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二年级拉不开差距?不,差距已经在这些方面拉开!

小学一、二年级拉不开差距?不,差距已经在这些方面拉开!

在教室门口听到几个接孩子的家长在聊天:

一位家长说:小学一年级孩子基本不用管,随便学,都能学会。

另一位说:对对对,我们家孩子刚上二年级,他们一年级期末考试,一个班双百的几乎要占一半以上,差点的也能考到95,你说,差别能有多大!

还有一位说:嗯,一二年级根本就拉不开差距,所以,别太在意孩子成绩,等三年级以后再抓也不迟。

看着他们兴致盎然、言之凿凿的样子,我很想上前去摇醒她们:

真相不是这样的!

不知道这些家长们所说的差距是什么?

如果说是分数上的差距,确实拉不开。

小学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点是小学学习中最少的、分量最轻的,孩子不用费特别大的力气就能学会。

在不满6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一张不难的卷子,取得一个尚可的分数,对很多学生来讲确实不是难事。

但是,差距岂是试卷上的数字就能全部展现出来的?

一学神曾经说过,你考99是因为你的能力只能考到99。我考100是因为卷子最高分只有100。

这就是差距。

特别赞成一句话:“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教育不是一个短视的行为,而是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不注意抓孩子一二年级的学习,带来的坏处不是立竿见影的。

所以,很多家长误以为差距拉不开,殊不知,差距已拉开,隐患已埋下,只是你还未曾注意。

小学一、二年级拉不开差距?不,差距已经在这些方面拉开!

差距差在学习态度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态度却是最重要的。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学习态度端正的人,往往学什么都能学的比别人快、比别人好,比别人牢。

家长“孩子随便学学就会,不用太努力”的想法,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是认真努力的还是敷衍应付的?在上学初始就树立的学习态度,会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

开始上学是随便学学的学习态度的孩子,在三年级及以后知识点更多更难的时候会自动转化成认真学学吗?

不用思考,诸位家长也能明白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一上学就要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全力以赴的事,而不是仅仅因为能不能考到高分,选择随便学学还是认真学习。

一二年级知识点比较少,学起来比较简单,所以有精力的孩子课外时间可以不用花特别多的功夫在学习上,多发展些其他兴趣。

但学习态度必须端正,不能随便学学。

小学一、二年级拉不开差距?不,差距已经在这些方面拉开!

差距差在学习习惯

作为学习生涯的起点,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

成长是一个缓慢而又有序的过程,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

刚上学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如果不注意好习惯的培养,可能就会慢慢养成很多不良习惯,这些可能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此时盯紧一些,把习惯培养好,以后就轻松了。如果家长此时偷懒,将来需要数倍的精力来弥补、修正、偿还。

所以此时家长要重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和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等等。

学习习惯养成的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三年级成绩调整和分流的结果!

小学一、二年级拉不开差距?不,差距已经在这些方面拉开!

差距差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

达尔文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举个例子,一年级简单的24-8=?这种类型的题目,课堂上老师会给学生教三种不同的计算思考方法,凑十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认真学习的孩子看到这种题目脑子里会浮现出这三种不同的方法,选择一种最快捷的做出了答案16。

另一种孩子虽然也能写出答案是16,但是采用的却是掰手指的算法。

在答案上看不出来差距,但是你能说思维方式的差距不存在吗?

小学一、二年级拉不开差距?不,差距已经在这些方面拉开!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7大方法

1、提前预习的习惯

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及时复习的习惯

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主动识字的习惯

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4、经常阅读的习惯

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口语交际的习惯

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善于提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规范书写的习惯

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家长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在为更高年级的学习打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又怎能在你想追的时候追上去?

到了高年级,想弥补学习上的差距会有很多学生和家长显得力不从心,惶惶然。

所以,与其让孩子在高年级时感慨,因为过去的遗憾拖累了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不如从一开始上学就认真对待。

有一句很霸气的诗“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在小学一二年级,帮助孩子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培养金鳞的过程。

只有在一二年级打好基础,在今后学习的转折期,才会展现出综合能力上的优越性,表现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