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年薪百万的精英思维:系统思维?如何构建?工具与技术?

破解年薪百万的精英思维:系统思维?如何构建?工具与技术?

(本文3600字,阅读大约需要20分钟)

一、什么是系统

万事万物的本质上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世间万物无论是大到宇宙星系还是一个小到一个微粒原子,其本质都是一个系统,系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并且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即不仅要考虑系统的构成元素,更要考虑元素之间的联系,例如,房子系统,最初的框架就是由屋顶、四壁、地板组成的,但是仅仅识别出这几个元素是构不成一间房子的,你至少还需要清楚这几个元素之间的联系,屋顶在最上面呈现出一个伞状、四壁作为长方体的四边在屋顶下面支撑,地板是长方体的底部,系统的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和有限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其内容就是系统论和系统学。

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而框架就是对系统构成元素以及元素间有机联系的简化体现。通过分析出事物的系统构成元素,人类可以对事物的形成深刻的理解并加以运用,甚至改造。 譬如,随着对各种生物基因的测试的深入,人类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生物的基因系统,从而根据需要开展各种改造生命的活动,如被受争议的基因疗法和转基因作物,现在生物科学家已经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全部解读,也就是掌握了人类基因系统的构成全部要素,若抛开伦理层面的争论,人类在技术上已经侵入了上帝的领域,完全可以全新创造生命,这就是完全掌握了基因系统构成要素后的威力。

框架不仅仅体现了系统的构成要素,还体现了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规律。通过对系统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人类甚至可以认知到靠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的东西,比如,早在1915年,爱因斯坦就基于相对论提出引力波的存在,但直至100年后的2015年美国的科研人员才第一次探测到引力波,爱因斯坦没有上过太空,也没有使用先进的探测武器,但就依据广义相对论,他在1915年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这就是掌握了系统规律后的威力。

既然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系统,而且掌握系统的框架,系统元素的构成和规律后的威力如此巨大,那么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透过框架来认识我们的这个世界和世界中存在的一切事物。

破解年薪百万的精英思维:系统思维?如何构建?工具与技术?

二、什么是系统思维/框架?

系统思维就是选择、构建、改善框架, 以运用于更快速、 更全面、更深入地系统思考和表达的思维方式, 我们将这个慨念简化,系统思维就是用框架来系统思考和表达的思维方式, 既然万事万物都是各式各样的系统,而框架是对系统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有机联系的简化体现,如果你构建出一个反映某事物系统的框架并运用这个框架来思考的话,就可以对这个事物更全面深入地理解。

例如,你想对自身能力做一个分析,第一,你可以宽泛的想象自己擅长的不擅长的,第二,可以借助个人的能力评估模型进行剖析,这个评估模型其实就是个人能力系统的一个简化框架,显然第二种做法会让你对自身能力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入。

让我们再进一步地假设,假如一开始就有人告诉你某个事物系统的框架,你直接用这个框架去思考,是不是比全新思考会更快呢?比如你想从家里去某个从未去过的地方,现在有两种办法:一是你直接出门,一路问人或自己摸索着过去;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你出门之前就通过地图先查好路线图,按照这个路线图过去。你觉得哪一种方法能让你更快地抵达目的地?毫无疑问肯定是第二种。不愿意用框架来思考就如同不查地图就出门走路的办法,而运用框架思考就是照着地图去目的地的做法,相信现在的你已经理解了框架的价值了,那么系统思维/框架从何而来呢?

破解年薪百万的精英思维:系统思维?如何构建?工具与技术?

三、如何构建系统思维/框架

框架可有三个来源

1、从已有框架中选择

人类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针对万事万物的系统,积累了丰富的认知框架,各种理论模型思考工具,例如用于宏观环境分析的PEST模型;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杜邦分析法;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等。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时候,你可以优先选择人类已有的优秀框架,不重新发明”车轮”,从而有效地提高思考和表达的速度及效果。

2、基于已有框架改善

受限于客观环境和人类发展水平的限制,任何的理论模型其实都是对事物系统的近似模拟,都有其一定的局限和运用前提,甚至有的理论模型本身就对事物系统模拟错了,人类的发展就是在对前人成果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实现的,既然人类已有框架都有其局限和运用前提,因此一旦运用情景与该框架的运用前提不一致,或人类的发展证明框架对系统的模拟错了的时候,你就需要对已有框架加以改善后再使用,但还是要记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基于已有框架进行改善,大多数时候都好于重新发明“车轮”,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发现超越前人的框架,而且在人类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趋势下,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成本来全新发现事物系统的框架。

3、全新构建事物框架

全新构事物建框架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相对挑战较大,虽然我反复建议要尽量避免重新发明“车轮”,但当你碰到以下两种主要情况时就不得不全新创建框架了,第一种、暂时尚没有合适的框架用于你想思考和表达的对象;第二种、有合适的框架,但是你尚不知道或未能想到。

破解年薪百万的精英思维:系统思维?如何构建?工具与技术?

