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上的遠洋

長城上的遠洋

當羅哲文揹著相機,第一次踏上八達嶺長城拍下第一張照片時,那是1948年。

那時候,想要去長城並不容易,車子所能抵達的最遠一站只在昌平南口,如果想要走到長城,二十多公里的距離只能步行。就這樣,羅哲文一步步走到了長城,隨身攜帶的皮尺一點點測量這珍貴的遺蹟。

“因為離得近,覺得總有時間去長城考察,反而擱置下來,現在是時候去看看了。”督促讓他開始這段長城之行的是他的師母,林徽因,而他的師傅,便是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

在羅哲文的筆下、鏡頭裡,長城,承載的不單是一段歷史,更不僅僅是被時間沉澱留下的景點。一個民族的氣節與血脈,都存留在這一磚一瓦中。兩千多年,這是長城被賦予的精神使命,如膾炙人口的那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每一個登上長城的人,在追求的,都是一種心理的認同和精神的肯定。

01

兩千多年後,有人再次登上了長城,帶著它的“野心”和使命。

就在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攸克君收到一份來自長城的邀請,遠洋將2018年北方區域戰略以及春秋系的品牌發佈會地點,選在了長城。這應該是第一個真正“登上”長城的房企。

這些年,開發商對於品牌發佈的形式和意義越發重視,都在追尋著與產品本身的精神契合,從太廟到國子監,這些有地標意義的建築,讓人真正看中的,更是其背後蘊含的文化價值。

而此次,登上長城的遠洋,更多追求了一種內在的聯結。繪時代•譜春秋,大開大合的主題,切中的更是萬里長城經過歲月洗禮後的經典。這,也是衝刺千億時代下的遠洋想要追尋的一種精神。

作為在北京起家的企業,遠洋曾在這裡創造了太多的經典與奇蹟。25年過去,遠洋在北方區域也正在築起一道屬於他的長城。在完成京津冀第三極佈局之後,遠洋將整個發展的視角從大北京中心重點佈局的城市,擴大到了更大的範圍,太原、鄭州、西安、濟南等省會城市也被囊括其中。未來包括蘭州、保定、唐山都將被列入計劃之中。

而版圖擴大的同時,遠洋在內部也制定了三個維度的升級。從產品到服務再到配套。攸克君曾瞭解過遠洋基於產品力升級的具體細節,可以說十分詳盡。其中包括健康建築體系+17項價值主張+5H景觀+精裝WER+智能化4S+W持續提升。而每一個加號中的內容,都有更具體的細化和落地。

和遠洋的朋友聊起過關於健康生活家的理念。在落地健康這件事上,遠洋於2016年就將WELL標準引入了中國,去年還跟美國DELOS公司成立了WELL實驗室,一起研究WELL標準的中國化。Well標準是一套基於醫學標準而衍生的建築標準,其7大標準均已人的健康為出發。另外,遠洋自行研發的5H健康景觀體系規劃,也讓攸克君印象深刻。這裡的景觀設計,不光是傳統意義上的環境和規劃設計,遠洋還將其擴充到了身體健康設計、心理健康設計以及社群健康設計。

02

基於這一整套的升級邏輯,遠洋北方區域也發佈了目前最重要的四大產品系,分別是春秋系、萬和系、TOP系和風景系。

此次被遠洋帶上長城的,便是今年重頭的“春秋系”。

從古至今,春秋萬代,時代留下的文化印記都在這“春秋”二字。而遠洋,也將這兩字賦予了最能經得住時間洗禮的建築和產品。從最初的天著春秋,到今年即將入市的五里春秋、禧瑞春秋、海晏春秋以及天津的天著春秋,這四個項目都遵循了同樣的價值標準:城市與自然的融合、自然與建築的融合以及人與健康的融合。

也是這三重標準創新了遠洋的春秋系,從擇址觀到產品官再到服務觀,所有春秋系的產品,一定要符合城心、自然或文脈,這是每一個春秋系產品的精神屬性,而從規劃、園林到產品、服務、健康等,則是其必須具備的物質條件。

精神與物質的高度統一,造就了這樣一個系列的產品。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則是遠洋春秋系最特有的氣質。特別是在國人對於傳統文化的認知與歸屬感越發強烈的當下,春秋系可以滿足的,更是如我們渴望登上長城一樣,一種價值認同與精神鼓勵。

斷壁殘垣古墟殘,

夕陽如火照燕山。

今朝賜上金戎刀,

要使長龍復舊觀。

當這位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人”的羅哲文第二次登上長城時,他已經擔負了修復長城的任務。斷壁殘垣的破敗與滿腔熱血的意氣交織混雜,他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如今,萬里長城,氣勢如虹,所有的破敗與衰退都已藏在了時間的另一角。春秋幾何話春秋,登上長城的遠洋,正在講述一個關於經典的新故事。

長城上的遠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