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丨點心的由來

民間故事 丨點心的由來

我們平常在商店裡買的由麵粉加工而成的餅乾,桃酥等食品,稱為點心。這些食品為什麼叫點心,而不叫別的什麼名字呢?

據說,點心這個名字的由來還跟宋朝的大文學家蘇軾有關呢。

民間故事 丨點心的由來

原來,有一天蘇軾處理完公務,閒來無事,來到大街上散心。當他走到一家剃頭店鋪門前時,見剃頭匠是個弓著腰滿頭白髮的老人家時,就走了過去,在一邊坐了下去。等老人家給人家剃完頭沒事的時候,蘇軾就問道:老人家,你都這麼大年紀了,還整天站著給人剃頭,身子骨能受得了嗎?為了餬口,何不找個輕鬆的活幹,你像做個小買賣什麼的,還能坐坐,歇歇身子。老人說:我年輕的時候也曾做過麵食,開過店,乾的也挺好。只是後來遇到幾年大旱天,收成不好,缺少麥子,買又買不到,沒有面做麵食,只好關了店門,另找別的營生養家餬口了。這幾年,年景好了,家裡人也打算再重開面食館,哎,不說了。蘇軾問道:老人家,只管說,有什麼難事說不定我能幫幫的。老人家看看蘇軾,又接著說道:做買賣得本錢呀,沒錢什麼買賣也做不成。蘇軾說:老人家,沒本錢,我借給你。等你以後賺錢了,再慢慢還給我。明天,我送錢給你做本錢。又說了會兒家常話,蘇軾回衙門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蘇軾就和一個家人來到剃頭匠鋪,交給老人家五十兩銀子。又拿出一塊小木板,說:老人家,我再給你做塊招牌。說著就從家人手裡接過筆和墨來,蘇軾就在木板上寫了個心字,但是,這個心子呢,中間那個點,他沒有寫。老人家也不認識字,就千恩萬謝的謝過蘇軾的大恩,把招牌掛了起來。

民間故事 丨點心的由來

麵食館開張了,由於老人家一家人為人口碑好,價錢有公道,一時買賣很是興旺。這天來了幾個吃麵食的人,他們好像還是讀書人。這幾個人看到招牌,連連豎起大拇指說道:好筆力,定時出自名家之手。接著就又搖起頭來,心想這麼好的字,怎麼又卻一筆呢,這不奇怪了嗎。這幾個讀書人回去後,就在朋友圈裡把麵食館的招牌上,那個心子寫得好,只可惜少寫了一筆傳開了。無形中,這幾個讀書人給麵食館做了個大廣告。老人家的麵食館的生意更興隆了。

這天,蘇軾想起他資助老人家開面食館的事來,也不知生意怎麼樣了。要去看看。當他來到老人家的麵食館時,只見裡面坐滿了吃飯的人,看來生意還好,蘇軾就放心了。當他見到老人家時,老人家對他有說不盡的感激。說:恩人,多虧了您給我本錢,我不用出力,只用嘴指點孩子們幹活就行了。老人家是個直性子人,就問蘇軾說:前幾天,來了幾個讀書人,他們對著招牌,先是豎起大拇指,連聲誇好,後來他們又搖起頭來,好像有些不滿意,恩人,您在木牌上寫的字是什麼字?

蘇軾說:這就對了。你先把招牌摘下來。招牌摘下來後,蘇軾有找來筆墨,在心子上,缺了的那一點給補上了。然後風趣的對老人家說:我寫的是個心子,加上這一點,叫點心。老人家連忙說:點心,好。大家都笑了。

民間故事 丨點心的由來

自此以後,老人家開的麵食店,就叫點心店。再後來,人們就把店裡的麵食叫點心。慢慢的人們又把各種麵食也叫點心了。直到現在鄉下的人們還把從商店裡買來的各種麵食叫點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