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上市只是一个起点……

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没错就是那个,会为你美甲、送你零食,还总担心你一个人吃火锅太悲惨的海底捞,要上市了。这个最人性的餐企海底捞终于在多次“被上市”后,要正经步入一心向钱看的资本市场了。

海底捞上市只是一个起点……

消息在二级市场率先发酵,投资理财社交网络雪球的用户“爱在冰川”在雪球网站讨论区表示,海底捞要去港股上市了,可能会带起一波食品股。

“一看它的招股说明书,简直了!复合年净利率增长速度是 70%,平均每天翻台数量是 5!生意好到爆,全是直营店,没有加盟店。如果从高点下来 15~20% 的点,低吸接割肉盘,吃肉的几率非常大。”

海底捞上市只是一个起点……

海底捞的店铺设计,一直以来都比较统一,但是却又与时俱进,无论是红色调的店面设计还是蓝色调,海底捞的独特,在多年来就已经是业界标杆。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成为中国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餐企。若此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势必将联动A股市场中食品板块的一波行情。

海底捞上市只是一个起点……

近三年来,海底捞的收益持续上涨,由 2015 年的 57.57 亿元增至 2017 年的 106.37 亿元,净利润从 2015 年的 7.1 亿元上升至 2017 年的 11.2 亿元。其中,2017 年的净利润率达到 11.22%。

资深人士称,这个数字已经与边际成本相对低廉的呷哺呷哺几乎持平。“拥有这样的利润率的都是相对标杆的企业。”

海底捞上市只是一个起点……

招股书显示,2015 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在91.8元,2017年人均消费为 97.7元。吃顿海底捞,平均每人只比三年前多花5元9角。

这三年来,在承受着原材料、人力、房租、能源成本均上涨的经营压力,净利润增长了36% 的情况下,海底捞的人均消费只增长了 6%。这意味着,可能每个人只为它的增长少吃了半份圆生菜。

那么增长来自于何处呢?在 2015 年初,海底捞的门店数还只是112家,到了2017年底发展到了273家。最新数据显示,其在全球已经开设了320家门店。随着海底捞不断扩张,门店数量不断增加,营业收入自然大幅增加。另外,餐厅的翻台率是其能否赚钱的关键,海底捞的整体翻台率达到了5。而堪称“快餐火锅”的呷哺呷哺在门店的翻台率仅为3.3。

海底捞上市只是一个起点……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餐饮业的“租赁成本”是个大头,一般情况下占营业额的25%左右。但根据海底捞的招股书中显示,其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在大规模扩张下反而由4.7% 下降至3.9%。

据了解,海底捞的门店一般在1~3个月内实现首次盈亏平衡,2015年及2016年,大部分的海底捞门店在6~13个月内实现现金投资回报。

海底捞成本几乎全在员工和原材料上,根据2017年的数据,海底捞原材料及易耗品的成分占收入的40.5%,员工成本占收入的29.3%。成本几乎全用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地方。

海底捞上市只是一个起点……

2015年~2017年,海底捞的员工成本由15.72亿元增长到31.19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从27.3%达到29.3%。

海底捞虽无强敌,但却后有追兵,在火锅这个餐饮业最吸金的细分行业,海底捞是标杆,却不是第一个上市的。

早在2014年,呷哺呷哺就在香港上市,2017年财报显示,营收36.6亿元,净利润5.43亿元。比海底捞106亿元营收,却才11.9亿元净利成绩更佳。而且与2016年相比,呷哺呷哺股价上涨已超100%,说明其在二级市场也很受欢迎。此外,巴奴、大龙燚等一众新火锅品牌,也在后面紧追不舍。

海底捞上市只是一个起点……

火锅企业上市并不比别人更容易。 尽管进入资本市场也许会有比之前更多的身不由己,但海底捞90%的收入依然来自餐厅,相信它不会自掘坟墓。

海底捞此番上市,在餐饮业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未来也许还会有餐饮品牌做成上市公司,第一不还是要做好自己的品牌,打造爆品,打造让消费者不能拒绝的餐饮品牌,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