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的焦慮:夥伴變對手 前三季度淨利下滑39.45%

科大訊飛的焦慮:夥伴變對手 前三季度淨利下滑39.45%

頭頂“人工智能第一股”的光環,科大訊飛(002230.SZ)的市值曾一度突破1000億元大關。然而,“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這家A股市場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在聲名鵲起的同時,其所遭遇的質疑也接踵而至。

今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營收33.87億元,同比增長58.16%;淨利潤1.69億元,同比下降39.45%。長江商學院教授薛雲奎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科大訊飛這一業績表現可謂“慘不忍睹”。“銷售增長,淨利潤不增反降,說明公司銷售收入含金量下降。如果扣掉其他收益,公司可以說幾乎不盈利。”薛雲奎稱,“可以斷言,這幾乎是一家不賺錢的高科技公司。”

不僅如此,今年11月30日,百度宣佈語音技術全系列接口永久免費開放,這位昔日與科大訊飛存在合作關係的夥伴轉身成為了競爭對手。且百度還與高通在芯片領域進行合作,不少合作者也開始捨棄科大訊飛而投向百度。面對互聯網巨頭的“圍剿”,科大訊飛向本報記者回復表示,科大訊飛不僅掌握後端的語音及語言技術,在前端也擁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基於這些優勢,科大訊飛和英特爾、高通等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芯片廠商都保持著緊密的溝通和合作關係。

高企的市值與股價

公開信息顯示,成立於1999年的科大訊飛,是專業從事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研究、軟件及芯片產品開發、語音信息服務及電子政務系統的國家級骨幹軟件企業。

科大訊飛官網信息顯示,作為中國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產業領導者,其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口語評測、自然語言處理等多項技術上擁有國際領先的成果。是我國唯一以語音技術為產業化方向的“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國家規劃佈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

2008年,科大訊飛成功登陸A股市場。上市以來,其業績高速增長,2008年營收為2.58億元,2016年達到33.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7.66%。

另外,上市以來科大訊飛併購也越來越頻繁。2013年,科大訊飛收購啟明科技100%股權;2014年,收購上海瑞元100%股權;2015年,收購啟明玩具60%及安徽信投18.6%股權;2016年,收購樂知行100%股權及訊飛皆成23.2%股權。

記者統計發現,科大訊飛在2014年、2015年、2016年新增子公司數分別為13家、10家、18家。子公司利潤對科大訊飛業績的貢獻也逐年增長。2016年其全部子公司貢獻利潤佔比為62.56%。

不過,科大訊飛回應記者稱,不會為了擴充報表而進行戰略主航道以外的併購。科大訊飛方面表示,這些併購是內生式併購,為了加快業務佈局,公司進行併購並將業務無縫整合到業務產品體系中去,業務板塊得到快速補充,同時對所併購業務在發展中更好的結合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也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在今年三季度投資者交流會上,我們也披露過,科大訊飛上市以來超過1個億的併購項目為4個,佔所有對外投資的七成,可以看到無論是收入還是毛利,佔比僅為14.6%,是很小的一部分。”科大訊飛方面表示。

在業績實現高增長的同時,科大訊飛的股價同樣一路高漲。特別是今年以來,從6月開始,科大訊飛股價在兩個多月內上漲超過110%,每股價格最高時達到70多元,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元大關。但在今年8月28日,科大訊飛股價一度下跌8%,收盤跌幅達6.57%,成交額高達 117.87億元。

人工智能被認為是互聯網的新風口。外界普遍認為,被冠以“人工智能第一股”的科大訊飛,其高企的市值和股價與人工智能概念的熱度不無關係。

記者注意到,另一家有著國資背景、人工智能概念的公司中科信息(300678.SZ),在2017年7月28日上市之後持續上漲近一個月,8月24日時,其股價已比發行價上漲超過7倍。

國元證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鄭旻曾在央視財經頻道評論表示,科大訊飛也不是一隻便宜的股票,動態市盈率一度達400多倍,中科信息動態市盈率為200多倍 ,兩隻股票風險都很大 。

薛雲奎對本報記者表示:“投資者如果只追逐概念而忽視公司財務業績,導致如科大訊飛等公司股票被嚴重高估,風險巨大,完全不利於中國證券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這就有如‘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道理一樣,成長性公司的股價是漲上去的,不是炒上去的。如果科大訊飛能夠保持銷售和利潤的同步快速增長,它自然是一傢俱有投資價值的公司,風險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評判它的增長,而非視而不見。”

價值與概念的爭議

今年8月,薛雲奎發文稱科大訊飛風險巨大,質疑該公司的財務業績表面光鮮,但存在含金量低,且利潤不可持續等問題。

根據科大訊飛發佈的2017年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其營收33.87億元,淨利潤1.69億元,同比下降39.45%。公開信息顯示,有公募基金、券商資管對科大訊飛進行了減持。

薛雲奎向記者表示,科大訊飛盈利水平大幅度下降,完全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銷售增長,淨利潤不增反降,說明公司銷售收入含金量下降。如果扣掉其他收益,公司可以說幾乎不盈利。去年4.97億元的利潤,其中超過57%的利潤由政府補貼和投資收益構成。由此可以斷言,這幾乎是一家不賺錢的高科技公司。”

對於政府連年支持的問題,在第三季度投資者交流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迴應稱,前三季度科大訊飛在研發投入上總共7.92億元,在營收中的佔比為23.38%;來自政府的補助總量是1.01億元,其中軟件增值退稅4320萬元,其他補助5807萬元。軟件增值退稅是交完稅後返還,沒交稅就沒有,把這去掉以後佔比更少,大家更可以清晰地做出判斷。

