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莆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黃石高速出口工程完工


快訊:莆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黃石高速出口工程完工


(政府網站截圖)

《莆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一、規劃範圍與期限

以莆田全市域行政轄區為研究範圍,包含莆田市區及周邊縣區全部範圍,總面積為陸域面積4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里。

本規劃的規劃期限與現行《莆田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相協調,期限為2017年至2030年。

二、歷史文化價值與特色

歷史文化價值:世界媽祖文化中心;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重鎮;中國傳統宗族文化的活態傳承地;中國古代農耕治海文明的傑出代表;中國明清海防體系的前沿陣地。

歷史文化名城特色:閩中水鄉,因地制宜、臨水而居的洋田聚落體系;襟山枕海,山水營城與傳統禮制共融的古城選址和格局特色;多元薈萃,彌足珍貴的宗教建築和豐富多樣的紅厝民居;文化傳承,古閩文化與中原文化相結合形成獨特的莆仙文化。

三、保護原則

遵循保護遺產本體及周邊環境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理、永續利用的原則,保護歷史文化遺存及其周邊的歷史環境與整體風貌,嚴格避免“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發掘和展示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同時,遵循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的保護原則,全面保護莆田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四、保護框架

本規劃根據不同的保護對象和保護層次,規劃形成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保護內容,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文物古蹟、歷史地段、古城格局、興化平原、市域其他保護要素5大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各級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其他優秀傳統文化。

五、保護重點

重點保護能夠承載城市歷史文化價值與特色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築等各類文化遺產

,包括:體現莆田城市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築等各類文化遺產;體現莆田典型格局風貌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風貌區;體現莆田城市格局和發展特色的歷史城區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及山水環境和景觀視廊。

六、市域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展示

保護市域“一山一原”、“三水三灣”的山水格局;保護莆田“二十四景”相關的歷史景觀;保護市域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生態控制區;保護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同為中國傳統村落濟川村,保護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同為省級傳統村落2處,即洋尾村、港裡村,保護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前連村,保護省級傳統村落10處(柳園村、上頭集厝自然村、留仙村、照車村五七自然村、梅洋村、後黃村、上後村、東陽村、宮下村、東大村),以及保護其他古鎮村11處;保護莆田市域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3450株;保護水下文物及陸上文化線路及其重要的文化遺存、水運文化線路及其重要的文化遺存、沿海文化線路及其重要的文化遺存。

七、興化平原的保護與展示

保護生態格局與洋田景觀,重點保護灌溉平原形成的三大重要水系(木蘭溪、延壽溪、萩蘆溪)和圍合興化平原的重要山體丘陵;保護歷史水系、歷史主幹渠及水工設施;保護歷史聚落與歷史路徑,重點保護1片歷史城區(宋城)、2片歷史文化街區(宋城、蘿苜田)、2片歷史文化風貌區(東巖山、廣化寺)、2處古村落(東陽村、洋尾村);保護自宋城向周邊山體眺望的景觀視廊和市域,重點保護控制自宋城歷史文化街區(古譙樓)眺望大尖山、九華山、鳳凰山、壺公山的景觀視廊,保護群山環抱的歷史背景區。

八、歷史城區的保護與展示

1、保護範圍劃定。北至東圳西路,南至蒲陽西路-蒲陽東路,西至學園中街-後巷街,東至八二一北街;總面積約3.56平方公里。

2、城址空間環境的保護。保護 “枕山襟海、藏風納氣”的城址環境,重點保護水系廊道:木蘭溪、延壽溪;建議恢復歷史水系:小西湖;重點保護修復山體:重點保護梅峰、東巖山的淺山區地帶,避免城市開發;一般保護山體:龍脊山、鳳凰山、石官山、壺公山、九華山;淺山區保護線:一般保護九華山、石官山、壺公山山區的淺山區地帶。

3、傳統格局的保護。保護古城“十字結構”及大路街傳統主軸;保護古城古譙樓核心歷史節點和其他重要歷史節點、重要建築節點;重點保護東巖山、梅峰;恢復小西湖歷史水系及景觀。

