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打准噶尔耗时70年,为什么左宗棠收复新疆只用了一年半?

Royal_往事随风


如果告诉你左宗棠部队里有使用加特林机关枪、后膛大炮你相信吗?左宗棠的军队里面后膛枪可以连发7发子弹,接近日本侵华时候用的三八大盖,你信吗?能够战胜对手的,最主要的是你的实力——智慧、胆识、眼光、财力。

清朝晚期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愚昧,下图是美国著名的春田兵工厂博物馆珍藏的一挺机关枪:英国人赠送给李鸿章。

康熙乾隆打准噶尔、乾隆灭大小金川,都是冷兵器时代的战胜;双方拿的都是冷兵器——刀剑,弓弩,对拼对杀。然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不仅仅是左宗棠的胆识,还有左宗棠清醒先进的头脑。

阿古柏在英国和俄国的支持下,入侵新疆建立伪政权,自立为汗。此事传到朝野,当时朝堂上炸开了锅。李鸿章认为新疆是荒芜之地,住的人少,交通不便利,所以丢不丢无所谓。左宗棠认为,寸土不能丢,况且新疆是战略要地,丢了新疆那么就会内地受到威胁。争吵的最终结果就是:收复新疆可以,你左宗棠去。于是,已经两鬓斑白的左宗棠,为了国家再一次出征,并且由了哪个抬棺出征的壮举。带着六万人浩浩荡荡的出征了。

左宗棠可不是个书呆子,打起仗来左宗棠战无不胜,离不开他那先进的眼光。左宗棠对西洋武器十分钟爱。因为在对太平军的作战中,他们见识到了雇佣的华尔洋枪队的惊人表现。于是左宗棠在之后,大量购买进西洋武器。导致了1860年的清军所使用的武器先进程度超过了大多数欧洲国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后方军需是极其重要的关键因素。于是左宗棠在上海建了一个专门为自己军队采购武器的部门。

本来左宗棠打算向普鲁士波鲁克公司购买后膛炮,但是伯虏克公司已经把订单都给了李鸿章的淮军;迫不得已向美国买了后膛炮。但是跟美国做生意,让左宗棠买到了一个意外的东西——加特林机关枪;每分钟打600发子弹。美国当时自己都没有怎么装备——太贵了。

所以面对阿古柏骑兵的冲锋,左宗棠不对直接几挺加特林全部搞定。虽然英国俄国给阿古柏的军队装备了一万多支单发步枪。但是面对左宗棠的野战火炮的轰炸,加特林机枪的突突。火力上被全面碾压。

为了能够得到充足的弹药,左宗棠开设了兰州制造局,就地生产子弹等先进武器的弹药。于是,拥有武器绝对优势的左宗棠,全面碾压了叛军,就连英国和俄国页感叹,左宗棠军队的火力实在 太猛了 。

那么话说回来,为何人们觉得清军落后呢?答案就是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在奏折里压根不提这些,每一次战胜都是说自己如何拼死打仗,敌人如何勇猛,总之自己是以弱胜强。

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答案就是:为了活命。他们都是汉人,受到朝廷的猜疑。为了要到更多的军费,只能如此。

永远不要忽视科技带来的力量,宋朝的弓弩可以射出1500步的距离,这是冷兵器时代的科技极致;但是面对现代军种作战,弓弩却是不堪一击。

所以,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不是武器,而是制度和人。


嘟嘟读读



准噶尔汗国在今天的教科书中一笔带过,给人感觉只是一方割据势力,其实真实的准噶尔存国近百年,巅峰时期拥有700万领土,相当于今天的大半个中国了,崛起于康熙帝时期,与清朝算是同样崛起时间,并且意图染指中原,逼的康熙帝御驾亲征,才击败了噶尔丹率领的巅峰时期准噶尔大军,就这样之后准噶尔也是清朝心腹大患,僵持到乾隆年间,乾隆帝趁其内乱派遣大军才灭其国。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同一时间段沙俄的彼得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准噶尔的葛尔丹被称为当时的三大帝,可见准噶尔之强。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准噶尔只是一方部落造反,因为史料上记载准噶尔对抗清朝是叛乱,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史料上这样记载也是有一定渊源的,因为准噶尔部属于卫拉特蒙古的一支,而卫拉特部落盟主曾先在后金时代遣使归顺,后在清(后金于皇太极时代改名为清)入关以后,卫拉特各部落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所以被定义为叛乱,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大家对于准噶尔汗国真正实力的判断。



