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丨点心的由来

民间故事 丨点心的由来

我们平常在商店里买的由面粉加工而成的饼干,桃酥等食品,称为点心。这些食品为什么叫点心,而不叫别的什么名字呢?

据说,点心这个名字的由来还跟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有关呢。

民间故事 丨点心的由来

原来,有一天苏轼处理完公务,闲来无事,来到大街上散心。当他走到一家剃头店铺门前时,见剃头匠是个弓着腰满头白发的老人家时,就走了过去,在一边坐了下去。等老人家给人家剃完头没事的时候,苏轼就问道:老人家,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整天站着给人剃头,身子骨能受得了吗?为了糊口,何不找个轻松的活干,你像做个小买卖什么的,还能坐坐,歇歇身子。老人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做过面食,开过店,干的也挺好。只是后来遇到几年大旱天,收成不好,缺少麦子,买又买不到,没有面做面食,只好关了店门,另找别的营生养家糊口了。这几年,年景好了,家里人也打算再重开面食馆,哎,不说了。苏轼问道:老人家,只管说,有什么难事说不定我能帮帮的。老人家看看苏轼,又接着说道:做买卖得本钱呀,没钱什么买卖也做不成。苏轼说:老人家,没本钱,我借给你。等你以后赚钱了,再慢慢还给我。明天,我送钱给你做本钱。又说了会儿家常话,苏轼回衙门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苏轼就和一个家人来到剃头匠铺,交给老人家五十两银子。又拿出一块小木板,说:老人家,我再给你做块招牌。说着就从家人手里接过笔和墨来,苏轼就在木板上写了个心字,但是,这个心子呢,中间那个点,他没有写。老人家也不认识字,就千恩万谢的谢过苏轼的大恩,把招牌挂了起来。

民间故事 丨点心的由来

面食馆开张了,由于老人家一家人为人口碑好,价钱有公道,一时买卖很是兴旺。这天来了几个吃面食的人,他们好像还是读书人。这几个人看到招牌,连连竖起大拇指说道:好笔力,定时出自名家之手。接着就又摇起头来,心想这么好的字,怎么又却一笔呢,这不奇怪了吗。这几个读书人回去后,就在朋友圈里把面食馆的招牌上,那个心子写得好,只可惜少写了一笔传开了。无形中,这几个读书人给面食馆做了个大广告。老人家的面食馆的生意更兴隆了。

这天,苏轼想起他资助老人家开面食馆的事来,也不知生意怎么样了。要去看看。当他来到老人家的面食馆时,只见里面坐满了吃饭的人,看来生意还好,苏轼就放心了。当他见到老人家时,老人家对他有说不尽的感激。说:恩人,多亏了您给我本钱,我不用出力,只用嘴指点孩子们干活就行了。老人家是个直性子人,就问苏轼说:前几天,来了几个读书人,他们对着招牌,先是竖起大拇指,连声夸好,后来他们又摇起头来,好像有些不满意,恩人,您在木牌上写的字是什么字?

苏轼说:这就对了。你先把招牌摘下来。招牌摘下来后,苏轼有找来笔墨,在心子上,缺了的那一点给补上了。然后风趣的对老人家说:我写的是个心子,加上这一点,叫点心。老人家连忙说:点心,好。大家都笑了。

民间故事 丨点心的由来

自此以后,老人家开的面食店,就叫点心店。再后来,人们就把店里的面食叫点心。慢慢的人们又把各种面食也叫点心了。直到现在乡下的人们还把从商店里买来的各种面食叫点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