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我們還缺些什麼

課堂上,我們還缺些什麼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疑問,源自我看了左藤學《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這樣一段話,他說

“能生動地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師在對學生群體講話時,能做到與一個一個的學生展開對話,而不是以群體為對象進行對話。因為在教室裡的是一個一個的學生,而不是鐵板一塊的學生群體。”這段話我反覆讀了五六遍,我覺得在我們的課堂上老師幾乎都是在與群體的學生髮生對話,群體性的回答在我們的課堂上佔了很大的比重,即便是個體答法也是千篇一律,或者是老師問,學生答的情況。課堂上恰恰缺少的是老師與一個又一個學生的交互式的對話,也很難達到如左藤學所說的“情感共振”。很長一段時間包括現在,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備課上,挖掘教材上,當然這些是必須要做的,並且是沒錯的,可提高課堂效率似乎包含著更多的工作,也就是很多課堂現在缺少的:

課堂上,我們還缺些什麼

首先第一點就是我說的交互式對話。

交互式對話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學生與學生的交互式對話,在我們的課堂上基本就把小組合作當成了學生之間的交互式對話。而那種一個角落的同學如果聽到另一個角落的同學的發言有不同意見而站起來反駁或者是爭論的交互式學習似乎沒有。也就是“個體與個體的相互碰撞”很少在課堂上產生。另一個方面是老師和學生個體的交互式學習。通過聽課,我們會發現我們課堂的模式基本都是老師問,學生答的單向的模式,連一個來回都沒有。無論是老師和學生個人,還是學生集體,都是一個套路。我在想,我們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在這種單項的模式裡能否實現?很多東西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課堂結束後學生有印象的似乎只有老師強調的那個,而沒有自己的主張。

課堂上,我們還缺些什麼

第二點相互傾聽。

什麼是相互傾聽,那就是你說,我聽著,我說你聽著,這叫相互。我說,你不聽,或者是你說,我不聽,這就談不上相互。反觀課堂,老師在講,學生們在聽,似乎並不難。學生講,老師認真傾聽的時候也有,但是有的時候老師可能有一些敷衍,因為學生還沒回答完,就讓他坐下,學生欲言又止的表情可以告訴我們,老師沒有認真傾聽。還有一種相互的傾聽是學生之間的傾聽。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課堂上高高地舉著手的同學,老師一拋出問題,他們便爭先恐後地回答。當他們回答完之後,很少能夠靜下來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因為他正沉寂在自我的回答中,他覺得回答完了,他的任務就完成了。左藤學說:“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裡,才能通過發言逄各種思考和情感的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我們的課堂缺乏相互傾聽,這一點是確定的,你如果帶著這個問題去聽課,就會發現,事實就是如此。

課堂上,我們還缺些什麼

課堂上不是隻把目光投在學科知識的講授上,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呈現,你像交互式學習和相互傾聽,我們甚至在評課的時候都會把它們忽略掉,可這些才是提高課堂效率,發展學生高階思維的關鍵。

歡迎您關注“大眼看教育”,您碰到的教育問題就是我碰到的,讓我們共同分析,為教育而努力!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