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始帝劉玄定都洛陽,有點一統天下的意思了!

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

更始帝劉玄定都洛陽,有點一統天下的意思了!

看到了王莽的頭顱,更始帝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這手下人真是給力,看來老天真是照顧我啊。

老天確實對更始帝夠好了,沒過幾天,漢軍又攻下了洛陽。那可是一個比宛城大的多得多的城市,手下人就勸劉玄去洛陽定都,更始帝這個時候反而不著急了,因為現在劉姓稱帝的不止他一個人,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前面說過自主創業的劉望。

不過老天顯然沒對劉邦的子孫沒有一視同仁,沒過多久,更始帝手下的奮威大將軍劉信帶兵攻打汝南,劉望兵敗身亡,這回劉玄放心了,就大張旗鼓的遷到洛陽,以洛陽為漢的都城。

到了洛陽以後,更始帝終於有了當大漢皇帝的感覺,這檔次境界一下子就高了,他分析了天下形式,除了自己綠林軍的班底以外,那各個地方還是有不少靠造反起家的隊伍,要想統一天下,這些都是要考慮的。

在手下人的建議之下,他派出劉秀前往河北,去安撫那裡的百姓,收編那裡強悍的地方武裝。對於山東的赤眉軍,更始帝得知他們的領袖樊崇向來對漢朝都是有感情的,現在自己是正統的高祖子孫,就派人去給樊崇送去書信,說自己這個劉家孫子已經登基復漢了,希望將軍前來共圖大計。

好,終於理順了,回到了樊崇將軍接到入夥通知書的那一刻。

樊崇果然沒有讓劉玄失望,他留下手下的兵馬,帶著二十多人興沖沖的趕往洛陽投靠更始帝。可劉玄卻讓樊崇失望了,他雖然把這二十多個人都封為列侯,可只是叫列侯而已,別說封地,就連王莽那樣象徵性的茅土都沒給一把。

樊崇等人在洛陽過的這個鬱悶啊,本來好好的山大王不做,偏偏來這裡當擺設,這時候外面又出事了。因為沒有樊崇罩著,洛陽那面又沒有好處過來,留在外面的赤眉軍隊伍有點散了,不少人都跑到外面創業去了。樊崇和帶來的人一商量,去他大爺的,再這麼混下去,老底都要混沒了,就乾脆心一橫,哥幾個離開了洛陽,重返老巢。

咱們放下樊崇的赤眉軍和更始帝不說,單說那劉秀,劉秀這趟外出河北的差事來的可不容易,要論能耐,那劉秀是絕對有資格的,可就是因為他有這個能耐,所以有好些個大臣不同意他去河北。這些人就是當初唆使更始帝殺劉縯的那一撥。

其實更始帝心裡也是有個疙瘩,不派劉秀去吧,還找不出那麼個合適的人,派他去吧,還真怕他在外面鬧出點什麼事情來,自己不好收場。這時候劉秀就有點著急了,他手下有一個叫馮異的人給老大出了個主意,更始帝手下有個左丞相叫曹竟,那曹竟有個兒子叫曹詡,這曹詡當時的職位是尚書,說話非常的好使,只要把這個人維護好了,去河北的幾率就會大很多。

劉秀一想,也是這麼回事,就主動的和曹詡套近乎打關係,這麼一來二去,曹詡在更始帝面前是沒少替劉秀說好話。更始帝一想,自己的皇位是別人給的,自己以前的地盤和人馬

也是別人打出來的,看來老天安排的劇本,就是讓別人為我所用。劉秀一直是有本事的老實人,我也不要和老天過不去了,這才派劉秀外出河北。

公元23年十月,劉秀帶兵趕往河北,就在他渡過黃河到達鄴縣的時候,有一個人追了上來。這個人叫鄧禹,是劉秀多年前你的一個相識,所謂他鄉遇故交,劉秀非常高興,就調侃鄧禹,現在我混的好了,你小子是不是來討官做了?

鄧禹把腦袋一晃,我不想當官。

劉秀笑了,那你來找我幹嘛?

鄧禹正色說到,希望你能威服天下德耀四海,我在你帳下效力,沾你的光,也能名垂青史。

劉秀看他說的這麼認真,兄弟不要客氣,有話細說。

鄧禹這才把心中之話和盤托出,現在更始帝雖然是名正言順的劉家皇帝,可他的控制範圍只是關西那一塊,天下打著反抗王莽起義的還有很多,那些人都不歸更始帝管。他們雖然佔據一方土地,可基本上都是趁機起勢,只想在亂世之中撈一把而已,都沒有深謀遠略一統天下的決心,更始帝也是如此。

雖然您輔佐漢室功勞巨大,可在這樣的人手下,也是難成大事。您不如趁這次去河北的機會,攬四方英雄,取萬民之心,而後重建高祖之偉業,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

您不要笑,我是認真的。多年前我就瞭解你,以你的才華你的德行,定天下不是難事。

劉秀這才收起笑容,對鄧禹一抱拳,就請先生留在我身邊,祝我一臂之力吧!

閒言少敘,劉秀很快就到了河北,因為他是更始帝派來的使者,更始帝又是劉家最名正言順的接班人,所以厭倦了王莽的河北官吏百姓,還是十分認可劉秀的。劉秀也沒有讓他們失望,他不斷穿梭於各個郡縣之間,會見當地的郡守官吏,考核他們的工作,平反冤假錯案。以前不合適的法令,該廢除就廢除;以前抓錯人的,該放就放;以前王莽亂改的官名職務,該改的就全都改過來。反正一句話,劉秀在河北乾的不錯。

等劉秀巡查到河北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有一個叫劉林的劉氏子孫來和劉秀套近乎,他給劉秀帶來了一件功勞,說赤眉軍自從背叛朝廷以後,現在河東一帶活動,只要將軍您把黃河從合適的地方豁開一個口子,那上百萬的赤眉軍就都會泡到水裡了。

可出乎劉林意料的是,本家兄弟根本就沒接他這個茬,非但這樣,劉秀甚至都沒有繼續留在邯鄲聽他白活,而是去了真定。

劉林這熱臉貼到了冷屁股,是一直從臉蛋涼到了心窩,他心想這也不對啊,江湖傳言這劉秀是敦厚老實,善良厚道之人,怎麼能這樣對我的一片赤誠哪?難過之餘,劉林想起了最近一直和自己套近乎的一個人。那人名叫王郎,雖然姓王,可他一直聲稱自己是漢成帝的私生子,一直在等著時機到來光復漢業。

劉林在邯鄲那一帶,那是很有勢力的,他也想趁著天下這股子亂乎勁掀點風浪起來,本來劉秀是他的第一選擇,可第一選擇沒有選擇他,他就把目標轉移到了王郎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