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闭门羹

我们平常去客户那里求见,或者求见某领导,对方如果不愿意见你,那就叫吃了“闭门羹”,“闭门羹”就是主人谢客不见。可是您知道“闭门”为什么会和“羹”联系在一起呢?这还得从唐朝妓女接客的历史故事说起。

戏说闭门羹

  “闭门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冯贽的《云仙杂记》所引用的《常新录》种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意思就是说,唐代的宣州城有一位名叫史凤的名妓,不仅人长的标致风流,有沉鱼落雁之貌,而且还能歌善舞,更有一副迷人的金嗓子,舞姿更是令人倾倒,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此她艳名远播,轰动一时,方圆几百里的有钱人家子弟、自诩风流才子,都以一亲芳泽为荣。

戏说闭门羹

  可是史凤姑娘却自视甚高,最主要的是视金银如粪土。她重才不重金财,把前来求见的人,根据品貌才学分成三六九等。对品貌都优秀的上等客人,不但亲自下楼接见,还热情款待;可是对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之辈,则统统拒之门外。时间久了,那些被慢待的公子哥儿对她怀恨在心,便到处造遥中伤史凤。一开始史风很恼火,不过最后想出了个办法:给被拒绝的人都留一碗羹汤,堵住了他们乱说的嘴皮。后来,上门求见的人只要一见摆上羹汤,就知史凤不愿接待,心领神会而知趣地离开告退。心中虽不满,可是“吃人家嘴短”啊,也只好无话可说了。

  反过来推详一下,史姑娘的 “闭门羹”到底都用些什么食材做的呢?据说,史凤的“羹”是取水豆腐和鸡鸭内脏做原料的,之所以用这些“贱”的原料来做,主要就是为了表达史姑娘对被拒绝的人的轻视。不过,无心插柳柳成荫,让史凤自己没想到的是,竟然有些不解风情的人吃了“闭门羹”后,觉得味道不错,一传十十传百,最后,竟然有很多人仅仅是来吃“闭门羹”而不是求见史姑娘的。

戏说闭门羹

“闭门羹”也就由此事而得名并流传至今,最终就成为了“拒绝别人”的代名词。由于我们中国人都好面子,“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与其当面拒绝别人让自己、对方都尴尬,不如以羹待客要婉转、客气得多。

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在的“拒客”,连“羹”也省了,只剩下“闭门”,已经有点返璞归真的味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