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繼位是康熙的無上寵愛?不,反倒是把兒子推進了火坑

1722年康熙逝世於暢春園,第四子胤禛繼位,次年改年號為雍正。胤禛繼位的合法性一直為人所懷疑,但近些年來隨著更多的文物出土,尤其是康熙冊立繼承人的聖旨,逐漸證明了胤禛繼位確實是康熙授意。看似胤禛繼位,是康熙對皇四子的無上恩典,但實際上康熙這麼做是把自己兒子推進了火坑

雍正繼位是康熙的無上寵愛?不,反倒是把兒子推進了火坑

很多人都知道康熙會選擇胤禛繼位,正是看中了胤禛做事雷厲風行,他繼位後可以整頓吏治,肅清朝中貪汙腐敗之風,延綿清朝百年國運。既然胤禛是改革朝中法度的不二人選,康熙為什麼不早早冊立胤禛為太子,反而要在臨終前匆忙冊立,使得胤禛繼位後謠言四起呢?其實康熙在猶豫。

雍正繼位是康熙的無上寵愛?不,反倒是把兒子推進了火坑

凡事都有兩面性,胤禛的性格也是如此,康熙末年九子奪嫡,手足兄弟離心,朝中大臣分幫結夥。康熙唯恐胤禛繼位後會殘害當年與自己奪嫡的兄弟。這使得康熙猶豫不決,冊立八爺、十四爺等人難以肅清貪腐之風,清朝怕要走下坡路。冊立胤禛,又怕他繼位後殘害兄弟,康熙不願看見手足相殘,更不願看見祖輩的江山走上末路。這才在冊立一事上猶豫不決,三廢三立太子,封十四爺為“將軍王”,康熙想在眾子中找到一個能夠兩全其美的方法,卻無計可施,在彌留之際這位帝王還是以江山社稷為重,冊立了胤禛。康熙在冊立之事上如此糾結,還是因為康熙末年朝中貪玩腐敗之風太盛,民間多有哀怨之詞,據統計,康熙末年約有120位貪汙腐敗的官員被放過。那麼康熙作為千古一帝,怎麼會縱容朝中這麼多的蠹蟲呢?康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雍正繼位是康熙的無上寵愛?不,反倒是把兒子推進了火坑

康熙8歲登基,但在康熙三十一年之前,康熙一直在為保衛皇權作鬥爭,殺鰲拜,定三番,解決南北黨爭,而這些都需要大臣和宗室的支持。這時的康熙雖知道地方官員偶有剋扣貪汙之舉,也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皇權收到威脅時,國內禁不住絲毫的動盪,所以此時的康熙吹捧“仁政”,這個仁政更多的是對官員的仁愛,讓他們成為皇權的跟隨者。那麼在邊境穩定後,康熙為何依舊縱容官員們呢?

雍正繼位是康熙的無上寵愛?不,反倒是把兒子推進了火坑

說穿了,是為了“名”,為了史書上的“聖明”二字,康熙無法直接下嚴令嚴查貪腐之風,因為如果這樣會觸犯到官僚士大夫的直接利益,他們沒有能夠推翻統治的兵馬,但是卻有著吐沫星子淹死人的本事。我們現在看歷史,多是以一個客觀的角度,但在古代通信不發達全靠口口相傳。康熙做了這麼多年的開明皇帝,如果因為晚年嚴查吏治,而被文人口誅筆伐,成為一個暴戾之君,那麼又何談名垂青史呢?看看胤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雍正繼位是康熙的無上寵愛?不,反倒是把兒子推進了火坑

胤禛繼位後改革的雷霆手段,使得官僚心懷怨恨,大肆傳播胤禛殺父繼位和其嚴苛暴戾的脾氣,胤禛為百姓做的惠政無人稱讚,反倒是落得一身罵名,當真是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