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赤字1.26億全怪李勇鴻?三大意外加劇中國老闆罪狀

10月底,AC米蘭和國際米蘭,都將召開2018年的例行董事會。

每到此時,奪了冠的歌功頌德,沒奪冠的揪人背鍋,為前一賽季蓋棺定論,這倒是其次。

各界最關注的是:前一年倆米蘭又虧損了多少,赤字了多少——在莫拉蒂和貝盧斯科尼時代(前期),兩位大老闆總會拿著一張支票,以增資方式投入球隊填平赤字,這是歷年董事會最重要的歷史性時刻,就像是古代封建王朝祭天祭祖一樣的公式化的儀式——既無聊缺乏新意,但又必不可少。

後來米蘭城兩位老闆無力(或不願)開出這張支票,再加上歐足聯搞出FFP法案,於是,兩支球隊都換了主人。

米蘭赤字1.26億全怪李勇鴻?三大意外加劇中國老闆罪狀

米蘭雙雄因為財政問題換主

這一次董事會前,國際米蘭方面喜訊連連。增收數千萬如何如何,斥資縮減數千萬如何如何,債務縮減億元級別如何如何。

而AC米蘭方面則愁雲慘霧。根據意大利國家通訊社(安莎社)的數據:米蘭2017-18賽季的赤字額從前一年度的7300萬飆升到1.26億,提升5300萬歐元;雖然球隊財政收益從2億提升為2.55億,但架不住球隊的財政支出,從前一年度的2.74億,一下子提升到3.54億,飆升了22.7%。

2017-18賽季,就是李勇鴻執政期的第一個賽季——也是最後一個賽季。李勇鴻去年夏季斥資擴軍收購十大強援,留下如此規模的赤字也是順理成章的。

所以時下,AC米蘭一票名宿都站出來痛罵李勇鴻,他留給米蘭的是巨大的災難。要知道,國米用了3年時間也未能填平託希爾留下的巨坑——但意媒說,如果託希爾給國米造成的虧損,有愛琴海那麼大,那麼李勇鴻給米蘭造成的損失,就像是大西洋了。


不過也有意媒評論員指出,李勇鴻在管理經營方面,有自己的一番想法。

他認為,AC米蘭最近很多年——特別是貝盧斯科尼執政後期,依靠加利亞尼等人的“單車魔法”,依靠著“拆東牆補西牆、縫縫補補又一年”的運營方針苦苦支撐,但球隊一年比一年更差,終至積重難返。既然“量入為出”這條路走不通,那不如來一場豪賭,鬧騰點大的動靜來。

意媒評論員認為,李勇鴻的想法,被三大意外打亂。

第一個意外就是換帥。十大強援到隊,AC米蘭戰績卻無比慘淡,最終蒙特拉下課,加圖索上任,折騰了一番確實傷筋動骨,也加長了新援的磨合期。雖然後半賽季紅黑軍全力追趕,但未能殺入前四。未能進入歐冠,這放大了米蘭的赤字——如果進入歐冠,紅黑軍財政狀況理應有所好轉,畢竟歐冠收益中的一部分是可以在6月30日之前就拿到的,那樣,赤字至少也可以減少一點。


第二個意外就是多納魯馬的留隊。事實上,李勇鴻和他的團隊早在今年3-4月就打算賣掉多納魯馬,因此AC米蘭才早早敲定了雷納的自由轉會。但誰能料到,多納魯馬的魔鬼經紀人,折騰了大半年,最後又留隊了!如果米蘭能在今年7月前賣掉多納魯馬換回幾千萬,赤字自然也會縮減一點。


第三個意外就是,今夏埃利奧特突然出手,用一場會議和一紙合同,就搶走了AC米蘭的控股權。眾所周知,做賬這種事情總是會有很多文章,埃利奧特7月10日入主米蘭,會把他們執政期的一些今夏的支出,改改日期就算成上一個財年的。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大李勇鴻的“罪責”,為自己入主贏得更多支持;另一方面也能讓來年的財政報表更好看一些,用於應對小股東的詰問和歐足聯FFP的審查。

這種做賬“前後手”的事,是AC米蘭、國際米蘭等隊玩了幾十年的老把戲,比如去年夏季國米收購什克里尼亞爾是用現金+球員抵價來完成,國米為了應對FFP審查,把單筆交易拆分成兩筆交易,把球員抵價算成賣球員,記在前一個財年來應對審查;把現金支付記在下一個財年。歐足聯都不管,外人又有何資格說三道四?

米蘭赤字1.26億全怪李勇鴻?三大意外加劇中國老闆罪狀

埃利奧特基金會主管保爾-辛格


總而言之,李勇鴻為米蘭留下1.26億歐元的鉅額赤字。這會產生三大不良後果:首先,米蘭的財政狀況將在未來3-5年內處於極度緊張狀況,不可能投入很多資金去收購強援。

再者,紅黑軍未來2-3年即使殺回歐冠,也將面臨歐足聯嚴格管控,可能像是國米本賽季一樣受到“報名名額縮減”這樣的處罰,即便不被處罰,紅黑軍的高價新援也無法註冊歐冠,因為註冊名單必須保證“FFP收支平衡原則”——比如國際米蘭本賽季讓若奧-馬里奧、加利亞爾迪尼這兩位總價6500萬歐元的球員缺席歐冠名單,2016-17賽季無法讓加布裡埃爾-巴博薩進入歐聯杯名單,就是因為加上他們,名單就無法滿足平衡收支原則。

最重要的是第三點,米蘭本賽季成績壓力極大。球隊必須進入前四,若是進不了前四,來年財政壓力將可能大到必須甩賣核心骨幹的地步。面對如此形勢,紅黑軍又會交出何種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