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摸透對方的心思,真的可以爲所欲爲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有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而反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事皆有內揵,素結本始。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趺母之從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來獨往,莫之能止。

鬼谷子:摸透對方的心思,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譯文:

君臣之間的事,是很難預料的:有時看起來關係似乎很疏遠,反而親密無間;有時看起來關係似乎很親近,反而如陌生人。君王有時認命了一位大臣,卻又長期不重用他;有時廢黜了一位大臣,卻又徵兆他回來予以重任。有的大臣雖然每天都與君王見面,卻始終得不到重用;有的大臣只是在遙遠的地方有些名氣,君王反而思念他。這都是由於內心相知的程序不同所致,本院於君臣之間平時的結交。君臣相交,有的是道德之交,有的是朋友之交,有的是錢財之交,有的是聲色之交。謀臣若揣摩透了君主的心意,想進入就進入,想離去就離去;想親近就親近,想疏遠就疏遠;想出仕就出仕,想隱退就隱退;想得到徵召就能得到徵召,想被思念就能被思念。就像青蚨母子相隨而不分離一樣,出與入都沒有縫隙形跡,獨自前往,獨自返回,沒有什麼人能夠阻擋。

鬼谷子:摸透對方的心思,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以君臣或上下級關係為例,鬼谷子指出三種現象:

一是“遠而親,近而疏”。這種現象最為常見。兩個人或是親屬關係,或是同學朋友的關係,本是很親近的,但一有了上下級的差別,有時候反倒不如沒有這層關係的人更親近。

二是“就之不用,去之反求”。願意來為之效力的人,不能被信用;而對不來效力或已經離開的人,反倒求之若渴。像蘇秦,開始他是準備效力秦國的,但秦王不能信用他。等他說動了趙、燕等國,合縱抗秦的局面已經形成,秦王又很後悔當初沒有留住蘇秦。

三是“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這是說,對每天都能看到的身邊人的意見,不肯接受,但對遠處見不到的人,卻朝思暮想。這話有點“遠來的和尚會念經”的意思。這在歷史上和我們現實生活中都不乏實例。比如,我們現在的一些企業領袖都感到人才缺乏,到處挖人才牆角,但對自己企業裡的能人卻視而不見,結果或是造成人才浪費,或是人才被別人挖走而不自知。

鬼谷子:摸透對方的心思,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比較複雜,你說是因為利益相關,但很多時候並沒有多少利益關係。你說是因為心理情感的原因,其實很多時候和心理情感的關係也不大。這些現象如果用西方社會學、心理學做解釋,是根本就解釋不了的。所以說,我們中國古人很偉大,鬼谷子只用兩個字就解釋清楚了,他說這裡邊有個“內楗”。這些現象的內楗具體是什麼,鬼谷子在後邊都有說明。時代在前進,我們也許比古人擁有更多的知識,但論智慧,我們不一定比古人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