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雲觀

上海白雲觀,又稱海上白雲觀,不僅滬上名觀,也是聞名於海內外的道教宮觀,雖地處繁華市區,卻又鬧中取靜,不愧為鬧事中的一片淨土。


上海白雲觀


現在的上海白雲觀位於黃浦區大境路239號,屬道教正一派宮觀。白雲觀的歷史可以追述到清朝光緒年間,清光緒八年(1887),全真道士徐至成在仁濟善堂紳的資助下,在此創建雷祖殿,光緒十二年(1886)又擴建了鬥姆殿、客堂及齋堂等建築,光緒十九年(1893)又在上海商會會長陳潤夫等人的資助下,再次擴建了三清殿、呂祖殿、丘祖殿,時佔地面積達十四餘畝,使其逐漸成為一座規模較大的全真道觀;光緒十四年(1888)住持徐至成進京,在北京白雲觀方丈高仁峒與清庭官員的協助下,改其廟為“海上白雲觀”,並請得明版。《道藏》一部,供於廟內藏經閣上,以“留鎮山門”,同時採用了較為建全的北京白雲觀規戒,確立了海上白雲觀的全真十方叢林地位,後經徐至成十餘年的苦心修行與慘淡經營,遂成為上海頗具威望的全真道觀。其建築分前後兩部分,前殿中為雷祖殿、藏經閣,東殿為客堂、丘祖殿,西殿分齋堂、鬥姆殿等;後殿為三進,中為三清大殿,南為甲子殿、北為四御殿,東為救苦殿、西為呂祖殿、玉皇閣及鐘鼓樓等建築。三清殿內所供奉之張天師、許天師及五尊天將神鑄,均為銅鑄,高達177釐米,儀態端莊,面容慈祥,鑄工精良,堪為上品,為清代所鑄造,屬道教文物。經過歷史的洗滌後白雲觀一直保留至今,併成為文革後第一個對外開放的道教宮觀。

今天的白雲觀雖然不好和以前的相比,但也是相對保存比較完好的。其中最有價值的就是九尊明代鑄造的鎦金銅像,現在完好的供奉在白雲觀二樓的各個殿堂裡面。其中五尊為天將站像,高 1.77米,雲帶飄逸,法相威嚴。另兩尊為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像,高1.75米,儀態端莊,面目慈祥,鑄工精細,堪稱上品。還有一尊是真武大帝坐像,背側有明萬曆末年鑄造的銘文。另一尊是玉皇大帝坐像,高1.8米,重約3噸,現在保存在上海道教協會。這就尊銅像的鑄技均極高超,是江南地區明代銅像的精品。

上海白雲觀


靈霄寶殿之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稱“昊天通明宮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宮。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修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權最大。玉皇上帝除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還管理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凶禍福。

上海白雲觀


祖師殿

中間是正一教主張天師(白雲觀九尊銅像之一),張天師是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龍虎宗各代傳人的稱謂。“正一道”(即“天師道”)由張陵(張道陵)創立,後世稱張陵為“(祖)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曰“三師” (“三張”)。其傳人為其子孫世襲,後皆稱為“天師”,因張姓即被稱為“張天師”。自張陵第1代開始到張源先共經歷64代。

右邊是許天師(白雲觀九尊銅像之一),許天師,為晉代道人許遜,字敬之,號旌陽,南昌(今江西)人,又稱“許真君”。許遜生於吳赤烏(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十八日。其母先夢金風銜珠,墜落懷中,遂受孕而生。

左邊是呂純陽,字洞賓,別號純陽子, 又號回道人。乃八仙之首,道教仙人,號“玉清內相金闕選仙純陽演正景化孚佑帝君三曹主宰興行妙道天尊”,又稱廣濟正道神人,靈寶真人,一氣真君,妙通宏仁普惠帝君,孚佑真人,孚佑帝君,東華帝君,興隆大道天尊,道法玄明仁極無上天尊,伭元廣法天尊等。全真道祖師,鍾呂內丹派代表人物,被尊稱為呂祖、呂祖師、呂仙祖、純陽祖師。

