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史之大唐(111):再好的政策,執行久了也會出問題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111)

再好的政策,執行久了總會有偏差,這時候就需要一點創新思維。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對少數民族的態度,叫作‘非打即罵’,基本上定性為敵我矛盾。而魏絳,就是第一個衝破這種陳舊觀念的人。

他向年輕的晉悼公提出五條理由,說咱們和這些戎啊、狄啊少數民族談判、搞民族和解,有很大的好處。軍事上減輕壓力、外交上可以加分;經濟上更不用說了,邊區人民生產生活安定。而且,這幫放羊的一不種地、二不搞房地產,地對他們來說不值錢。關係改善了還可以向他們買地,多搞幾個開發區、開展大生產運動。以色列說‘以土地換和平’,魏絳說我們可以‘以和平換土地。’

輕鬆讀史之大唐(111):再好的政策,執行久了也會出問題

春秋形勢

最後他總結一條:‘用德度,遠至邇安。’德是德行、度是法度。咱們一手德治、一手法治,就會遠國歸附而四鄰安寧。這是好聽的說法,換成大白話就是: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還怕大家不老老實實的?

晉悼公被他說服,改打為談。晉國軟實力、硬實力幾年內迅速上升,很快就稱霸中原。連一貫認楚國做老大的鄭國,也跑來投靠。還送上一份見面禮:國寶級樂器兩套、一級歌舞演員十六人(‘歌鐘二肆,女樂二八。’)晉悼公吃水不忘挖井人,叫人分一半給魏絳送去,說:“你教我‘和戎’,成效顯著。現在咱們國家稱霸天下,大家都服服帖帖。國際關係,那是相當的和諧。鄭國那裡送來個高級樂團,我想著:應該和你一塊享受這個成果!”

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與子樂之。

以上,就是‘魏絳和戎’的典故。可惜,古代醫療條件不咋地,晉悼公二十九歲上得急病死了。要不然,一統天下的可能就輪不到秦始皇了。

李世民拿魏絳作例子,來表揚鄭元璹(shú)。一方面,說明他也認可‘和戎’政策,在對外交往方面,視野比較開闊;另一方面,其實也為唐朝未來的民族政策,定下一個比較開放的格局。

李淵這邊,好容易把突厥糊弄走。年底,太子李建成又順利平定了劉黑闥的叛亂。來年(623年)二月,勢力強大的幽州(北京)軍閥李藝,在大好形勢感召下主動進京,改任為禁軍大將。

不穩定因素一個個消除,李淵多少可以喘口氣了吧?

南方又出事了。

從623年3月開始,江南各地已經投誠的勢力紛紛作亂。有江西的、有廣東廣西的;最後,連最大的地方勢力——淮南道(安徽、江浙一帶)也叛亂了!

佔據淮南道的,是原來的李伏威集團。李伏威去年七月主動進京並留任太保(三公之一,正一品),他名義上還兼著淮南道的長官(行臺尚書令),實際把班交給了副手(行臺僕射)輔公祏(shí)。

輔公祏是李伏威一道起兵的親密戰友,在軍中威信很高。時間一久,李伏威就有點不放心了,慢慢開始剝奪他的兵權。輔公祏心裡惱火、又無可奈何,只好裝老實,天天請假不上班,說是要修煉道術,不問世事。

李伏威去長安前,把部隊交給義子王雄誕,千叮嚀萬囑咐:“我此去長安,如果沒什麼事,你千萬要盯住輔公祏,不能叫他亂來!”

李伏威前腳走,輔公祏後腳就開始活動了。可他光擔了個負責人的名,兵權不在手裡,能搞出什麼名堂?他看著每天準點上班、嚴守崗位的王雄誕,好像看見當初的自己。這麼多年奮力打拼,卻換來無情的排擠。想到這裡,心裡又是一陣氣。可是,且慢!他心念一閃,想出一條妙計。

第二天,輔公祏開了一個小型吹風會,就沒叫王雄誕。會上,他拿出一封信,神秘兮兮地說:“吳王(李伏威)來信了,說現在全國形勢大好,就咱們南方這一帶有點小亂。他要求我們一定要保持穩定,尤其是部隊,要掌握在絕對可靠的人手裡。王雄誕現在獨掌兵權,吳王感到當初這個安排欠考慮,準備在合適的時機,作出調整。大家心裡有數就行了,出去不要亂說。”

那時候又沒有微信,王雄誕他也找不到地方驗證啊。一片忠心換來如此猜忌,王雄誕心灰意冷。他的反應和輔公祏當年是一樣的:請假,不上班了。唯一的不同是請假事由:輔公祏說看開了要修道,他是看不開氣病了——‘

稱疾不視事。

他這一脫崗不要緊,輔公祏立刻抓住機會將兵權奪到手。安排妥當後,派人向王雄誕攤牌:‘使其黨西門君儀諭以反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