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國時期外族都吃什麼嗎?

你知道三國時期外族都吃什麼嗎?

魏晉時期的娛樂活動寫得差不多了,還有遊山玩水、聽音賞樂什麼的,暫不贅述了。接下來進入吃貨時間,先聊聊三國時期少數民族的飲食

三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有匈奴、羌、氐、鮮卑、山越等,把各族紛爭擱在一邊,光說飲食這一方面,其實都相去不遠。案《史記·匈奴列傳》、《漢書·匈奴傳》,可以看出漢代匈奴人的主要食物是他們蓄養的牲畜,還有打獵得來的獸類。

“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史記·匈奴列傳》

“自君王以下,鹹食畜肉”——《漢書·匈奴傳》

漢末時期,呼廚泉投靠曹操,而曹操將南匈奴分為五部,左部居太原故茲氏縣、右部居祁縣、南部居蒲子縣、北部居新興縣、中部居大陵縣。出於環境因素與漢人文化影響,匈奴人也要種地耕田養活自己,當然牛、羊什麼的該養還是養,看看每次一清點戰果,動輒數萬牛羊就知道了。

東漢時攻伐羌人也是,一次性可以收穫數萬斛糧食,說明羌人在這一時期同樣在種田方面頗有建樹。烤肉也在羌人的食譜上,竇固就曾享用過,還不是全熟的...這也說明羌人沒放棄蓄養馬、牛、羊等。

案《太平御覽》,羌人有兩種食物做法:羌煮、貊mò炙,貊炙即為烤肉,羌煮就複雜了,光材料就有:鹿頭、豬肉羹、蔥、姜、橘皮、椒,佐料放得不少,當然本質還是煮。

“羌胡見客,炙肉未熟,人人長跪前割之”——《後漢書》注引《東觀記》

“羌煮法:好鹿頭,純煮令熟,著水中,洗治;作臠luán如兩指大。豬肉琢作臛huò,下蔥白,長二寸一虎口。細琢姜及橘皮各半合,椒少許。下苦酒、鹽、豉適口”——《齊民要術》

案《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可知白馬氐這一支不僅能產出馬、牛、羊、漆、蜜等物,還有田地耕種。再檢索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同樣能看到氐人有很多種田小能手,他們還蓄養了豬、牛、馬、驢、騾,牛可以參與耕地,馬、驢、騾可以參與運輸,至於豬羊,大概只剩食用了...

氐人田種得不錯,再趕上個好時節,多多少少都有點存糧。諸葛亮北伐趁機一波熟麥後,魏軍就曾陷入無糧可吃的境地,還是郭淮憑藉自己多年積累的恩信,從羌人那借來了糧草,說明此時羌人的糧食產量頗多。

“有麻田,出名馬、牛、羊、漆、蜜”——《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

“俗能織布,善田種,畜養豕牛馬驢騾”——《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注引《魏略·西戎傳》

最後說說鮮卑,其語言習俗與烏丸相近,畢竟都是匈奴的別支。而烏丸喜歡狩獵野獸,這方面各族都差不多,鮮卑也是種田田、畜牧、射獵。但在烏丸身上有點不一樣的食物,乳酪,或者說是奶類食品。如王肅,初到南方各種不適應,不吃羊肉也不飲酪漿,過了幾年也就適應了,可見鮮卑飲用奶類食品的習慣,一直延續到了北魏時期。

寫完一看,其實都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