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成都市金融工作局:规范行业秩序,防控金融风险

对话成都市金融工作局:规范行业秩序,防控金融风险

对话成都市金融工作局:规范行业秩序,防控金融风险

9月25日至27日,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成都市金融局值守成都广播电台《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节目,期间,各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围绕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举措及成效,就我市金融业总体情况、金融资本服务、金融改革发展、金融风险防范等话题展开深度沟通和交流。

成都商报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达82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2.1%,拥有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超过250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7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35家。成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居西部地区首位。

当前,我市正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区域带动力的西部金融中心,聚焦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核心功能,构建以科技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为核心的新金融产业生态圈。

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实名制天府通、天府市民云

四年前,成都市正式推出了实名制天府通卡,市民可凭本人身份证到天府通网点办理实名制卡开卡业务。新的天府通卡实名制和身份证直接串联,损坏或遗失可以凭本人身份证补办,找回剩余金额。

天府通卡将被打造成具有金融属性的“一卡通”。目前部分餐饮商铺、商超购物、旅游景点、中石油的部分网点,可以使用电子钱包。未来天府通卡将能在更多应用场景使用,给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支付服务。

对话成都市金融工作局:规范行业秩序,防控金融风险

移动支付方面,目前我市正加快推动移动支付医院的应用,华西医院、华西的附二院、附四院、省医院等十多家成都定点医院都已实现支付宝和微信的挂号和缴费。

成都把建设天府市民云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方向。政务服务、网上办事、交通出行、医疗服务、便民缴费、社保公积金查询等民生服务被集成到云端,市民可通过移动手机端办理相关业务。天府市民云于2017年年底启动,大部分功能已经整合完毕,市民可以通过支付宝登录市民云。

创新金融产品、搭建融资平台,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目前,我市已出台《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从金融产品创新及融资平台搭建等多方面着手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设立了“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累计发放85笔,金额为3.54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采取信用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方式获得银行贷款,对其发生的贷款利息给予企业按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实际发生的利息额的30%、每户每年补助总额最高50万元的经费补助。

对话成都市金融工作局:规范行业秩序,防控金融风险

在融资平台搭建上,成都市推进“金融+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按照“线上平台+线下活动+双创载体”模式,构建了“农贷通”“科创通”、盈创动力、天府融通等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机构与融资项目有效对接。

成都市是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农村金融指数位居全国35个主要城市首位,正通过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村金融”,构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其中“农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发布涉农金融产品超500个,成功放款41.2亿元、5625笔,成功放款率高达84%。

“科创通”作为创新创业云孵化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覆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全链条、精准化的科技金融云服务。目前,“科创通”已聚集了双创载体260家,双创企业及团队2704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58家,开发了1901款双创服务产品。

获得了国务院高度评价的“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增值服务等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已为50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超410亿元,股权融资超65亿元;为160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增值服务;助推80余家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成都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成效初显

成都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已集聚持牌金融机构318家,金融创新成效初显。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贸区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创新,降低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门槛至5000万美元,落地西部首个航空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资金池。目前17家企业集团开展外汇资金池、14家开设双向人民币资金池。2018年6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和“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在制度创新总体排名中,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排名第三批自贸试验区“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第一名。

对话成都市金融工作局:规范行业秩序,防控金融风险

成都在西部城市中率先开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多项试点,目前试点跨国公司已达13家,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银行机构达36家,结算国家和地区达57家;发行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双创债”,创新全国首款“互联网+”科创融资产品“创客贷”,推出全国首个“蜜蜂保险”,平行车进口增信担保、飞机预付款融资、跨境直贷等创新业务也纷纷落地;简化企业发行外债、境外投资管理流程,鼓励企业利用债务融资工具、项目投资、境外上市等方式“走出去”。2018年3月,成都兴城集团成功发行中国西南地区首笔欧元债券,总规模5亿欧元,已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中欧国际交易所上市;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出台了《成都自贸试验区商业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今年力争在自贸区内新设一批商业保理公司。

摸排整改后,成都市涉互联网金融机构退出超六成

按照全国统一部署,我市对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进行专项整治,摸排相关机构上万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检查和督促整改,目前,超六成涉互联网金融机构已经退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大互联网金融清理整治力度,及时发现、识别、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对严重违法、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严重违规,但没有涉及违法的,强制责令退出;一般违规的,积极督促和引导整改。

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严格规范两类公司经营行为

如今所谓的“小贷”和“担保”公司铺天盖地,一定要认清是否是正规合法的持牌机构。合规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需要经过四川省金融局批准设立,并接受省、市、区三级金融监管部门监管。他们的公司名称里有一个特征,小额贷款公司有“小额贷款”字号,融资担保公司有“融资担保”字号。目前成都市只有88家小额贷款公司和74家融资担保公司,通过成都金融局地方金融板块可以查到名单。这个动态名单实时更新,一旦公司严重违规或主动退出行业,会被监管部门取消经营资格。

对话成都市金融工作局:规范行业秩序,防控金融风险

成都市金融局一直通过加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等方式促进行业合规健康发展。今年以来重点开展了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年度合规经营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两类公司涉房贷专项风险排查工作、两类公司涉黑涉恶专项斗争工作等系列工作,规范两类公司经营行为。

策划 | 成都商报经济新闻部

编排 | 小财迷

撰文 | 成都商报记者 吴丹若

对话成都市金融工作局:规范行业秩序,防控金融风险

成都商报

经济新闻部出品

对话成都市金融工作局:规范行业秩序,防控金融风险

往期精彩

cdsbcjf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