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熱和綜藝興

緊張、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成就了"快綜藝"這個初期產物,讓受眾在精彩的競爭與遊戲中解壓。而當快節奏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受眾對於緊張感、戲劇化、衝突與矛盾則產生疲態。於是,更具雞湯治癒效果的"慢綜藝"則營運而生,其中體驗經營類節目首當其衝井噴式出現。

在《嚮往的生活》之後,《中餐廳》、《親愛的客棧》、《青春旅社》等體驗經營類節目霸屏,每一檔雖然口碑褒貶不一,但收視卻都排名前幾,這也足以見得這類節目已成趨勢。那麼,體驗經營類節目為何突然火起來?這類節目想要成功又要抓住哪幾個要素來直戳受眾痛點呢?

民宿熱和綜藝興

體驗經營類節目為何突然爆紅?

幫助實現都市人的開店夢想

快綜藝的亮點在於"好看",慢綜藝的精髓在於"有味"。"快慢綜藝"的節奏更迭源於受眾審美鑑賞力的改變,這是行業內公認的事實。

過去受眾喜歡在緊張、刺激的競技節目中釋放壓力,而如今卻喜歡在寧靜、祥和中找尋愜意,於是"慢綜藝"開始流行。

慢綜藝包括兩大類:以《見字如面》、《朗讀者》為代表的文化類綜藝,以及以《嚮往的生活》、《中餐廳》為代表的生活觀察類綜藝。在後者類型中,最近又以《中餐廳》、《親愛的客棧》等主打經營的體驗節目頗為走俏,業內稱之為"民宿熱"。

"民宿熱"綜藝現象除了與觀眾審美更迭、文化流行風向改變之外,實際上還與快節奏的社會壓力下,都市人尤其是都市年輕人的"歸隱夢想"有關。

我們常常聽到身邊人說,等賺夠多少錢便去一個安靜、沒有人認識的地方,跟自己的愛人或者三兩個好友經營一家小店,過上愜意的生活,

這是很多都市人的夢想,而體驗經營類節目便將他們的夢想落於現實。

民宿熱和綜藝興

《中餐廳》選擇了旅遊海島象島,《親愛的客棧》落地於鹽源瀘沽湖的最深處,《青春旅社》選在民宿創業勝地湖州莫干山,每一處都是能讓都市人沉靜、慢下腳步,實現"歸隱夢想"的地方,一片海(湖)、一間小屋、一壺茶,日升日落雲捲雲舒,經營類體驗節目幫著都市年輕人提前實現了夢想,也自然更容易戳中受眾的痛點,激發共鳴。

經營類體驗節目成敗三要素

經營要真實、情感有共鳴、人設有學問

經營類體驗節目突然井噴,一如十年前的選秀節目,又如三年前的競技真人秀。幾乎以各家衛視平臺至少一檔的體量同時霸屏,不激發矛盾吸引眼球、不依靠撕架製造爆點,經營類體驗節目如何在趨於同質化的諸多節目中取得成功有三大要素。

第一,經營的真實性。

所謂"真人秀",真、秀參半,關鍵在於如何權衡真與秀的配比。而相比快節奏的遊戲與對抗,經營體驗類節目中更吸引受眾之處則在於平凡與真實。買菜、做飯、嘮嗑,這些看起來很家常的小事被"經營"這一核心拴到了一起,雖平凡卻並不簡單。

然而,很多節目卻曲解的"經營"核心,節目裡經營的真實就是要時刻去考慮經營的盈虧嗎?並非如此,受眾想看的是在開門納客發生的故事,享受慢生活的態度與方式,所謂的真實是這些故事的發生必須建立在"真實經營"的基礎上,但卻並非精打細算以省錢、賺錢、盈利為目的,畢竟這不是一檔財經創業節目,節目側重點在於真實的生活記錄,而非真的經營盈虧。

第二,能激發受眾情感的共鳴。

前面我們說到,經營類體驗節目之所以火爆,除了與快節奏社會壓力下受眾對慢生活的追求外,還與都市人的開店夢想、歸隱夢想不無關係。因此,一檔經營體驗類節目想要做好,就必須能夠處處激發受眾情感的共鳴,讓受眾在其中能找到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而這樣的共鳴是發生在小事和細節上的。

這也就是為何無論是《中餐廳》裡的趙薇,還是《親愛的客棧》中的劉濤夫婦,都反覆強調"節奏太快,想讓自己慢下來"的原因,節目也是通過這樣的情感訴求引發與受眾的共鳴,而在經營過程中,如何將"日子"過成"生活",也正是無數都市人夢想的理想目標,都市人暫且完成不了的心願,明星替他先實現了,情感共鳴自然而然被激發。

第三,明星和素人的人設有學問,星素結合的又一次考驗。

民宿熱和綜藝興

星素結合,一直是各類節目研究的課題。在音樂選秀節目中,導師與學員自然組合成為"星素";競技類真人秀中,明星mc依然是主角,隨機出現的素人成為明星遊戲與人物中的"配角";而在經營類體驗節目中,明星們開店納客,住宿的客人是素人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首先,明星的人設。與其他節目不同,經營體驗類節目的明星不能過去毫無交集,在一行人中,必須有幾位之前就有關係的,比如《中餐廳》中的老同學黃曉明與趙薇、《親愛的客棧》中的一對夫妻一對情侶、《青春旅社》中的李靜戴軍老友,此外,這一次明星也不再是單純的明星,而是要轉變身份經營餐廳或客棧,於是當過廚子的張亮、"娛樂圈巴菲特"趙薇、曾白手起家的王珂這樣的人設也就在節目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外,就是素人的人設。所謂人設,我們並非提倡節目組安排"假素人"來表演,而是要在諸多客人中選出最具標識性、代表性的素人客人剪輯到最後的成片中,在基於真實的基礎上,這些客人與明星店主之間發生的故事、提出的各種要求,也起到節目推進節奏時間點的作用。當然,對於"門外漢"的觀眾來說,一檔經營類體驗節目的真實與否,素人的真實程度成了他們考量的重要標準。

民宿熱和綜藝興

拋開"抄襲"因素不談,很多觀眾依然質疑諸多國內經營類體驗節目與韓國最成功的《孝利家民宿》有很大差距,雖然都打著"慢綜藝"的標籤,但顯然前者依然在其中參雜了許多諸如情感矛盾、競爭等"吸睛點",而熟悉《孝利家民宿》的觀眾都知道,這檔節目甚至可以用長達三分鐘的時間去拍攝孝利發呆放空的鏡頭,這或許的確是此類"慢綜藝"節目本該有的畫風,以及受眾期盼中的"慢生活",但在國內綜藝市場分秒必爭的黃金檔、廣告按秒收費的電視熒屏以及高達千百萬的明星出場費,這樣的"慢節奏"或許真的很難行得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