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丨王敬易:韌如松柏,不懼疾風

獨家專訪丨王敬易:韌如松柏,不懼疾風

作者按

王敬易的藝術之路不似別人那般一帆風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的藝術之路可以說是很坎坷,一路走的跌跌撞撞,歪歪斜斜”。他從不懼在人前提起自己的過去,從如何在艱辛歲月中拿起畫筆,如何在部隊中艱難地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再到如何隨老師在惡劣的環境中寫生學藝。他的畫作,就是他濃縮的學藝生涯,雖苦難相伴卻從未膽怯退卻。

王敬易(王競藝)

獨家專訪丨王敬易:韌如松柏,不懼疾風

▲王敬易(王競藝)

1963年11月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師承當代著名人物畫家袁武先生(北京畫院原執行院長)。

現為山東省文化館美術攝影部主任,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國人物畫藝委會委員,山東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部分作品欣賞

獨家專訪丨王敬易:韌如松柏,不懼疾風

▲《抗聯日記》 2000年

獨家專訪丨王敬易:韌如松柏,不懼疾風

▲《金婚》 2004年

獨家專訪丨王敬易:韌如松柏,不懼疾風

▲《點彩》2007年

獨家專訪丨王敬易:韌如松柏,不懼疾風

▲《往事系列》 2012年

獨家專訪丨王敬易:韌如松柏,不懼疾風

▲《大舜傳說》 2013年

王敬易能夠走上這條藝術之路,似乎受了很多人的影響。小時候,受愛讀書的父親的影響,他喜歡上了識字讀書;因為會寫字撰文的爺爺,他喜歡上了調墨弄筆;因為在人民公社負責放電影的堂哥,他喜歡上了潑墨臨畫。

他依然記得小時候為了一張作畫的畫紙,每天下午準時守在雞窩旁,等著家中的老母雞下蛋,然後再捧著熱乎乎的雞蛋去代銷店換畫紙。“那時候一個雞蛋小的值5分錢,大的值6分錢,一個雞蛋能換一張畫紙呢”。時值70年代,在農村各種物資很是匱乏,畫譜繪本更是稀少。中堂、年畫,甚至是小夥伴之間傳看的連環畫印刷品,都成了王敬易學習繪畫的素材,松鶴瓊柏、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凡是所見他全都描畫於紙上。

每當去鄰居家看到各種中堂字畫和年畫時,王敬易便如痴如醉地臨摹描畫。有一次他在鄰居家發現一幅劉繼卣的《虎嘯圖》中堂,如獲至寶的他在鄰居家整整守著中堂臨摹了一天,連飯都忘記了吃。從劉繼卣的中國畫,到賀友直的《山鄉鉅變》、連環畫繪本,再到劉奎齡的獅虎鹿豹等動物畫,這些名家的畫作繪本,為他帶來了關於繪畫藝術與美學的最初啟蒙。

高中畢業之後,因為上有爺爺奶奶,下有弟弟妹妹,家中只有父親一人在勞作,生活條件很是艱難。王敬易看在心裡,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甚至偷偷混在建築隊的車上去工地幹活。稚嫩的肩膀扛著沙包,瘦弱的胳膊甩著鐵錘,他以17歲的稚齡與命運抗衡。

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裡,縱然命運多苦難,他卻依然將自己的愛都奉獻給了那片生養他的土地。他感恩充滿磨難的童年和少年時期,讓他堅韌如斯。生活賜予他苦難,他卻將那苦難化作他的無限創意和靈感,把它化作筆墨,然後揮毫潑墨於畫紙上,成就了一幅又一幅歌頌農民與生活的畫作。

18歲那年,他懷揣一本從堂哥那兒借來的《芥子園畫譜》入伍從軍,成為了一名保家衛國的戰士。部隊裡繁重的操練任務沒有讓他放下畫畫這唯一的愛好,每當戰友們娛樂放鬆的時候,他便窩在宿舍裡,坐著小馬紮趴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地臨摹著那本《芥子園畫譜》。以至於臨摹的次數太多,畫譜上的各種繪畫技法,早已全都被他背誦了下來,爛熟於心。

從一名剛入伍的戰士,再到連隊的板報組成員,再到文書、書記、作訓參謀,這部隊王敬易一呆就是十幾年,部隊裡的生活清苦而艱辛,但是他卻甘之如飴。作訓計劃和演習方案等工作佔用了他大部分的時間,僅有的的空閒時間全都被他交給了繪畫。只要一有時間,他便拿起畫筆臨摹、學習,部隊裡醃鹹菜的菜罈子被他貼上了畫著茄子、辣椒的水墨畫,根據作訓用的地形圖,他畫出了風骨氣概的山川海河。

在部隊中條件有限,因此只要有能夠利用的條件他全都不放過。周圍但凡能去到的書店,全都被他利用空閒時間“翻”了個遍。從畫譜到畫集,他如一尾墜入大海的小魚,肆意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著各種繪畫知識。

