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烤鱼店从89家店到仅剩2家,为何遭遇滑铁卢?

这家烤鱼店从89家店到仅剩2家,为何遭遇滑铁卢?

2009年,毕业

2012年,开始创业

2015年,89家店

2017年,2家店

2018年,...

原本做快递的小哥,发现餐饮赚钱,然后和自己的哥们4个凑了几万块钱,并且说动打过工的那家快递公司的老板也参了个股,就用8万块钱开出了一个小小的烤鱼店。6年从89家店到只剩2家,他自己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家烤鱼店从89家店到仅剩2家,为何遭遇滑铁卢?

原来一开始开店,开业后一个月,他们就觉得赚钱简直太容易了。第一个月就做了47万8千多,净赚了15万!15万,是农村人7-8年的收入,而他们一个月就赚到了。于是他们开始持续开店,日流水6万,开到89家店。

这家烤鱼店从89家店到仅剩2家,为何遭遇滑铁卢?

参股的人一致决定,把赚来的钱除了保留基本的开销,其他全部用来继续开店。店面面积从刚开始的80平,到最大开了个480平米的店。慢慢地店一多,他们几个就管不过来了,就找了一些培训公司、咨询公司,也挖了很多麦当劳肯德基的管理人员。2012年到2015年,他们有了4家直营店,还做了85家加盟店。

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2016年,市场好像突然变了,大家都在做烤鱼,有时候一条街会有3家卖烤鱼的。他们店营业额下滑得厉害,加盟店里大多数也是从他们店里进了一批料包后,自己在当地找厂商做了口味差不多但成本低好多的,渐渐地,他们的产品没有吸引力了。

这家烤鱼店从89家店到仅剩2家,为何遭遇滑铁卢?

初次创业的顺利,冲昏了他的头脑,一心想着开分店,根本没有把产品放在眼里,他们用来打天下的烤鱼配方,不过是去重庆当地找一个师傅买的而已,之后也一直没有在产品上再继续投入,就由一个中间人负责。始终围着产品转,没有定位,没有考虑顾客心智,所以消费者没有印象。

出问题了就开始考察,他们去上海看了美蛙鱼头的网红店,回来一合计,把烤鱼店改成了美蛙鱼头。有些店的营业额回来了,有些店却怎么都回不来,后来亏损的也就慢慢地关了。没人再来加盟,直营店也只剩下2家。

这家烤鱼店从89家店到仅剩2家,为何遭遇滑铁卢?

前几年的时候,有个数据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那几年中国最多有过10万+的烤鱼店。绝大多数的人,在市场好的时候都不错,市场一旦下滑,往往会把以前赚到的都还回去。

这家烤鱼店从89家店到仅剩2家,为何遭遇滑铁卢?

当市场不好的时候,还能赚钱的才是真正的厉害。只有让自己团队的牛,不再受到“势”的影响,才有可能延续这一段风光。加盟商把钱放桌子上了,你就很难再拒绝了。只要有些生意的店,总有几个满怀诚意地托着热乎乎的银子想求翻牌求加盟的。很多人其实内心都知道,如果自己的店不赚钱,加盟店要赚钱的概率会低于出门左转买彩票。

前几年刚开始做烤鱼,品类市场是极大的增量,对于没有吃过烤鱼的顾客而言,就是市场供需关系中稀缺的价值,之后很多的竞争者加入,那么价值就改变了,既要面对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又要面对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

这家烤鱼店从89家店到仅剩2家,为何遭遇滑铁卢?

顾客如果没有选择你们的理由,经过了也只是偶尔看一眼而已,完全没有进来的动力。相同的、近似的烤鱼店,有没有提供与众不同,最主要是其他店很难无法跟进的价值?这种其实很常见,一排街铺、乃至商场里的一层餐饮楼层就像一个连通器,每多开一家,原来的每家都会被分流。

这家烤鱼店从89家店到仅剩2家,为何遭遇滑铁卢?

即使全中国的烤鱼店只剩下1万家,也是庞大的 。在顾客体验、团队打造、组织文化方面的投入,企业的资源任何时候都是有限的,需要减少多余动作,建立与众不同的认知,也许这就是很多人说的品牌。品牌,是一种资产形式,是需要长期投入、长期培育、长期积累的。如果没有品牌,消费者是否能够长期地支持呢?

所以,这家烤鱼店的落寞,不得不是给餐饮人敲响了警钟,一开始赚钱不算厉害,能够长久的赚钱才是厉害,留住消费者,吸引加盟商,首先拼的是产品和体验;随着竞争环境加剧,就要看打造品牌的功力;再上了规模,会跨区经营各个不同的市场,最终比拼的还是产品是不是受消费者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