12月13日,一篇題為《科大訊飛:為什麼不怕百度怕新東方?》的文章提及,雖然技術上科大訊飛是高科技企業,但是從產品角度來看,科大訊飛更像是一家先進的教育領域企業和落後的信息工程企業。

記者查閱科大訊飛2016年年報顯示,該公司佔營收比重最大的兩項業務分別是教育產品和服務以及信息工程,佔比分別為27.44%和25.07%。前者業務毛利率高達55.71%,同比增長高達34.28%。但是上述文章認為科大訊飛的智慧課堂等類似的技術和系統十年前就有企業在做了。而信息工程業務的毛利率只有15.56%,但是增速卻為22.8%。相反,毛利率高達84.73%的電信增值產品運營業務佔比僅為12.17%。

另外,記者發現,科大訊飛客服行業產品和解決方案、人機交互產品和解決方案、智能硬件產品、智慧城市運營等直接與從字面可以看出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業務佔比分別為5.87%、4.82%、1.06%、4.63%,佔營收比重不足20%。但科大訊飛方面強調的是基於語音識別技術,其在多個人工智能技術子領域取得突破,正在賦能各行各業。

科大訊飛相關人士在回覆記者時表示,人工智能分為3個層次,運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算智能是讓機器能存會算,感知智能是讓機器能聽會說、能看會認,認知智能是解決機器能理解會思考的問題,科大訊飛主要專注在感知智能+認知智能層面,因此,針對人機交互產品、智能客服、智能車載、智慧城市、教育、醫療、司法等領域,均可以作為科大訊飛的主營業務。

今年11月,科大訊飛在2017產品發佈會上,一口氣發佈了10款AI+產品、4款消費級產品。其中5項AI+教育產品,2項AI+客服產品,3項AI+醫療產品。消費級產品應用場景包括AIUI2.0系統、訊飛曉譯翻譯機1.0+、FEIYU2.0、訊飛魔飛麥克風系統等。

但是薛雲奎認為“技術是你的,生意未必是你的”。薛雲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用什麼估值模型,公司股價均由公司業績決定,而非概念決定。高科技公司之所以在證券市場受到熱捧,是因為高科技公司的快速增長而非高科技概念。一家沒有快速增長的高科技公司,不能為股東創造財富的高科技公司,它就只是一個概念而非具有投資價值。”

BAT的“圍剿”

近期,科技部公佈的首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中,除了科大訊飛之外,互聯網三巨頭BAT(百度、阿里雲、騰訊)也同樣入圍。

BAT等平臺的免費策略正在“搶食”市場,這也讓外界對科大訊飛的未來表示擔憂。而科大訊飛回應稱,百度及其他平臺免費對科大訊飛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免費是移動互聯網的普遍策略。百度語音平臺之前就是免費開放的。科大訊飛開放平臺面向開發者提供智能語音交互能力,通用能力均是免費的。且來自於技術授權的模式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4%。

一位車聯網領域人士告訴記者,其公司去年開始語音引擎全部換成百度繫了。在其看來,百度和高通合作,直接將引擎做到芯片級,在生態上已經贏了先手。而這個行業,誰先形成生態誰贏。

外界的擔心在於,長遠來看的科大訊飛在生態上與BAT相比存在短板。對此,科大訊飛回應本報記者稱,科大訊飛堅持“平臺加賽道”的戰略。通過開放平臺,科大訊飛為全行業提供人工智能技術能力,整合後臺內容和服務,構建持續閉環迭代的生態體系。截止到2017年11月,科大訊飛開放平臺的累計終端數已經達到15億,開發者團隊數已達46萬。科大訊飛開放平臺的商業模式也得到驗證:科大訊飛開放平臺的大數據廣告業務,2017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41%。

科大訊飛方面表示,其在教育、醫療、司法、汽車、客服等領域有很強的“護城河”,競爭對手短期內難以超越。比如在教育領域,“科大訊飛的智學網已經覆蓋全國13000所學校,全國已經有三分之二的百強校在使用,我們更多地考慮‘應用是硬道理’,把市場激活。”科大訊飛回複本報記者稱。

國內一家智能教育公司的人士劉想(化名)告訴記者,深度學習相關應用火了之後,目前的技術門檻已經逐步降低,從“人無我有”的階段來到了“人有我優”的競爭階段。從科大訊飛早期的佈局來看比較有前瞻性,且在技術經過十幾年的積累也具備了一定優勢,但是也面臨著不僅是BAT這樣的公司的挑戰,像思必馳這樣新生的一些垂直領域細分公司的挑戰也開始出現。

劉想認為,在垂直領域裡的教育行業科大訊飛走得比較久,也比較領先,從早期做各學科的應試教育的培訓到與智能語音相關的普通話評測、英語考試的評測等業務,這些業務確實與BAT不存在很大重合,所以在這方面科大訊飛有一定的隔牆,在一段時間內比較有優勢,但在其他一些垂直領域的捆綁上會面臨一些挑戰。

事實上,在教育、醫療、司法、汽車、客服等領域科大訊飛都有發力。劉想認為,科大訊飛在這些點上如果能守住三四個,往後發展是有想象空間的,但是挑戰在於這些點的玩家較多,守一個點並不容易,光是自動駕駛就有一堆玩家,初創或是BAT這樣的公司都在做。

一家工業物聯網領域人士告訴記者,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確實在方言識別度上相比其他平臺更高,但是目前來看幾家產品並沒有代差,百度提供的技術更加全面,是一整套解決方案,除了語音技術以外還包括視覺和聽覺技術等。“百度能提供的AI工具除了語音以外,還包括視覺和聽覺技術,能檢測超聲波、噪聲等非語音的信號。也能提供一些基於工業場景環境的監測分析產品。像我們這樣的一些年輕公司,以及更年輕的創業公司團隊人員有限,更希望由一個品牌能夠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