上海白雲觀


財神殿

中間是關聖帝君,即在中國道教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的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五虎上將之首,字雲長,美鬚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

右邊是文昌帝君,為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其成為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

左邊是趙公明(白雲觀九尊銅像之一),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相傳為武財神。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並沒有封趙公明為財神,只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後來,民間認為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因而成為財神。

上海白雲觀


娘娘殿

中間是王母娘娘,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崑崙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裡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聖母、西王母。

右邊是慈航大士,,元始天尊門下,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傳說中的神仙。居於普陀山落伽洞。法寶為清淨琉璃瓶。道教的慈航大士和佛教的觀音差不多,嚴格來說的話,慈航大士是觀音的前身。

左邊是天妃娘娘,亦稱“天后娘娘”,簡稱“天妃”,俗稱“媽祖”。關於天妃的來歷和身世,據史書記載,生卒年就有六種說法,只是稍有差異而已,比較一致的說法是宋太祖建隆(960-963年)元年(960年)至宋太宗雍熙(984-988年)四年(987年),即元朝王之恭《四明續志》卷九中所講的“室居未三十而卒”,僅行世二十七載。

上海白雲觀


雷祖殿

中間是雷祖,全名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天神。他“而風格高速鋼時光上主天之災福,部分性別部分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他下轄一個複雜結構的雷神組織。《明史•禮志四》載:(弘治元年)“尚書周洪謨等言:雷聲普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尊現示之日,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

右邊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老壽星,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因為他主壽,所以又叫“壽星”或“老人星”。傳說經常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位仙神其實是道教追求長生的一種信仰。

左邊是真武大帝(白雲觀九尊銅像之一),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全稱真武蕩魔大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現在武當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明朝以後,在全國影響極大,近代民間信仰尤為普遍。真武大帝也稱玄武、玄龍,盤古之子,於玉帝退位後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黃二帝。曾降世為伏羲,為龍身,中華之祖龍。

上海白雲觀


藥王殿

中間是孫思邈,世稱孫真人,後世尊之為藥王,是唐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孫家塬人,約生於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卒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 101歲。也有人根據《舊唐書》、《新唐書》等分析,認為孫思邈大約生於公元542年,卒於公元682年,終年140歲左右(我們以為後者更為正確,故以之為準)。孫思邈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右邊是瞿真人,上海的地方神,相傳有高超的醫術和醫德,救死扶傷。深受本地人上海人信仰。

左邊是黃大仙,亦稱赤松黃大仙,本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區域性的神靈,後被道教所崇奉。近現代,隨著華僑旅居海外,黃大仙信仰也走向海外各國和地區。黃大仙本名黃初平,晉代人,號赤松子。據《金華府志》記載他曾在放羊時隨道士到金華山洞中修煉道法,其兄黃初起四處尋找,不知下落,四十年後才在山洞外相見。從前的羊群早已化成了滿山的白石,但初平一聲呵叱,石頭立即變成羊群。黃初起驚異萬分,神仰其弟之功法,亦立志修道。

上海白雲觀


王靈官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和佛教的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就指這位王靈官。

上海白雲觀


護法神之嶽天君和溫天君

上海白雲觀


護法神之殷天君和馬天君

嶽天君,溫天君,殷天君和馬天君都是道教的護法神,真可謂是精美絕倫,要知道這是銅鑄的,不是現代作品,四尊神像都為明代萬曆所鑄造,高達177釐米,儀態端莊,面容慈祥,鑄工精良,堪為上品。

上海白雲觀


這尊銅像是清嘉慶年間鑄造的玉皇大帝坐像,高180釐米,重1.8噸。要一次澆鑄成功,在二百多年前,不可想象。(來源:道教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