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難途中,相士見一婦人肩挑兩小孩,直呼:「一擔日,一擔月」!

逃難途中,相士見一婦人肩挑兩小孩,直呼:“一擔日,一擔月”!

戰爭年代,社會動盪,人民忙著避難,奔逃四散避禍。逃難的人群中不僅有平常老百姓,還有其他社會階層的人士,有處於當時社會上層的將軍,擁有財富的地主,今天要分享的這個故事就是發生在逃難途中。地點在河南到襄樊道路中。

逃難途中,相士見一婦人肩挑兩小孩,直呼:“一擔日,一擔月”!

在這條道道上,湧現了一批慌忙逃難的隊伍,隊伍中有一個惹人矚目的婦人呢,這個婦人肩上挑著一個擔子,擔子;兩頭墜著兩個大大的竹筐,竹筐上分別窩著兩個小男孩。

一個身體羸弱、形單影隻的婦人用盡自己力氣艱難挑著這兩個孩子在逃難路上行走,走走停停,走一陣歇一陣,路上一個相士看到了這個婦人與竹筐中的小男孩,停下腳步,上前問好。

婦人見到這位相士,也回禮,對於相士的問詢,她不解,直接問道:“請問這位相主,有何見教?”,相士看了看兩個小男孩,思忖了一番,拱手向婦人道喜:“恭喜夫人!”

逃難途中,相士見一婦人肩挑兩小孩,直呼:“一擔日,一擔月”!

婦人聽到這句話疑惑不解,更是一臉的不相信,甚至心底湧上來一股慍怒:“夫君從軍不在家,我一個婦人獨身帶著2子逃難辛苦至此,未來可不可保下性命還未可知,何來恭喜之說?怕不是說笑”!

相士聽完,莞爾一笑到:“夫人不必疑慮過甚,一頭擔日,一頭擔月,了不得啊”。

逃難途中,相士見一婦人肩挑兩小孩,直呼:“一擔日,一擔月”!

婦人還是沒有聽懂他的話,詢問他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是相士給了婦女兩子一些銀兩度日,之後就神秘兮兮地走人了,轉身離去路上,在人群中還唸唸有詞:“擔子兩頭挑,一頭一個天子,世間並非無真主”。

這兩個小孩,一個是趙匡胤,一個是趙光義,相士是陳摶。陳摶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相士,還是一個令人豔羨的長壽老人,一直活了118歲。

上面的故事有記載:“初兵紛時,太祖之母,挑太祖、太宗於籃避亂,陳摶遇之即吟道,‘莫道當今無真主,兩個天子一擔挑”

逃難途中,相士見一婦人肩挑兩小孩,直呼:“一擔日,一擔月”!

趙匡胤坐上皇帝,陳摶聽說了,感覺非常高興,因為自己預言成真了,在趙匡胤去世之後,趙光義登上皇位。趙光義非常看重陳摶,有什麼事情解決不了都會召見陳摶詢問他的意見,還敬封陳摶為“希夷先生”,可見對他的尊重。在預言下一位皇帝這一件事上,陳摶也表現出了非凡的卓識。

逃難途中,相士見一婦人肩挑兩小孩,直呼:“一擔日,一擔月”!

宋人邵伯溫寫的一本書《邵氏聞見錄》中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天陳摶在旨意之下去見趙元侃,趙元侃是趙光義的第三個兒子,但是到了門口的時候,還沒有見到本人就返回了,趙光義問他為什麼會有這樣舉動,陳摶回答說:“王門斯役皆將相也,何必見王”。

逃難途中,相士見一婦人肩挑兩小孩,直呼:“一擔日,一擔月”!

就是說趙元侃家門口的僕役們都是將來做將士的料,又何必見未來的王呢?這句話非常明顯表示,自己非常看好趙元侃,說他以後會是繼承皇位的人,但是趙光義一臉的不相信,因為按照古制,長幼秩序是不能變更的,上面還有兩個哥哥,這小子怎麼跨過兩個哥哥做皇帝?

逃難途中,相士見一婦人肩挑兩小孩,直呼:“一擔日,一擔月”!

趙光義本來是打算遵從祖制,立長子趙元佐為太子,但是不幸的是,長子因為一點事發了瘋:父親逼死了叔父,這讓他非常受不了。

接著就該輪到次子趙元僖,但是更不幸的是,這一位兒子早逝,沒有福氣坐上天子之位,最後皇位還是輪到了三子趙元侃手中,就像陳摶預見的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