而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对手阿古柏只是中亚浩罕汗国的一方军事头目,趁着新疆动乱之际入侵,获得英国与沙俄支持,沙俄最后更直接,阿古柏占新疆大部,而伊犁等重地被沙俄所占据,说白了,阿古柏只是英国与沙俄两方扶持的割据势力,真正的麻烦是沙俄占据伊犁,这种扶持割据势力,当然好解决,而沙俄占据伊犁却不是那样好解决的,清庭交涉几年后,沙俄迫于左宗棠楚军之压力,才交还伊犁,退出新疆。

准噶尔存在近百年,巅峰时期700万领土,与清廷的战争,严格来说属于强国与强国的连绵战争,而阿古柏只能说是英国与沙俄试探性扶持的侵略割据势力,面对战斗力强悍的左宗棠之楚军,当然坚持不了多久。

在这里加几句话外之题,民族英雄左宗棠,清末鹰派,没有他今天的中国版图还犹未可知,感谢左公,高风亮节,我辈之楷模。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宋安之


所有的回答都太冗长了,唯一原因就是左宗棠时代的清军武器装备已经是全热兵器了,而且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碾压叛军。不仅如此,冯子才镇南关胖揍法国人,原因也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因为政治!每次大胜后给朝廷的战报都在强调敌人多强大,我们胜得多不容易,只有这样才能要来更多经费。

为什么这么牛逼大清还是亡了?也是因为政治!淮军集团想的很明白,跟列强硬拼未必不能赢,问题是赢了之后削弱了自己,在朝廷上就没什么话语权了,比如平壤和日本人的对阵。要是消极抵抗,朝廷没了淮军还是淮军,还是说了算,这个世界是讲实力的。大清亡了,之后说了算的果然是淮军一脉相承的北洋系。


等风来Ranger


一直以来满清都是凭借着汉人在狐假虎威,当时的俄罗斯就是根本不了解情况,怕的都是清朝那一两亿的汉人,而不是那上千万的满人。

为什么康熙打俄罗斯的时候,俄罗斯就败了呢?因为康熙打俄罗斯的时候,俄罗斯不知道清朝的套路,俄罗斯打听清楚了清朝的情况,被一亿多人口吓到了,而且俄罗斯并没有失败,不然康熙也不体会割地签署尼布楚条约了。

为什么康熙乾隆打准格尔这么费劲,因为准格尔很清楚清朝的套路很清楚汉人是不会参加战争的!所以人家根本不鸟满清朝廷。

左宗棠打准格尔为什么这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下面的满汉两族融合的已经差不多了,军队里很多都是汉人,晚清时期人口有两三亿,准格尔算个毛线!!


四季如秋冬


准噶尔是一个成熟的政权而并非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地方叛乱武装。他被称之为最后的游牧帝国。

清准战争是两个帝国的生死之战,刚刚入关取代明朝的清朝与刚刚统一蒙古各部的卫拉特蒙古帝国的一场血战,其战争目的都是消灭对方,两个帝国都是上升期,其高潮就是1696年的昭莫多之战,两边的最高级大佬分别亲自上阵。准噶尔汗噶尔丹亲帅军队东征喀尔喀蒙古,喀尔喀向清庭求援,清帝康熙御驾亲征,率大军在召莫多和准噶尔军队展开激战,最终准噶尔一方战败,其主力被歼灭,统帅噶尔丹狼狈逃窜,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次皇帝御驾亲征的军事行动。整个清准战争延续70多年,最后在以乾隆屠杀掉了准噶尔的所有民众而结束,战争的结束意味着准噶尔的灭亡。

清军收复新疆是一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反侵略战争,奥斯曼的小弟阿古柏在俄国人的怂恿下侵略新疆,清王朝出于维护领土作战,目的是把阿古柏赶出去,所以全局其实是在主场作战,而浩罕的实力跟准噶尔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也就gg了。


扣毛


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灭准噶尔与左宗棠收复新疆做对比,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准噶尔汗国和阿古柏建立的

