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黃疸兩周不退,疑患膽道阻塞?我國首創「一滴血」速檢

新生兒黃疸非常普遍,大多數可自行消退,屬於生理性現象。但仍有不少患兒黃疸兩週仍不退,或者退而復現,臨床上稱為病理性黃疸。

兩種黃疸的臨床表現並無太大不同,常常不容易區分。這其中最嚴重的病理性黃疸——膽道閉鎖,已成為世界範圍內兒童肝移植的首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膽道閉鎖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患兒絕大多數會在10個月內因為肝硬化、門脈高壓、肝昏迷而死亡,手術是治癒的惟一方式。出生後60天內是做手術的最佳時機,術後患兒排膽率高可靠自身肝臟生存;若超過60天做手術效果相差極大,一旦超過180天,就只能採取肝移植手術。因此,如何有效早期確診是診治小兒膽道閉鎖的關鍵所在。

“一滴血”即可確診小兒膽道閉鎖,診斷準確率97.04%……

記者今日從武漢協和醫院瞭解到,該院小兒外科湯紹濤教授團隊歷時11年潛心研究,在世界範圍內首次確立了血清蛋白MMP-7診斷膽道閉鎖的標準閾值,患兒只需抽取兩毫升血,通過體外無創檢測該蛋白,一旦數值超出52.85ng/ml,就可確診為膽道閉鎖,整個檢測時間只需4小時,確診最小年齡提前到出生2周。這是世界範圍內現有檢查手段裡精確度最高、患兒痛苦最少、診斷結果最迅速、費用最低的檢測方法,可與“甲胎蛋白”的歷史地位相媲美。據悉,目前"一滴血檢測法"在武漢協和醫院小兒外科可免費檢測,這也是該項新技術在中國的惟一檢測中心,該科正向全社會徵集疑似患兒前來檢測,需要者可到武漢協和醫院小兒外科報名。

病理性黃疸有1/3是膽道閉鎖引起

檢測過程漫長且不易確診

“新生兒黃疸非常普遍,我國每年新發近10萬人,而膽道閉鎖這個‘殺手’極其隱蔽地混淆其中。”湯紹濤教授說,生理性黃疸可自行消退,但若持續2周不退,或退而復現,這就屬於病理性黃疸,其中約有1/3是膽道閉鎖引起的。

孩子是爸媽的心頭肉,但對於新生兒黃疸患兒家長來說,為確診孩子膽道閉鎖,目前擺在他們面前的困惑很多。事實上,病理性黃疸是所有醫學院的學生最怕看到的病案分析,因為從泌尿系統感染,到各種病毒性肝炎,到膽汁酸代謝性疾病,到其他類型的單基因遺傳病以及各種綜合徵,各種原因都能導致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需要將膽道閉鎖從這些病例中鑑別出來,並不容易。因此,被初診為病理性黃疸的患兒,常常需要經歷從抽血查肝功能、血尿的代謝譜系篩查,各種病毒和細菌的病原學檢測,到B超,核素掃描,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或者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等各種檢查。

“那麼多檢查,做還是不做?”湯紹濤教授說,對於那些做完所有的檢查最後發現不是這個病的患兒,家長除了花了冤枉錢,更心疼小孩子受罪。"為什麼沒有簡單快速一點的檢測方法,早點排除這個病?為什麼要做這麼多檢查?更讓人崩潰的是,有時就算做完所有檢查,醫生仍然不能肯定,會建議患兒試驗性護肝保守治療一段時間看黃疸是否消退,這會不會有延誤手術時機的風險?有沒有更簡單的檢測手段來確診?"

這些來自於患兒家長的發問,湯紹濤教授深有同感,他坦言,之前由於缺乏有效的早期診斷手段,很多患兒錯過了2個月的手術最佳時機,已經嚴重並伴有肝硬化和肝纖維化,最終只能等待肝移植,否則很難活過兩歲。因此,膽道閉鎖成為世界範圍內兒童肝移植的首要原因。據統計,在小兒肝移植中,先天性膽道閉鎖所佔比例接近一半,其中1歲以內中,所佔比例約90%。

60天內做手術是最佳時機

獨創膽道閉鎖診斷試劑盒簡單高效無創傷確診

面對患兒家長的“埋怨”,湯紹濤教授決心找到突破口,從2007年開始,湯紹濤教授團隊關注膽道閉鎖的研究11年。

小儿黄疸两周不退,疑患胆道阻塞?我国首创“一滴血”速检

湯紹濤教授團隊

2018年8月20日,肝病領域頂級期刊《Hepatology》在線發表了由湯紹濤教授與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Bezerra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的"膽道閉鎖分子診斷的臨床轉成果——在世界範圍內首次確立了血清蛋白MMP-7診斷膽道閉鎖的標準閾值,該項成果目前診斷的靈敏度可達98.67%,特異度分別為95%,是現有的檢查手段裡精確度最高的,也是患兒痛苦最少,診斷結果最迅速,費用最低的診斷方法。鑑於該項成果重要的臨床意義,最終發表在Rapid Communication這一組。根據Hepatology雜誌的官方介紹,不是每一期雜誌都設Rapid Communication這一欄目,而是僅僅針對重大進展/實效性強,對臨床有確切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才符合資格入選,對該研究的臨床價值做了進一步的肯定。

