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手握幾十萬兵馬,爲何卻不敢造反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為世人所熟知。這位有著傳奇一生的大清名臣,百年來收到了許多人的評價。蔣介石就非常推崇曾國藩,認為“曾文正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毛澤東年輕時也曾對曾國藩倍加敬佩,有過“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評論。

曾國藩手握幾十萬兵馬,為何卻不敢造反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不過,曾國藩身上也有許多謎團,其中讓後世很多人迷惑的是,曾國藩起家湖南,手裡擁有號稱大清精銳的湘軍,已經擁有和清廷對抗的實力了。那麼,曾國藩手握幾十萬兵馬,為何卻不敢造反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其一,此時的曾國藩忌憚著兩個人。一個是他的老鄉,同為中興四大名臣的左宗棠。曾國藩和左宗棠最初一同創辦湘軍時,便已經相互認識。曾國藩賞識左宗棠的才幹,便有意提拔他。誰知左宗棠在得勢之後,便翻臉不認人,最終導致二人交惡。

然而左宗棠的軍事才能有目共睹,特別是在左宗棠收復新疆後,一時之間成為朝廷的紅人。慈禧既是想著用左宗棠牽掣曾國藩,又是賞識左宗棠的才幹,便破格提拔了他。面對領導著軍隊的左宗棠,曾國藩也不得不提防著他。

曾國藩手握幾十萬兵馬,為何卻不敢造反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二個人則是曾國藩的學生,同為中興四大名臣的李鴻章,李鴻章雖然十分尊重曾國藩,但是兩人之前也有過矛盾。再加上李鴻章為人處世圓滑,若是曾國藩舉兵造反,李鴻章究竟站在那一邊誰也不知道。如果真為了朝廷而不顧師生情面,李鴻章也做得出來,到時候曾國藩必定難以應對左宗棠和李鴻章二人進攻。

其二,湘軍自身內部魚龍混雜。要知道,慈禧不是省油的燈,面對盤踞南方的湘軍,她一直虎視眈眈。先不說借抽調之由,將其他各地的軍隊混入湘軍,削減湘軍的凝聚力,單是湘軍自身就有很大的問題。

曾國藩當初在徵兵時,有不少都是村子裡面的農民。這群人一直以土地為生,等到仗打完了自然就人心散漫,不願呆在軍隊裡。所以除了最初一直跟隨著曾國藩的那些人以外,其他都各懷心思,軍隊戰鬥力自然也提不上去。

曾國藩手握幾十萬兵馬,為何卻不敢造反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其三,西方列強的存在讓曾國藩不得不謹慎。自從鴉片戰爭,英國打開中國大門後,腐敗落後的清政府親眼見證了西方列強的先進武器和技術。經歷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等一系列戰爭後,清政府屈服了,逐漸淪為了帝國主義的走狗。

此時的清政府,就是西方列強在中國的代言人,曾國藩若是向清政府開戰,將會極大損壞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既得利益,這無異於是向西方各國宣戰。真要打起來,曾國藩獲勝概率很小。

曾國藩手握幾十萬兵馬,為何卻不敢造反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基於以上三點原因,曾國藩即使擁兵幾十萬,也不敢貿然開戰。而且,從曾國藩自身來說,他從小受到程朱理學的教育,本身就極力標榜封建倫理道德。大家都知道,朱熹一直教導臣子要“君為臣綱”,可從來沒教過人如何造反,曾國藩自然也不會這樣做。

相反的是,曾國藩嘔心瀝血,精心操練的湘軍,成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軍,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個為大清盡心竭力,東奔西走的忠心臣子,一直為清廷服務到生命的最後,直至猝死在兩江總督的位置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