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有字嗎,名和字有何關係,皇帝爲什麼大多都沒有字?

我們都知道,古人一般有名有字,男子一般到了20歲弱冠的年齡都不便再直呼其名,這時便會取一個字,目的是方便別人稱呼,以示尊重。字的取法一般有三種,分別是與名的意思相近、相輔或相反,以大家熟悉的三國時期的人物來舉例:

古人都有字嗎,名和字有何關係,皇帝為什麼大多都沒有字?

意義相近:諸葛亮字孔明、曹操字孟德、張遼字文遠等;

意義相輔:黃忠字漢升、孫權字仲謀、趙雲字子龍等;

意義相反:甘寧字興霸、曹休字文烈、呂蒙字子明等;

名和字用法各不相同,名一般用於自稱或者師長、尊者來稱呼,而字則一般都是同輩或地位相當的人來稱呼,因為直呼其名則顯得太過無禮。

古人都有字嗎,名和字有何關係,皇帝為什麼大多都沒有字?

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字的,在秦漢以前,取字還只是上層貴族的特權,平民百姓不會有字。比如說西漢的開國元勳功臣大多都沒有字,蕭何、曹參、盧綰、樊噲、周勃等等,史書上均沒有記載他們的字,因為他們都是布衣出身。等到他們身份顯赫的時候,大家都是以職務或者爵位來稱呼,也用不到表字,故而即便是附庸風雅取了字,也沒有被記錄下來,當然更有可能是沒有取字。

有人說韓信在拜將之後取字重言,但是正史沒有記載。張良是貴族出身,所以他有字子房,天經地義。那良和房有何關係呢?看似毫無瓜葛,實際上良是古代星官王良的名,而房是二十八宿之一。

古人都有字嗎,名和字有何關係,皇帝為什麼大多都沒有字?

劉邦的地位按理說也是應該沒有字的,但是史書中記載他的字是季。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看一看他的幾個兄弟的名字就知道了,老大劉伯早亡,老二劉喜字仲,下來劉邦字季,還有個同父異母弟劉交字遊。劉交在四人中文化水平最高,遊是交往的意思,現在還有交遊一詞。

那麼問題來了,劉邦排行老三怎麼會叫劉季?因為按照“伯仲叔季”的說法,季應該是最小的兒子,劉邦應該叫劉叔才對,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劉邦還有一個姐姐,也有人認為可能是劉叔早夭,還有人認為老劉生了三個兒子不想再生了,就直接給老三取了劉季這個名字,誰知道後來又娶了一位夫人,生下了一個兒子,只好另取他名,不再按排行了。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認為第三種可能性更大,歷史上也有先例,比如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分別叫太伯、仲雍和季歷(周文王之父),他們兄弟當中也沒有人叫叔。

古人都有字嗎,名和字有何關係,皇帝為什麼大多都沒有字?

劉邦的名字是後來改的,因為當了皇帝了,將來載入史冊被人稱為劉季豈不是很尷尬?於是便改了劉邦這個高端大氣的名字,所以說季應該是他生下來按照排行取的名,而不是什麼字。同理,他二哥劉喜的名字也極有可能是後來封王以後改的,真是喜形於色啊。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原來也是沒有字的,因為他沒身份,沒地位,字這玩意用不上。後來在郭子興的軍隊中嶄露頭角,改名元璋,取字國瑞。再後來稱孤道寡,這個字肯定是沒人敢用,只能稱其為“皇上”。

古人都有字嗎,名和字有何關係,皇帝為什麼大多都沒有字?

朱棣出生於1360年,10歲時即受封為燕王,稱帝前別人只能稱其為“王爺”,取字毫無意義,所以說他也是沒有字的。這樣一來,在歷史上除了開國之君之外,後繼之君都沒有字也就可以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