小儿黄疸两周不退,疑患胆道阻塞?我国首创“一滴血”速检

肝病領域頂級期刊《Hepatology》在線發表該研究成果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膽道閉鎖確診的平均年齡都在60天左右,患兒確診時多已經有纖維化和肝硬化,已有大量臨床研究證實,手術越晚,臨床效果越差。”該項目的負責人湯紹濤教授從事小兒外科近30年,他帶領團隊施行膽道閉鎖外科手術(肝門空腸吻合術)數百例,其中,有一位保留肝臟(未行肝移植手術)的患者至今已經25歲了(該患者手術年齡為48天,得益於早期確診)。

湯紹濤教授表示,他希望能用這一簡單的“一滴血檢測方法”,將膽道閉鎖的診斷年齡徹底提前,比如出生2周,或者剛出生時。因為已有越來越多的新證據表明,膽道閉鎖發病年齡遠遠早於60天或者30天,只是行業內苦於沒有高效準確無創傷的檢查手段,無法在早期識別這個疾病。

為讓中國膽道閉鎖患兒早日用上“一滴血檢測方法”,湯紹濤教授團隊研製出擁有國家發明專利的膽道閉鎖診斷試劑盒,應用於新生兒黃疸篩查。試劑盒使得該檢測更加簡單易行,結果讀取快速穩定,成本更低,最終能夠最大限度方便各級醫院的開展。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這個成果將惠及更多家庭,減少醫療費用支出和病人負擔。

湯紹濤教授介紹,目前“一滴血檢測方法”在武漢協和醫院小兒外科,可免費檢測,也是該項新技術在中國的惟一檢測中心,已有百名高度疑似的患兒接受檢測,其中20%得到確診。目前該科繼續徵集疑似患兒做免費監測,需要者可到武漢協和醫院小兒外科報名。據悉,與協和醫院合作此項研究的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將在10月中旬正式開始開展全球患兒的臨床檢測。

對話湯紹濤教授

記者:新生兒黃疸需要注意什麼?

湯紹濤:新生兒黃疸2周沒退,就要警惕小兒膽道閉鎖。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上很常見,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新生兒黃疸症狀表現為: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第4-6天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後10 -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適表現。膽道閉鎖導致的黃疸會在小兒出生後2-3周出現,即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再逐漸顯露。而且膽道閉鎖導致的黃疸是持續性的,還會日益加深。家長一旦發現寶寶黃疸超過2周持續不退,且糞便呈灰白色的或淺黃色,要警惕膽道閉鎖的可能,應該儘速就醫,帶孩子到小兒外科檢查。

湯紹濤:膽道閉鎖不及時進行治療,患兒絕大多數會在10個月內因為肝硬化、門脈高壓、肝昏迷而死亡,而手術是治癒的惟一方式。膽道閉鎖在新生兒疾病中是致死率極高的一種。嬰兒一旦患上膽道閉鎖,導致膽汁滯留在肝臟內,很容易造成肝硬化,後期膽道閉鎖的部分患兒需要做活體肝移植,否則將會因肝硬化、門脈高壓、肝昏迷而死亡。因此,膽道閉鎖一旦確診,要馬上進行手術,實現通暢的膽汁引流。目前公認的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術式為葛西(Kasai)手術,即肝門空腸吻合術。

湯紹濤:膽道閉鎖的治療有一個特點,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膽道閉鎖的孩子在出生後的60天內是做葛西手術的最佳時機,手術後患兒排膽率高,可靠自身肝臟生存。膽道閉鎖的手術在日本開展得最早,年齡最長的病人至今已活了三十多年。超過60天以後才做手術,效果要差很多,而一旦超過180天,就只能等待更為複雜的肝移植手術。肝移植不僅經濟負擔重,而且患兒要終身服用抗凝劑,對健康方面影響較大。

知多D

什麼是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是一種因膽道阻塞、膽汁排出障礙,最終導致肝臟功能衰竭、危害患兒生命的兒外科常見疾病,佔新生兒長期阻塞性黃疸的半數病例。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黃疸和大便顏色變淺。由於膽道閉鎖和生理性黃疸症狀表現極其相似,家長很容易混淆,需引起重視,儘早檢查,以免錯過了治療時機。

文/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蔣偲 通訊員 金時星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陳雅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