哲德沙尔汗国,完全不是一回事,后者要弱的多。另外清朝方面,康雍乾三代和左宗棠对于收复新疆的思路,也是不一样的。

在历史教科书上,用“平定准噶尔”在形容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仿佛准噶尔就是一伙叛军,清军只是去平叛。但其实康雍乾三代与准噶尔的战争,是一场灭国级的战争,难度极大。首先说说清朝前期的形势。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面,清朝的领土是这样的→

但其实在康熙前期,清朝领土是这样的→




在康熙前期,西藏和外蒙是半独立状态,关内也是年年战争。噶尔丹起兵之前,康熙刚刚打完三藩之乱。还没消停几年,又跟沙俄在雅克萨打了一仗。无论是内政还是外患的压力都不小。

而当时的准噶尔汗国,属于上升期,势力非常大,控制了将近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且准噶尔士兵的素质也是异常彪悍!他们

春秋季节在外游猎,夏冬两季则进行军事训练,等于一年四季都在锻炼军事技能。而且准噶尔还得到了沙俄的武装支持,在武器装备方面比清军要先进。

乌兰布通大战之前,清军曾经派出过一支两万人的轻装步骑兵迎战准噶尔,结果两万清军被两万准噶尔军打的全军覆灭。两个统帅一个被杀,一个落荒而逃。消息传回北京后,满朝文武都劝康熙,不要跟噶尔丹开战了,应该休书求和……

其后康熙皇帝力排众议,顶着压力,集结了十万人马,其中辅兵和后勤军队占一半,真正的战斗士兵约五万。这五万清军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的三万人马进行会战。双方先是用火炮互轰,后来又用火枪对射,战至最后,直接拔刀互砍。三万准噶尔士兵跟五万清军硬是打了一整天,最终以准噶尔军弹药耗尽,噶尔丹撤退告终,打了一个平手

在之后,康熙采用远交近攻的办法,先拉拢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赞布坦,助他抄了噶尔丹的老巢,导致噶尔丹回不了准噶尔。后来在昭莫多大战后,噶尔丹兵败自杀。清朝与准噶尔的纠葛告一段落。

在当时,康熙还没有灭准噶尔的打算。一方面是因为新疆太远了,清廷的后勤补给能力还不行;另一方面,策妄阿拉赞布坦跟康熙一同灭噶尔丹,双方关系还不错;第三,噶尔丹的三万人马在没有后勤的前提下,能跟清军十万人硬钢,战斗力太彪悍了,康熙也没有把握能够灭准噶尔。所以收复准噶尔的计划,就因此搁置了一段时间。

从噶尔丹死后,清朝与准噶尔维持了二十年的和平。一直到康熙晚年,策妄阿拉赞布坦入侵西藏,双方才再次开战。这一次,清军又是被当头一棒。在西藏那曲,一万多清军和七八万民夫被准噶尔全歼。后来康熙委任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才驱逐了准噶尔军。当时胤禵有进攻准噶尔的计划,并且呈报给了康熙,只不过介于国力,康熙没有批准



雍正继位之后,清朝才第一次有了灭掉准噶尔的计划。

当时清军的计划是,修城,慢慢蚕食准噶尔的领土。直到蚕食到准噶尔腹地后,再发动灭国级的战争,一举灭掉准噶尔。这个计划,最初执行的都还不错,但是当时担任北路清军统帅的傅尔丹轻敌冒进,导致一万多精锐八旗兵在和通泊被准噶尔歼灭。蚕食计划被搁浅,灭掉准噶尔的计划也无限推迟。

后来清军反杀了一次准噶尔,双方议和。当时雍正认为,灭准噶尔还不是时候,于是灭准噶尔的计划又延迟了二十多年

乾隆二十年之后,准噶尔内部为了争夺大汗之位,爆发了内讧。乾隆皇帝乘此机会,以五万大军直攻伊犁,灭掉了准噶尔。但是乾隆灭准噶尔,也是建立在康熙和雍正替他打好的基础之上的

在乾隆出兵之前,清军按照既定的计划,已经蚕食到了新疆腹地,并且控制了北疆,可以从东面和北面对准噶尔两面夹击。这个战略上的优势,是从康熙时期开始构筑的。



因此可以这么说,清朝灭准噶尔,不亚于元朝灭南宋,不仅对军事实力是考验,对清朝的财政也是巨大的压力。准噶尔汗国作为当时中亚最大的势力,清朝花费了六十多年才灭掉,是很正常的。沙俄吞并哈萨克汗国也花了几十年时间,能说沙俄不强么?只能说当时的准噶尔和哈萨克的国力犹存,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灭掉的。