4、傳統街巷的保護。將衙後路、縣巷、廟前路、大路、等納為一類保護街巷,保護街巷尺度(高寬比)、走向、名稱。控制兩側建築高度、立面連續性及街巷景觀,禁止拓寬街巷。將馬巷、十字街、頂務街、倉後巷、英惠巷等納為二類保護街巷,保持街巷走向、名稱,保護和整治風貌較好街段,控制街巷空間尺度(高寬比)。沿街建築的體量、色彩應與傳統風貌協調。

九、歷史地段的保護與更新

1、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劃。(1)宋城歷史文化街區範圍:東至北大北街、西至勝利北街、南至河濱路、北至興安路,總面積61.7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9.75公頃,建設控制地帶51.95公頃。(2)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範圍:西至白塘街、東至霞徐街、南至集奎溝南岸、北至北宮口路,總面積56.79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20.48公頃,建設控制地帶36.31公頃。

2、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區劃。(1)東巖山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範圍和環境協調區的四至邊界:東至勝利北街、西至學園中街、南至東園東路、北至東圳西路,總面積41公頃;其中,保護範圍17.46公頃,環境協調區23.54公頃。(2)廣化寺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範圍和環境協調區的四至邊界:西至鳳凰山景區南麓、東至東圳水渠、北至鳳凰山別墅公園、南至規劃路,總面積46.58公頃;其中,保護範圍12.64公頃,環境協調區33.94公頃。(3)莆禧古城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範圍四至邊界:東至賢良路、西至城牆外40米村路、南至山城路、北至新文路,保護範圍面積36.03公頃。

3、保護要求

(1)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要求

核心保護範圍保護要求: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內的建築物、構築物,根據其保護等級、保護價值、建築風貌、建造年代、保存現狀等,實施分類保護,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在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應與歷史風貌相協調。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內的傳統街巷格局和風貌,保護好主要街道的原有寬度、走向、空間尺度,並沿用原有名稱。修整重點街巷的傳統鋪裝。保護合院式民居的傳統院落空間,不得隨意進行搭建影響院落格局特色的建築物、構築物。整治主要商業街道的商業廣告標識。指示標識、垃圾桶、路燈等街道傢俱應與街區歷史風貌相協調。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管理規定:對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登記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的本體及環境,應採取重點保護;對上述歷史遺存的保護、修繕工程,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後方可進行。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新建、改建建築在高度、體量、色彩等方面應與街區的歷史風貌相協調;對已建成的與歷史風貌不協調的多層和高層建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循序漸進的整治或改造,逐步恢復街區的空間格局和歷史環境。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內確定各類建設項目,必須先由莆田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依據街區保護詳細規劃進行審查,組織專家論證並進行公示後核發選址意見書。

(2)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要求

歷史文化風貌區以風貌保護和傳承為主,保護總體原則與歷史文化街區一致,控制要求略微放寬,以保護和傳承整體風貌為主要目的。對歷史文化風貌區範圍內的建築分類保護和整治可適當靈活選擇,應當保持風貌區內歷史建築原有的高度、體量、外觀形象及色彩等,以及整體風貌的協調。嚴格控制風貌區內的各項建設活動,任何建設活動不得對歷史城區格局造成破壞;風貌區內杜絕一切有汙染的工業企業和作坊;新建、改建建築的體量、高度、色彩和細部裝飾等應與風貌區整體風貌相協調。

十、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與利用

1、保護內容。保護莆田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49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25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1處。保護未定級登記不可移動文物984處。

2、保護方針。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對文物保護單位應當實施原址、原物、原狀保護。對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維護等,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重視保全歷史信息。加強文物本體和周邊環境的整體保護。

3、保護要求。(1)文物保護單位應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界限,以各級人民政府公佈的為準。(2)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一切建設行為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執行。(3)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建設汙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不得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對已有的汙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應當限期治理。(4)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的建設工程,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後,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准。(5)建設控制地帶內嚴格控制用地性質和建築性質,控制建築高度、體量、色彩及風格;保護歷史上形成的景觀和重要的地形地貌等。

十一、歷史建築的保護與利用

1、保護內容。保護現狀歷史建築112處。歷史建築位於歷史地段以內的,保護範圍為歷史建築本身;歷史建築位於歷史地段以外的,保護範圍應包括歷史建築本身以及建築、院落四至界限外擴5米的區域。