四、构建系统思维必备的思维工具与技术

如何快速有效地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思维框架,以及如何淘汰非关键的问题,抓住解决问题的重点。我在这里介绍三大基本思维工具

1、逻辑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台湾地区又称为心智图,标准的思维导图是一种从中心向四周层层放射的形状,看起来像一只八爪章鱼,由于思维导图的发射状结构与人类大脑中的神经网络的记忆构造相当类似,因此,可以加快阅读者对图中信息的理解速度和加深记忆程度及信息的重点抓取,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东尼.博赞于1974年所开发的,东尼.博赞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教育学家,他因发明思维导图最简单便捷的思维工具,以大脑先生闻名世界,目前流行最广的思维导图类型是东尼.博赞思维导图,这种类型的思维导图主要强调发散思维,其价值在于:

①从中心向四周全程放射的结构,有利于激发联想,通过一个节点上的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

②形象的图示与丰富的色彩,可刺激人的大脑,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

③通过将知识以放射状结构和可视化呈现,可大幅提升个人的感受力、理解力、记忆力。

不过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的发散思维比较主张自由发散联想,围绕一个思维起点想到什么就画上什么,不太要求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想到即合理,因此有其使用的局限:

② 不利于逻辑关系要求高的思考或知识框架的构建;

②不利于逻辑清晰的对外呈现, 因为创造的逻辑思维导图是在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思考工具,既保留了东尼.博赞思维导图放射状的结构、形象的图示、丰富的色彩,以助于思维的发散,又引入了严谨的收敛性思维,以将发散的思维结果进行逻辑性的归纳,以满足思维导图在高效思考应用上的需要。

目前思维导图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不同层面,例如在商业上可以作为工作规划、PPT构思、学习记录、工作报告、文章编写等的工具,市面上也出现了比较多的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以使思维导图的绘制更为便利,较为流行的有MindMaster、Xmind、iMindMap、FreeMind、NovaMind

等等。

2、构建逻辑树,逻辑树是由全球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推广起来的思考问题的工具,外观上逻辑树的呈现就像一颗平躺着的大树,最左边是树根,目标问题的起点,而后朝右后方开枝散叶,用逻辑结构排列项目,是所有的项目枝干和树叶呈现伞形的展开,并以线条连接每个项目,只是抵达最右方的终点树叶。逻辑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问题议题分解的方法,其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对问题议题假设层层有序分解,有助于理清思路,不做重复和无效的思考;

②可有效地分解复杂问题议题,从而简化问题议题的处理;

③通过将问题议题分解为更细的问题议题,有助于团队的协作和分工。

逻辑树是我们运用系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逻辑树与之前介绍的逻辑思维导图,在内在的逻辑上有着相通之处,不同点在于:一、逻辑思维导图会经历先发散、再收敛的过程,而逻辑树则是一个分解的过程;二、逻辑思维导图呈现为从中心向四周的放射状结构,而逻辑树呈现为平躺的树状结构,逻辑思维导图和逻辑树在进行某些类型思考的时候,需要综合运用。

以上介绍的制作思维导图的工具,也可以用来绘制逻辑树,事实上就绘制图形的便利性和标准性来看,前两款软件在绘制逻辑树上的表现较思维导图更出色。

3、工具MECE,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同样来自于麦肯锡。MECE是麦肯锡顾问在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从复杂的现象中归纳分类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各种分类不会相互重叠或包含,这就是相互独立,也可简称为不重复,可以避免分类相互重叠,以致重复分析或工作而全面地考虑问题,确保所提出的分类能够完整,便是完全穷尽,也可简称为“不重不漏”,不遗漏可以确保你没有遗漏任何项目能够覆盖问题的每个方面,只有将问题划分为“不重不漏”的几个部分,才可以在一开始就避免挂一漏万、以偏概全的盲点。MECE是在构建或分解逻辑树时必须要满足的法则。

破解年薪百万的精英思维:系统思维?如何构建?工具与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