至于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尔汗国,跟准噶尔汗国在实力上,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首先,阿古柏是外来政权,当年到新疆的时候身边才五十个侍卫,他是凭借新疆当时动荡不安,利用宗教因素和英俄的支持,才占据了大半个新疆。因此阿古柏其实就是个暴发户,而准噶尔的首领绰罗斯家族,则来自蒙古汗国的斡亦剌惕部,根基深厚。并且阿古柏在新疆的统治很残暴,当地的维族人和蒙古人都十分恨他。这一点跟准噶尔人誓死效忠部落大汗,与清军死战到底,是不太一样的。



其次,阿古柏的实力不如准噶尔。哲德沙尔汗国的疆域,最大的时候也没有完全占领新疆地区。而准噶尔汗国则是称霸中亚!势力还延伸到了外蒙和西藏。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时,态势和乾隆灭准噶尔是一样的。简单点说,康熙当年是从内蒙古一步一步的反攻,中间加上雍正的努力,到了乾隆时期才蚕食到了新疆,并乘准噶尔内乱之际,灭了准噶尔。左宗棠则是直接出兵新疆,直接从北疆进攻阿古柏,难度小很多。

第三、左宗棠的部队装备精良。左宗棠的七万楚军,全部都是精锐之师。沙俄曾经派过一支考察队在兰州摸左宗棠的底。结果亲眼见到左宗棠麾下西征军的主力后,连沙俄也大吃一惊了:这支清军拥有大量欧洲最先进的火器及国内的仿造品。其中最精锐的刘锦棠所部,拥有的各种欧洲新式来复枪比士兵还多,根本不用考虑武器的问题。而康雍乾三代的清军,在装备上,无论是火炮还是火枪,就一直落后于准噶尔。

第四、左宗棠解决了后勤问题

。这一点,是困扰康熙、雍正、乾隆爷孙三代的一大痛点。当年十四阿哥主张进军新疆,就是因为后勤压力才放弃的。后来乾隆为了解决后勤压力,派绿营兵在新疆屯田,解决了一部分粮草压力。再后来乾隆出兵时,仍然有人以后勤压力为借口阻挠出兵,满朝文武只有傅恒支持乾隆灭准噶尔的决议。最后是乾隆力排众议出兵,这才得以收复新疆。




那么左宗棠是怎么解决后勤压力的呢?其实就是“后勤外包”。

左宗棠在出兵之前,大概的算过,他率领的七万大军,每年需要饷银约六百万两,外加出关运粮的经费,实际开销在八百万两左右。而且这个数字还只是正常的开支,其他诸如整编军队、汰弱留强所需要的补偿费,士兵回到原籍的路费等等,都还没有算。而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极为紊乱,国库空虚。只能给左宗棠拨付五百万两的军费

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委托胡雪岩向欧洲列强借款。这在当时是奇闻,堂堂天朝大国还要靠跟洋人借钱才能打仗,丢死人了。不过左宗棠不在乎,他认定这和西征收复失地相比,还是收复新疆更重要,面子什么的,是靠实力争取来的。不借钱倒是有面子了,但是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也丢了。

借到钱后,左宗棠没有采用传统的后勤供应模式,也就是靠关内运粮食。他再次创造性的通过俄罗斯商人采粮,即将清军的后勤采购和军粮运输的艰巨任务承包给了俄罗斯商人

(实际是沙俄陆军的一名上尉)。而这个俄罗斯商人也确实帮助左宗棠解决了运粮问题,前后共采购和运输1500万斤粮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军粮食转运的困难。

最终在解决了粮食问题后,清军很快就消灭了阿古柏的割据势力,收复了大部分的失地。又通过谈判,从沙俄手中要回了伊犁河谷。基本收复了新疆。

总的来说,康雍乾爷孙三代打准噶尔,是在砸硬核桃,难度极大。左宗棠收复新疆,虽然也很难,但是阿古柏远不如准噶尔实力强。并且左宗棠善于变通,克服了很多的难题,最终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Mer86


康乾打准噶尔耗时70年,那是因为准噶尔当时已在新疆地位稳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清军未尽全力去打。作为湖南人,我这里想着重说说左公收复新疆的事,我们不应该忘了这段近代史诗般的历史。