雖然從未放棄過繪畫,但是王敬易深知,要想在繪畫上有所突破有所成就,僅靠自學是不夠的。當得知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準備開始招生的時候,他決定拼一把!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以前雖然也從未放下過繪畫,可畢竟都是自己摸索著學習,從來沒有正式系統地學過專業繪畫技藝。而且當時已經30多歲的他,和一群年輕學子一起應試,實在是不佔什麼優勢。

在準備考試的那幾個月中,白天他在部隊忙公務,晚上等到家人都睡著了之後,他再起床守著一盞燈學習文化課學到天亮。在全軍只招收6名新生的條件下,他頂著巨大的壓力備考,無人知道他是如何堅持下來,或許只有每夜陪他到天亮的燈火,才能見證這個鐵血男兒的堅毅和不屈。

1998年7月23日,直到現在他還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這一天,他收到了來自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的錄取通知書!“從那天起,他才算是真正踏入了藝術的殿堂!”

當得知這一消息時,所有人都震驚了!——一位部隊參謀竟然考入了藝術學院,在別人看來這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估計也就是運氣好瞎蒙上的。但是隻有王敬易知道,那些數不清的日夜裡,自己是如何熬過來的。

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裡,他遇到了自己的老師袁武先生,如果說在高等學府學習的經歷讓他窺見並邁入了全新的藝術世界,那麼袁武老師便是指引他在紛雜的藝術世界裡不斷前行的光亮。

獨家專訪丨王敬易:韌如松柏,不懼疾風

▲王敬易與恩師袁武先生

在軍藝學習期間,他下定決心要在2年之內“搞”出幾幅大創作,很多人對此表示嗤之以鼻,沒人相信他能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創作出自己的作品,要知道很多科班出身在軍藝已經有過學習經歷的同學,都不敢放出這樣的“豪言”。

他深知自己在繪畫上存在的不足,所以他從不敢懈怠,他回憶說:“在軍藝學習的2年時間裡,天安門、故宮、長城......我都從沒去過,週末的時候我從沒和同學出去玩過,所有的精力都被我放在了學習和繪畫上。”

為了提高繪畫技藝,他常隨老師外出寫生。 外出寫生時的條件是很艱苦的,但是他卻從未抱怨過一句。在隨恩師前往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寫生的當天,正值正月裡大雪封山,室外溫度達零下三四十度,天冷的鋼筆都被凍得出不了墨水。去之前他們想到了環境會非常的惡劣,可到了之後,卻發現現實遠比想象的更加艱難——隱藏在深山中的原始叢林裡,一眼望去周圍全都是厚厚的雪層,哪裡有路?

沒有辦法,他們只能靠人力趟出一條路,“為了行動方便,褲腳和鞋子全部被我們用白布裹了起來,每走一步都非常的艱難,只能邊踩雪邊開路,邊一點一點地往前挪。行進中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腳下會踩到什麼,有時候會是一段豎起的堅硬枯枝,有時候會是一道激險的深溝。”短短的一段路,他們竟然用了3個多小時才走完,而本來並不對外開放的殉國地,因為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負責人竟然特意破例為他們開放。

而在前往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寫生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讓王敬易至今難忘的事情。就在王敬易與恩師出發的幾個小時之前,師母急電:恩師袁武73歲的老母親突然舊疾發作,情況很是危急,希望他儘早返回。可是為了這次實地寫生,他們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為了親臨現場,捕捉體驗抗聯將士的真實感受,再現抗聯戰士的英勇無畏,弘揚民族精神,一番權衡之後,恩師袁武斷然打消了中途返回的念頭,而正是這一次寫生經歷,讓王敬易深深明白藝術創作的艱難與不易。

獨家專訪丨王敬易:韌如松柏,不懼疾風

▲袁武先生在魏拯民烈士殉國地墓碑前瞻仰

獨家專訪丨王敬易:韌如松柏,不懼疾風

▲ 前:袁武老師; 左:陳華;右:王敬易赴魏拯民烈士殉國地行進途中

漫漫數十年學藝路,王敬易時時以軍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說:“我深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埋頭苦練繪畫技藝,從不敢放鬆從不敢懈怠”。也正是他的堅韌他的頑強,成就了今天的他。《江南春早》、《錦書佳音》、《抗聯日記》、《東北人物風景寫生》、《炮兵日記》、《歲月》......一幅幅優秀作品相繼問世,在全國各大畫展上屢獲獎項。

縱然命運多舛,生活艱難,一路走來,風雨不斷、坎坷不平,他卻憑著韌如松柏的毅力,將磨難與荊棘踩在腳下,變成前進路上的堅石。他用獨屬於戰士的堅韌不拔一次次與苦難抗衡搏擊,他將自己的情感、對生活的感悟放諸筆端,用數十年磨鍊的線條、筆墨暈染勾勒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作,那筆墨線條裡全都滲透著他對藝術的思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