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摸透对方的心思,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有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而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趺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来独往,莫之能止。

鬼谷子:摸透对方的心思,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译文:

君臣之间的事,是很难预料的:有时看起来关系似乎很疏远,反而亲密无间;有时看起来关系似乎很亲近,反而如陌生人。君王有时认命了一位大臣,却又长期不重用他;有时废黜了一位大臣,却又征兆他回来予以重任。有的大臣虽然每天都与君王见面,却始终得不到重用;有的大臣只是在遥远的地方有些名气,君王反而思念他。这都是由于内心相知的程序不同所致,本院于君臣之间平时的结交。君臣相交,有的是道德之交,有的是朋友之交,有的是钱财之交,有的是声色之交。谋臣若揣摩透了君主的心意,想进入就进入,想离去就离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出仕就出仕,想隐退就隐退;想得到征召就能得到征召,想被思念就能被思念。就像青蚨母子相随而不分离一样,出与入都没有缝隙形迹,独自前往,独自返回,没有什么人能够阻挡。

鬼谷子:摸透对方的心思,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以君臣或上下级关系为例,鬼谷子指出三种现象:

一是“远而亲,近而疏”。这种现象最为常见。两个人或是亲属关系,或是同学朋友的关系,本是很亲近的,但一有了上下级的差别,有时候反倒不如没有这层关系的人更亲近。

二是“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愿意来为之效力的人,不能被信用;而对不来效力或已经离开的人,反倒求之若渴。像苏秦,开始他是准备效力秦国的,但秦王不能信用他。等他说动了赵、燕等国,合纵抗秦的局面已经形成,秦王又很后悔当初没有留住苏秦。

三是“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这是说,对每天都能看到的身边人的意见,不肯接受,但对远处见不到的人,却朝思暮想。这话有点“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意思。这在历史上和我们现实生活中都不乏实例。比如,我们现在的一些企业领袖都感到人才缺乏,到处挖人才墙角,但对自己企业里的能人却视而不见,结果或是造成人才浪费,或是人才被别人挖走而不自知。

鬼谷子:摸透对方的心思,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你说是因为利益相关,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多少利益关系。你说是因为心理情感的原因,其实很多时候和心理情感的关系也不大。这些现象如果用西方社会学、心理学做解释,是根本就解释不了的。所以说,我们中国古人很伟大,鬼谷子只用两个字就解释清楚了,他说这里边有个“内楗”。这些现象的内楗具体是什么,鬼谷子在后边都有说明。时代在前进,我们也许比古人拥有更多的知识,但论智慧,我们不一定比古人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