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文化」的另一視角——被工具理性逼出來的消沉(原創)

“喪文化”的另一視角——被工具理性逼出來的消沉(原創)

當一個接一個的造富神話、房價上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就業壓力、財富危機、中年危機等一系列現實情況,在不斷挑動我們本已脆弱的神經,放大人性的貪慾的同時,也讓我們產生了深深的焦慮。

為了擺脫焦慮,改變命運。我們把“成功”視為人生的全部意義。但問題在於,我們所追求的成功,更多的是在借鑑商界精英們成功模式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抽象的成功。我們無法確切的知道這種成功的內涵,於是只好把它和財富等同起來;另一方面,我們又把商界精英們取得成功的經驗視作聖經,不假思索地全面複製,並以此作為我們的人生信條,美其名曰“自律”。但這樣的自律於每個人的意義和價值到底在哪裡,我們同樣是不清楚的。換言之,這個“自律”也是抽象的。

“喪文化”的另一視角——被工具理性逼出來的消沉(原創)

另一個問題在於,這樣的自律其實是在理性包裝下的功利性自律。為了成功,可以無視自我和他人的情感、精神需求,違背社會和自我心中的道德法則。在爭取成功的路上,我們更多的是講究技術、方法、手段。很少、甚至根本不去考慮這樣的手段、方法於社會、他人、自我的真正價值到底有多少。總之,一切以達成目的為宗旨,什麼管用,就用什麼。

為了做到抽象的自律,實現抽象的成功。我們為自己找到了一系列毫無邏輯性,但又足以迫使我們必須自律和奮鬥的“神邏輯”。如:“我絕對不能失敗,否則,我將一無是處。”正是這些“神邏輯”,使我們陷入了更大的焦慮中。甚至,把我們推向崩潰邊緣(相關內容在本人的拙作《你被焦慮了嗎?我被自律了——焦慮時代的神邏輯,你有嗎》,有詳細的闡述)。

“喪文化”的另一視角——被工具理性逼出來的消沉(原創)

生為60後、70後的父母,親身經歷了我們國家偉大的改革開放、以及日新月異的巨大進步。作為這個時代的受益者,他們充分享受著國家發展帶來的豐盛果實;但另一方面,作為這個時代的親歷者,他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時代進步,對個人所提出的挑戰。他們深知成功、財富的重要性,他們為當下的生存狀態感到擔憂,更為以後的人生感到焦慮。他們不但逼迫自己成功,還把他們的焦慮、價值觀、對成功的理解、以及他們的“神邏輯”全部轉換成鐵律,要求他們的孩子必須無條件的完全遵守。因為,在他們眼中,有財富、有地位,既意味著成功,也是人生唯一正確的事。特別是當社會上風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觀念時,他們更加確信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是正確的、理性的。

為孩子安排一系列的培訓、補習,無視孩子的喜樂、愛好、情感;生怕孩子驕傲、不聽話而吝惜對孩子的誇獎、讚美;期望用打壓、責難的方式,讓孩子永遠看到自己的不足,永遠受命於父母,按照父母為他們規劃的方向努力;不允許孩子失敗,即便是偶爾小小的失敗,也極有可能遭到父母的厲聲責罵、甚至羞辱;不允許孩子頂嘴,每當孩子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質疑時,一句“全都是為了你好”就把孩子的嘴巴徹底的堵住了。

“喪文化”的另一視角——被工具理性逼出來的消沉(原創)

對於一個在更加多元、包容的時代,成長的90後孩子而言,他們希望自己的人生更加的富有色彩,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可能;他們非常希望父母能給予他們選擇、嘗試的權利、勇氣和力量。但這樣的想法,於他們而言通常只是奢望。因為在父母眼裡,他們的想法是幼稚的、衝動的、也是不理性的。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經歷中最為關鍵的一環。當孩子的心聲被長期忽視,長期受到指責、打擊,情感難以釋放,無法從家庭中獲得力量、勇氣,同時又必須接受一種連他們的父母自己都說不清楚有多大的成功機率,以及有多大的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成功教育時,很難想像他們稚嫩的心靈該如何安頓,也很難想像他們如何有勇氣到社會中與他人平等的競爭。

“喪文化”的另一視角——被工具理性逼出來的消沉(原創)

我相信,當孩子們剛剛踏入社會的時候,也曾信心滿滿地奮鬥、打拼、與他人競爭。可是,當他們遇到一些重大的難題時,他們選擇了放棄。因為,他們的內心無法給他們提供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以支撐他們繼續前行;當他們按照父母給他們精心安排的人生道路發展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發現,這樣的人生並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或者說,這樣的人生也不過如此。當他們無法從中找到生命的意義,無法從中獲得快樂,甚至因此而感到痛苦時,他們也很有可能選擇放棄;還有,當他們按照父母的成功標準去奮鬥時,由於社會各階層逐漸的固化,上升通道越來越窄等原因,而無法實現其成功的目標時,他們會發現,原來父母的理念並不是真理,但由於長期受到父母的管束,他們的思維早已禁固,他們很難超越自我,重新尋找新的人生方向。

“喪文化”的另一視角——被工具理性逼出來的消沉(原創)

於是,我努力過了,沒用。算了,放下吧,隨緣吧......

我們真正應該反思的,不是“喪文化”本身,因為“喪文化”只是結果。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應該給予孩子們什麼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原因。

是用價值理性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全的人?

還是用工具理性把孩子培養成精於算計的機器人?

“喪文化”的另一視角——被工具理性逼出來的消沉(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