2、保護要求。(1)嚴格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和《城市紫線管理辦法》對歷史建築進行保護。建立歷史建築的保護標誌和保護檔案,明確具體保護內容。(2)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築。建設工程選址,應當儘可能避開歷史建築;因特殊情況不能避開的,應當儘可能實施原址保護。(3)保持原有高度、體量、外觀形象、色彩、結構和室內有價值的部件。(4)加強對歷史建築的保護修繕,拆除不協調添加物和改變建築立面的裝飾物。在不改變原有結構和外立面的前提下增加必要的設施,如採暖設施、廚衛設施等,適應現代生活需求。(5)歷史建築的所有權人應按照保護要求負責歷史建築的維護和修繕。(6)對歷史建築進行外部修繕裝飾、添加設施以及改變歷史建築的結構或使用性質的,應當經莆田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文物主管部門批准,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手續。(7)歷史建築的保護範圍實施紫線規劃管理,不得進行可能對建築原有立面和風貌構成不良影響的建設活動。(8)歷史建築保護範圍內的建築應在高度、立面形式、屋頂輪廓、體量、色彩等方面與歷史建築協調,同時不得影響歷史建築的採光、通風等需要。

十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1、保護內容。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物質遺產保護總體方針,保護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56項,其中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處——媽祖信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項(含世界級非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3項(含省級以上非遺),莆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56項(含市級以上非遺)。保護未定級的各類優秀傳統文化,以及老字號、老地名、歷史名人文化、人文精神等優秀傳統文化。

2、保護措施。(1)通過發掘、記錄、整理和登記,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和數據庫。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項保護規劃,明確相關的保護和傳承主體,健全保護工作體系。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和展示研究中心,完善管理平臺。(2)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結合市域文化遺產聚集區的保護,傳承以及傳統戲曲、音樂、語言、美食、工藝等為代表的莆仙文化;結合宋城和蘿苜田兩片歷史文化街區及歷史建築的保護,重點展示相關的名人文化、商貿文化等。(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文化旅遊發展充分結合。傳承地方特色鮮明的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祭祀和遊藝等文化活動,並通過節慶、文化藝術節等形式進一步擴大宣傳力度,形成地方特色旅遊資源。(4)設立非物質傳承專項資金,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制度實施。建立激勵機制,制定相應的資金扶助和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鼓勵傳統工藝品製作和加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建立傳承場所和機制。

快訊:莆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黃石高速出口工程完工

快訊:莆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黃石高速出口工程完工

快訊:莆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黃石高速出口工程完工


快訊:莆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黃石高速出口工程完工



快訊:莆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黃石高速出口工程完工


瀋海高速黃石出口互通提升工程完工

10月10日,瀋海高速黃石出口互通提升工程進高速路口橋面實現通車。至此,該工程經過8個月的奮戰基本完工。

昨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瀋海高速黃石出口互通提升工程建設現場,與國慶假期相比,這裡可謂一天一個變化。經過這幾天每天24小時的加班施工,現在立交橋的輔路路面瀝青已鋪設完成,兩邊的景觀燈已全部完成安裝,橋上防撞牆的塗料已基本完成粉刷,綠化帶綠意蔥蔥。工人們加班加點,完成了最後1萬平方米綠化種植。

市交通投資集團工程部經理黃進強告訴記者,該工程綠化總面積有4萬平方米,現在都已種植到位了。火焰木、菩提樹、藍花楹等一棵棵樹木分佈其中,大大提升了立交橋的顏值,也讓過往的司機賞心悅目。

記者在進高速路口的橋上看到,路面標識標線已經施劃完成,一部分工人正在給防撞牆粉刷油漆、打掃衛生等,現場一片繁忙。工人們說,這幾天他們24小時三班倒施工,全員投入、全力衝刺,一切為了立交橋安全平安通車。

黃進強說,作為今年我市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提升年重點項目之一,瀋海高速黃石出口互通提升工程從今年2月11日設計開始,到10月上旬完工投用,一線幹部、工人們幹事創業的熱情、幹勁非常足,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大家忘我工作,全情投入、全力提速,推進工程建設進度,為美麗莆田建設獻力。


快訊:莆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黃石高速出口工程完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