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開業數量增至23家 去年來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場」

近日,廈門金融工作辦公室官網顯示,首家兩岸合資的消費金融公司——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美信消費金融”)已經獲得廈門銀監局的開業批覆,這也是第23家獲批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

截至目前,絕大多數已獲批籌建的消費金融公司由銀行主導或參股。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也有不少上市公司有意入局。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至少有7家上市企業擬參與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恆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消費金融公司不具備吸收公眾存款的能力,面向的客群是中低收入群體,客戶對貸款具有“短、平、快”的需求,消費金融公司是否能持續穩定獲得發展,最重要的是資金和效率,而這對於消費金融公司在資金成本、風控水平、貸後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戰。

多家上市公司欲涉足消金

銀保監會官網顯示,金美信消費金融是在今年4月獲得籌建批覆的,公司股東包括廈門金圓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國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

監管層發放消費金融牌照要追溯到9年前。2009年8月13日,原銀監會對外發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啟動了消費金融公司的試點審批工作。

2010年,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及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率先獲批籌建,上海、成都、北京、天津得以分別擁有一家試點機構。

2013年,經國務院同意,原銀監會新增瀋陽、南京、杭州、合肥、泉州、武漢、廣州、重慶、西安、青島等10個城市參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在此之後,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又擴圍。截至目前,根據銀保監會公示的信息,共有23家消費金融公司獲得籌建批覆,金美信消費金融則是“銀保合併”以來,首家獲批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截至目前,絕大多數已獲批籌建的消費金融公司由銀行主導或參股。以首批開業的四家消費金融公司為例,中國銀行、北京銀行與成都銀行出現在其中三家機構的股東名單當中。

而實際上,現階段也有不少上市公司有意入局。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去年以來,至少有7家上市企業參與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其中,江蘇銀行(600919,SH)、二三四五(002195,SZ)、海瀾之家(600398,SH)聯合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擬發起設立江蘇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此外,東方國信(300166,SZ)、奧馬電器(002668,SZ)、金徽酒(603919,SH)、寧波銀行(002142,SZ)也均有類似打算。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擬設立標的背後,無一例外都出現了銀行的身影,包括廣州銀行、海口農商銀行、甘肅銀行等。楊芮認為,由銀行參與或主導成立消費金融公司在設立資質、經營管理、業務整合等方面都較其他機構更具優勢。以資金成本為例,楊芮指出:“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相對較多,一方面,可以運用銀行自有資金髮放貸款,通過同業拆借等銀行同業的低成本資金作為資金來源;另一方面,銀行發行金融債券的較強能力也是其長期積澱的突出優勢,擴大了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的低成本資金來源。”

消金公司盈利狀況普遍良好

而從消費金融公司實際的經營業績來看,消費金融行業也的確擁有一定吸引力。今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銀行旗下的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等均有公開業績披露。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查詢,上述大多數消費金融公司今年上半年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盈利。其中,招聯消費金融實現淨利潤6.04億元,同比增長11.65%;興業消費金融則實現淨利潤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9.78%;杭銀消費金融在上半年更是扭虧為盈,實現613.02萬元的盈利。

針對消費金融公司的經營,楊芮表示,目前消費金融公司的盈利模式相對單一,資產端主要是貸款,負債端主要來自於子公司或股東的存款等自有資金,以及較高成本的同業借款。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消費金融公司依靠高成本負債去推動資產端的貸款需要付出相當高的資金成本。由於利差較小,消費金融公司不得不通過放大槓桿來實現收益的提升。但放大槓桿的另一個擔憂在於:不良率能否在可控範圍之內以及消費金融公司的風控能力能否跟得上槓杆率的放大。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