左宗棠当初不顾李鸿章反对,力排众议,才获得清朝支持他收复新疆,他用一年时间筹措军饷,积极练军,因考虑国库也不富裕,他精打细算想尽办法给国家省钱,最终向朝廷申报了1000万两军费,但不知利害的朝廷东凑西凑只给了他500万两,其余的钱让他自己去借!因为到处借钱,左宗棠也被搞得倾家荡产,光这种爱国精神都让我们后人为之肃然起敬。当然这里也得感谢爱国商人胡雪岩的康慨解囊。


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抬棺出征,这种视死如归的气慨,再加上湘军的勇猛这时早己闻名天下,而阿古柏的军队大都是回民叛乱之军,战斗力也不强,同时沙俄与英国也各怀鬼胎,所以阿古柏早已闻风丧胆了。


左宗棠根据敌我情况和新疆地区的地理条件,制订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并花了近两年时间筹集军饷、采运军粮、整顿军队、改善装备,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作战准备。试问,这样一支士气高昂,勇猛无敌的军队岂有不快速收复新疆之理?如果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方军队有这种士气,估计历史得改写了。




湘平古珍邮馆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去清除一片固定国土上的一个伪政权,作战范围大概是100万平方公里。而清初的准噶尔则是一个高度机动的庞大反叛集团,其活动范围前后达到700多万平方公里。所以,康熙乾隆打准噶尔跟汉唐打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一样,难度不在于战斗,而在于寻找。

1690年7月,康熙调动10万大军亲征准噶尔,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附近)找到噶尔丹后将其击败,但噶尔丹随即渡沙拉木伦河北撤,一直撤到境外,与清军脱离接触。1696年2月,康熙再次调集10万大军第二次亲征准噶尔,并在昭莫多(今蒙古国首都附近)设伏击败噶尔丹,但噶尔丹依然逃脱。

次年,康熙第三次亲征虽然迫使噶尔丹自杀,但新任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仍然是与清廷时战时和,西北边疆问题又走回到汉唐时期的老路。直到1757年,乾隆趁着噶尔丹内讧分裂的机会,才最终解决了准噶尔部的叛乱问题。

应该说消灭有生力量要比收复失地更难,如果准噶尔和康熙双方一上来就决战,康熙用不到三次亲征,一次亲征就能解决。

相比之下,后来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则是急切想在当地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那么左宗棠大军进疆,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件是收复阿古柏侵占的城镇,另一件是恢复清廷在当地的统治。至于是否需要交战,则更多是由敌方来选择,因为阿古柏可以选择逃回浩罕汗国。

很显然,这跟康雍、乾隆平定准噶尔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左宗棠的目标主要是城镇而不是敌军,主要是收复而不是歼敌。所以,即使阿古柏军队主动逃走退出新疆,那么从收复失地的角度来看,左宗棠也是成功的。而且,面对根基并不稳固的外来人阿古柏,一年半的时间也足够左宗棠大军扫荡天山南北。


读历见闻


准噶尔汗国和哲德沙尔汗国无论是在疆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在政权权威性、地区影响力方面还真不是一个档次的,而且两事件身处的时代背景也大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剿灭葛尔丹势力和灭亡阿古柏政权的时间差异。

说准噶尔是汗国那还真是名至实归,葛尔丹是卫拉特蒙古四大部落的一个分支领袖,卫拉特蒙古这还真不是突然蹦出来的政权,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蒙古高原西部的一个中亚大国。在中国元朝明朝的时候,中国称其为瓦剌,它原本就不是隶属于中国的一个附属国,只是一个和中国互不打扰,各自安好的朝贡国罢了。后来被清朝形式上纳入版图是在康熙的父亲顺治时期,但好景不长,新成员刚加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似乎有点水土不服,这时葛尔丹就考虑独立政权以求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最大化,所以说它是叛乱也是符合法理的,剿灭葛尔丹也不失为清朝统一新疆,获得直接控制权的一种合法合理手段。



至于为啥一打就能打70年,是因为葛尔丹太膨胀而且太强大了。本来准噶尔汗国家底子就厚,打遍小国无敌手,更拿下了中国新疆的大片土地,最强盛时达到了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更有十多万机动性很强的骑兵,甚至还把手伸到了内蒙直接威胁到了清朝国都安全。清廷方面刚平定三藩之乱,也在积极备战西征,但是兵员调动、粮草供给、军械补充尚未就绪,面对准噶尔汗国,康熙还是非常头疼的,所以直至打到乾隆时期才真正意义上剿灭了这股实力雄厚的叛军势力。

