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從傳統經濟到循環經濟 老企業煥發新活力

5年前,有著40年發展史的山東三方化工集團在臨沂莒南遠郊500畝新土地上建起新廠區,新上了數條生產線,就此退城入園。5年間,山東三方化工集團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農戶服務為導向,走出了一條質量規模全面升級的新路子,發展壯大為集肥料研發、生產、銷售及農化服務於一體的大型化工集團企業,成為莒南縣新舊動能轉換的典範。

從傳統化肥到新型肥

“俺家種姜,用三方的聚離子生態肥已經3年了,畝產最高達到1萬公斤。比之前用其他肥,每畝增產1500公斤。”提起三方肥料,安丘市李家河村村民李學全豎起大拇指。他用的這個“聚離子生態肥”,是由三方化工與中科院瀋陽生態研究所聯合研發推出的眾多新型肥料之一。

近年來,山東三方化工集團逐年淘汰落後的傳統化肥生產線,致力於通過科技創新研發新型肥料。先後與山東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成立了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臺,重點圍繞化肥生產工藝、新型肥料研發以及施肥技術,推出了52%超細速溶硫酸鉀肥、全水溶性復混肥等百餘種新型肥料。“我們的產品,都是老傳統+新科研的成果轉化。”山東三方化工集團董事長張海濤說。

今年以來,該集團又新建起肥料試驗示範田,針對新型微生物肥料、液體菌劑等肥料進行應用性研究,再次踏上了向高端肥、功能性生物肥邁進的征程。

從營銷為主到服務為主

“今年春,俺家用的是三方的‘扶貧肥’,每袋給了25元的優惠,還給送貨到家門,並教俺怎麼施肥。”大店鎮東嶺村農戶曹現民說。“扶貧肥”價格打折,效果卻沒有打折,用老曹的話來說,就是地裡的花生“坐果明顯多了”。

從2016年秋,該集團就在莒南縣發起“肥料扶貧”行動,對小麥肥、花生肥、玉米肥進行精準扶貧優惠,全縣14個鎮街園區都設立了“愛心扶貧肥提貨點”,並配備志願者服務隊,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貧困戶送貨上門。

與此同時,該集團充分發揮自身產品市場優勢,以及山東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智和智拓品牌管理團隊的人才、科技、資源優勢,細分市場渠道,打造了一支強大的農化服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民的科學種田、合理施肥進行指導。

“三方經常組織農化專家,配合經銷公司,到農戶田裡進行技術指導。”山東某農資公司總經理王吉明這樣說。從最開始的400噸到現在5000多噸的銷量,該公司與山東三方化工集團的合作已經持續了17年。

從傳統經濟到循環經濟

“我們有10條硫酸鉀生產線,4條線的熱能用於滿足全廠的辦公及生活需求,6條線的熱能通過回收再次投入生產,既充分利用了餘熱,又節約了煤炭。”在硫酸鉀生產車間,集團生產技術部工作人員徐東昇向筆者介紹說。

在山東三方化工集團看來,綠色生產是化工企業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為此,集團投入3000多萬元,新上脈衝式布袋除塵、高塔車間立式冷卻器等設備,對所有生產線進行改造,形成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循環生產鏈。其中,針對產生的洗滌水先後引入了雙烘車架、聚離子車間半料漿法複合肥造粒技術,通過進行循環利用,大大減少了造粒過程中蒸汽用量以及烘乾煤用量,每年能節約標準煤150噸。

該集團還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申請7項與節能降耗相關專利,進一步應用於生產各個環節,不斷實踐著資源的循環利用。例如,針對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粉塵,專門研發了粉塵回收裝置,將回收的粉塵再次用於複合肥生產,不僅避免了資源浪費,還優化了工作環境。

作為江北最大的曼海姆法硫酸鉀出口基地,三方牢牢站在產業發展前沿,目前擁有複合肥生產線5條、硫酸鉀生產線10條,年綜合生產能力能120萬噸,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日本、澳大利亞、埃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今年上半年,完成產值4.7億元,同比增長20.1%。

徐俐莉 孫燁 趙桂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