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根本戒;“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佛法里面讲戒律的大根大本。

不杀生”是“十善业”里面的头一条,这里特别给我们举出来“慈心不杀”。为什么?“十善业”就圆满了。“慈心不杀”,佛法的戒律你也就圆满了。为什么?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只这一条做到了,众善都在其中。你愿意偷盗吗?你愿意邪淫吗?你愿意妄语吗?都没有了。为什么?慈心,大慈大悲。你来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肯定是像佛菩萨一样是来救苦救难的,要给苦难众生做一个最好的榜样,让大家看到了向你学习,这就对了。

乱世有一个真正慈心的人、做榜样给众生看的人不多,现在可以说没有了,我们一生没见到过。特别有缘分遇到一个、二个,对你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帮助你成就。我见到过有慈悲心的人,我见到过不伤害一切众生,小蚂蚁都不伤害他,蚊虫纵然叮在身上,也不会一巴掌把它打死,慈悲心的人让它吃饱了走路,慈悲不足的把它赶走,不杀它。这些道理不能不懂。

真正透彻明白了,你才死心塌地感佛陀的恩、感老师的恩。老师不但教导我们,还做榜样给我们看,我们循着佛祖老师的教诲,在这一生当中把六道轮回终结,超越六道,往生净土了,你的功德就算是圆满了。为什么?到极乐世界第一个“无量寿”;第二个“不退转”。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你就证得大圆满,比什么都重要。

【解】又云,我见喜乐国,及见安乐土,此中无苦恼,亦无苦恼名,于彼作功德,未足以为奇。

我们看这两句,“喜乐”、“安乐”,类似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是诸佛刹土、娑婆世界的华藏。

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谁到那里去?跟释迦牟尼佛修行真正得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法身菩萨。他们住哪里?他们住“实报庄严土”。释迦佛的实报庄严土就是华藏世界。

“喜乐国”、“安乐土”,“喜乐”比“安乐”尤其殊胜。“喜乐”是指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安乐土”是十方世界,法身菩萨修行的处所

。这里头没有苦恼,“三苦”、“八苦”不存在这个地区,不但没有苦恼,苦恼的名称都看不到。

什么是“苦恼”?十法界是苦恼;二十八层天是苦恼;三途六道就更不必说了。这些名称、这苦恼名称,诸佛的报土没有,极乐世界没有。

【解】又云:“我见喜乐国,及见安乐土。此中无苦恼,亦无苦恼名。于彼作功德,未足以为奇。”

你在极乐世界修行,你在华藏世界修行,不足以为奇,那个地方都是功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