而阿古柏政权源于浩罕汗国,相对来说和葛尔丹政权有所区别。

第一,它是个中亚独立的小国弱国,兵力辎重有限。差不多是现在的哈萨克、乌兹别克那块不毛之地,但在名义上也算是中国的附属国,但也总是在清末趁火打劫侵占中国领土,但都是小打小闹,毕竟清廷再落后,收拾边陲的农业小国还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阿古柏不像葛尔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阿古柏连军队都是七拼八凑的散兵游勇,本来就是个异国屠夫,到了新疆还大肆杀人放火,激发了严重的宗教矛盾,导致兵变和民变不断。阿古柏叛乱大面积侵占新疆,其背后依靠的是西方列强的怂恿与支持,还有沙俄的恶意挑动,注定是一条非正义的不归路。


清廷腐朽落后,是相对英法德这些西方工业国家而言的,而浩罕汗国只是个被西方利诱的封建制度小国罢了。尽管清廷内忧外乱,无暇顾及边疆局势,但左宗棠慷慨激昂的言辞与理智系统的分析还是说服了当权者,并筹来了军费,最终有了左宗棠抬棺西征的历史典故,阿古柏入疆本就不得民心,再加上战略上的失误,碰上军事天才左宗棠这个硬茬,迅速败亡并不足为奇。

(配图来自网络)我是纳兰谈史,欢迎关注互动。


纳兰谈史


阿古柏统治基础太薄弱,左宗棠自己也没料到西征会这么快结束。

准噶尔部是蒙古太师的驻地,大家对蒙古太师很陌生,但一说“也先”都很熟悉。电视剧、明史中“土木堡之变”的制造者。

也先的“瓦剌”是成吉思汗征服的“林中百姓”,由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四部组成。成吉思汗驾崩后,蒙古陷入了无尽的内讧。14世纪后,元朝势微,瓦剌就趁机崛起,在也先的率领下,瓦剌的势力达到顶峰,成为能够与黄金家族分庭抗礼的政权。

也先去世后,瓦剌也随之分崩离析。也先的嫡传准噶尔部首领始终试图恢复先人的荣光。与康熙打了一辈子的噶尔丹在父亲巴尔图珲台吉和兄长僧格的基础上,再次带领准噶尔部走向辉煌。

阿古柏在新疆建立的“哲德沙尔国”跟准噶尔比就是个草台班子。因为宗教的原因,中亚的浩罕国始终想将势力延伸至新疆。清初时中国国力强盛,他们只能制造点和卓反叛等,并不能掀起多大浪。

太平天国起义后,新疆也受影响,各族地方实权派和清政府留下的绿营兵打成一团,清政府无暇西顾,才给了浩罕国以可乘之机。

阿古柏带着和卓后裔和6个亡命徒来到新疆,打着宗教的名义,建立了政权。浩罕国被沙俄灭国后,一万多军人流亡到新疆,他们组成了阿古柏的统治基础。

阿古柏仰仗这一万多军人废掉了和卓后裔,建立了“哲德沙尔国”。为了安抚手下的浩罕军人,阿古柏在新疆实行落后的军事采邑制,简单地说新疆百姓都是浩罕军人封地的农奴。

新疆最早之前也是军事采邑制,但清朝初年被中央政府废除。新疆各族百姓获得自由身都上百年了,再让他们去当农奴是不可能的。阿古柏的统治是非常不稳定的,清军收复库尔勒时,城内百姓主动献出十万多斤粮食。阿克苏之战时“城内缠回十数万, 皆守城以待官军。”

同阿古柏的外族统治不同,准噶尔部首领虽不是黄金家族成员,但都是蒙古人认可的贵族。噶尔丹还有一个重量级的身份“温萨活佛”。他不仅是牧区地位最高的佛爷,还是藏区那两位高僧大德最重视的弟子。噶尔丹集王权与教权与一身,所以才能够迅速崛起。

阿古柏的军事才能、政治地位和宗教影响力根本没法和噶尔丹比,左宗棠大军一来,他只有落荒而逃的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