以手槍對待云云。邊仍不為所動。日人無法乃變計,一面運動國會安福派議員,優給津貼,提案反對;一面運動段系人員,收歸中央。更以金錢運動省議會議員作為內應,每人竟有月得二百元津貼者。同人等恐歸中央,必為安福派盜賣,不得已乃停止進行。此該港中止一往經過之內幕情形也。當日,此港改名為新口,並繪有工程圖表暨節略,惜存曹手而湮沒。此時僅憶記共款七千五百萬,五年竣工。碼頭進海二十四里。月坨闢作功園,石臼坨並清河作為自來水來源地。並首先設立港務銀行,發行紙幣,以利週轉。其餘則多忘卻耳。謹以附誌。

這篇文稿是作為任甫亭給北方大港籌備處信件的附錄提交的。北方大港籌備處覆信日期為“九月二十五日”,可知此文當寫於1929年9月中旬以前。

北方大港籌備處1929年9月25日的覆信,稱任甫亭為“執事”,是書信中對對方的尊稱。

任甫亭在給北方大港籌備處的信中寫道:

“甫亭籍歷樂亭,距港咫尺,順直省會議開此港更名新口,甫亭曾濫竽斯議。不幸以功虧一簣之大業敗於日本與安福派之勾結,追念往事,至今耿耿。”

(《北方大港》第153頁。建設委員會華北水利委員會編印,1929年9月出版)。

對文中所提到的主要人物邊潔卿,查找容易:

邊守靖(1885—1956)字潔卿。原籍天津靜海大瓦頭。1903年中優廩生,後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法律,1910年回國。任保定師範學堂監督、浙江政務廳廳長。1913年3月,當選順直省議會議長,要求國會彈劾袁世凱擅借外債發動內戰之罪狀。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以順直省議會致電總統府和國務院,讚揚學界“熱血噴湧,奔走號呼,凡所以為國者,可稱仁至義盡”。但1923年曹錕賄選總統,成為策劃賄選主幹人物,動用鹽稅、攤派、勒索等手段,搜刮一千多萬元,曹錕倒臺隨之去職。1928年後經管曹氏家族天津恆源紗廠。1949年任天津市工商聯常委、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病逝天津。

但是對文中所說順直省議會議長邊潔卿在任時的作為,據《周恩來自述》一書中,周恩來所記錄下的楊以德對被拘學生的講話,其中則有:楊以德“又說到邊潔卿——順直省議會議長——怎樣想把大清河賣給外人開港的事,並說那種樣子才叫賣國呢!”(《周恩來自述》第9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可知,楊以德認定的:是向外國人借貸建設港口一事,還是與日本人妥協一事,屬於賣國行為,也沒有交代明白。而實際上,邊潔卿所採取的如文中所說既不與日本交往,也未能與英、美人商定港口建設,客觀上是延誤了港口的建設的。《周恩來自述》這份寶貴資料,恰是從另一個層面證實:1919年間在大清河確曾有過謀劃建港一事。

楊以德(1873—1944)字敬林,綽號楊梆子。天津人,祖籍山東,袁世凱的心腹爪牙,袁世凱稱帝時賜其三品二等頂戴。民國初年,出任直隸省警務處處長兼天津警察廳廳長等職。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瘋狂鎮壓天津學生的愛國運動。1925年因故被免職,1944年死於天津。

文中還涉及到了曹銳、小幡、段系、安福派等人事,一併略述如下:

曹銳(?——1924)字健亭,清朝監生。系曹錕四弟,曹錕發跡後,曹銳任天津清鄉局局長,後任直隸遷安縣知縣。民國成立後任直隸提法使。曹錕於1916年任直隸督軍後,1918年保薦曹銳任直隸省省長,共同掌管全省軍政大權。曹銳壓制“五四”愛國運動,攫取大量公產,經營恆源紗廠。1922年去職後,仍操縱各方勢力為曹錕賄選大總統。1923年10月5日,曹錕為中華民國第五任大總統,由保定入京,為中國近代史上醜聞之一。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曹銳囚禁於北京延慶樓,曹銳畏罪自殺。

小幡酉吉,曾任日本駐中國參贊,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協助日本公使日置益與袁世凱訂立“二十一條”,是逼迫北洋軍閥政府接受“二十一條”的直接參加者。1918年10月,小幡酉吉任日本駐華公使。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中國各地愛國群眾開展抵制日貨運動。日本駐福州領事館於11月15日派出日本浪人和便衣警察,毆打表演愛國新劇的學生。15日,又打死打傷學生和市民多人,造成引起全國公憤的福州慘案。小幡酉吉反而於12月5日向中國政府外交部提出“抗議”,硬說“事件責任全在中國”,要求取締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為中國人民所不恥。

段系人員、安福派,實為同義語。段祺瑞是安徽人,他屬下的主要人員多數是福建人,故被稱為“安福派”,是一支依靠日本在背後撐腰以伸展政治勢力的親日派。

任甫亭於公元1932年,曾任河北省故城縣縣長。據《中共井陘史話》所載:“20世紀30年代初,新到任不久的樂亭籍縣長任甫亭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憶及井陘民間有‘糠菜半年糧’之諺,餘尚未之敢信。二十一年冬,奉調蒞陘,下車存問,履勘全境,始悉斯邑,七山一田,民生艱窘,瘠苦異常;復以連年兵差,供應浩繁,大有不可聊生之概。鳩形穴居,糠菜為食,前言誠不我欺也!’難得如此實話實說,毫無半言過實之詞。” (《中共井陘史話》第一部分:《太行要塞當井陘 歷盡滄桑盼新生》,中國井陘網)可見,任甫亭被認為是一位能“實話實說”的官員。對其以當事人身份所記,參加順直省議會及謀劃建設新口的前後經過,當為可信。

任甫亭原籍樂亭,家鄉人或可對其行事知之更多。

2008年1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