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古龙,败也古龙——论经典武侠之死

经典武侠小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由梁羽生开始算是走上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紧随其后的金庸,更是将其发扬光大。此两人对经典武侠的创作,做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贡献,也奠定了日后“武侠三巨头”的江湖地位。要说把武侠小说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们二人比起稍晚的古龙来说,还是要逊色一点。

成也古龙,败也古龙——论经典武侠之死

梁羽生、金庸笔下的武侠,大都是一种侠之大者类型的侠“士”,穿插一定的历史情节,尽管与历史不是很准确,但基本没有悖逆的情况。既然是侠士,当然就会有“士”的气节与操守。梁羽生笔下的代表人物是张丹枫,金庸笔下的代表人物是郭靖,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除暴安良,为国为民”,而大节。真正彰显其“士”风格的,还是为国为民的气节和操守。

成也古龙,败也古龙——论经典武侠之死

古龙的武侠则不同,相对而言,古龙笔下的武侠,大多属于侠“客”。而情节的发展,并不依仗具体的历史背景。所以才给人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无拘无束。既然其描述的是侠“客,自然就有“客”该有的特征:自由自在,率性而为。“醉卧美人膝,醒握杀人剑,不求连城璧, 但求杀人剑”就是古龙笔下武侠的基本形象。

成也古龙,败也古龙——论经典武侠之死

如果说,经典武侠小说一直在梁羽生和金庸开创的模式之下发展,可能很难出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巅峰与狂热。正因为古龙的加入,而他的作品也,正迎合了当时人们思想深处的那种对自由的渴望。我们现在回过头去审视当时的武侠小说,发现它们与现实社会里人的思想开放的时间轴惊人的拟合。

成也古龙,败也古龙——论经典武侠之死

古龙笔下的武侠,武林外史系列,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小李飞刀系列,绝代双娇系列,这些都是影响力最大的作品。其中的武侠人物形象,生动而血肉丰满,他们可能是出身卑微的小人物,甚至可能是凭空冒出来的。但都能在各自的江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龙笔下的武侠,不再为梁羽生和金庸笔下的“师承”所桎梏。不再介绍其练武过程中的艰苦与九死一生,主人公的武艺好似天生而来。这一点,正迎合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年轻一代人对成功者的崇拜:但见其光鲜一面,不见其成功前之艰苦奋斗,幻想一夜暴富与一夜成才。

成也古龙,败也古龙——论经典武侠之死

物极必反,当经典武侠走到这一步,还能再继续“自由”下去吗?充其量也只能是在这个模式里换汤不换药而已。所以,后来的继承者们,都未能再在古龙的模式上更上一层楼。这就是所谓的“自由”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必然的结果。于是,有人在武侠里加入了“魔幻”这个元素。试图赋予中国传统武侠以西方魔幻的色彩,却不知,这已经不在是我们所熟悉的“武侠”了,终于,经典武侠,在魔幻下加速了沉沦乃至寂灭。

成也古龙,败也古龙——论经典武侠之死

于是,武侠小说,也就风光了那么三十年左右,至今已不再有往日风采了。作为一种文化体裁,比照我国传统文化里的诗词文赋、散文小说而言,武侠小说实在是太短命了,就如流星一现,已经找不到存在感了。我们现在还在讨论他,只不过是用一种缅怀的心态,去重温那些陪伴我们年轻成长的经典人物:比如张丹枫,比如郭靖、比如陆小凤和楚留香,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