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陣地」紅心向黨·沂水情長|王莊:山東抗戰軍民注目的焦點

「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

「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
「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

王莊教堂 田寶宗 郭力源 攝

「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

朱鳳蘭老人 於岸青 攝

按中央的部署,1938年4月末,郭洪濤率50名紅軍幹部從延安出發,赴山東抗日前線。行前,毛澤東接見了全體同志。毛澤東希望同志們到敵後,要像柳樹一樣插到哪裡都能活,像松柏一樣天寒地凍也是青枝綠葉。

1938年11月底的一個夜晚,靜謐的小山村沂水縣王莊來了許多人,他們穿著一樣的灰衣服,騎著大馬,在村裡的天主教堂出入。幾天後,隨著大批人馬的到來,王莊人逐漸明白了:他們是八路軍,而且是“大幹部”。

幾乎同時,也是一個夜晚。張經武、黎玉率領的200多名紅軍幹部從延安出發,經過三個月千里迢迢的行軍,到達了距王莊五六十里的岸堤,與郭洪濤領導的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會合。幾天後,紅軍幹部工作分配完畢,其中大部分人跟隨省委移駐到了王莊。

黨史記載: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在沂水王莊成立。1938年12月27日,八路軍山東縱隊正式成立,指揮部駐王莊。1939年1月1日,山東分局機關報《大眾日報》在沂水王莊創刊。

這密集發生的一系列影響山東革命歷史進程的大事,均在沂水王莊教堂裡完成。自此,沂水王莊成為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開展山東敵後游擊戰爭的指揮中心,成為山東3800萬人民注目的焦點。

「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

王莊天主教堂

紅色思想紮根王莊

2017年11月,記者採訪了王莊村年齡最大的黨員朱鳳蘭。問她是否記得當年的事?她說:“記得。俺14歲那年年底,村東邊的天主教堂大院裡,來了一批幹部和幾支軍隊。”從此,她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王莊村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她從一個農村姑娘成為了婦女主任。王莊村從一個普通地圖上可能沒有標識的小村,變成了“王莊時期”山東抗戰的中心。

山東分局在王莊駐紮下來後,馬上以王莊為中心,開始聯繫和發動群眾。老百姓們很快就知道這是打鬼子的部隊,而且這些幹部及軍隊和藹可親,他們和老百姓一樣吃煎餅,穿布鞋,還教他們識字學文化,很快他們贏得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周圍的老百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王莊有大幹部,大幹部都坐在老百姓的炕頭上。”

分局婦女委員會組織起了識字班,朱鳳蘭當選為識字班班長。從那以後,朱鳳蘭就出入於這座教堂,為工作人員攤煎餅、做鞋,忙得不亦樂乎。

已經92歲的朱鳳蘭講起那個時候的“任務”,說累也不覺得:“鬼子在這兒的時候,都搶光、殺光、燒光,人都不保證了。哪怕解放了俺喝粥,累死也情願啊。”

這一時期的《大眾日報》對朱鳳蘭們的工作也有所報道。例如1939年4月29日以本報特訊的形式報道:“沂水四區(王莊當時被劃在沂水四區)各救亡團體,為對英勇殺敵長途跋涉來魯南領導抗戰之五一軍表示敬意,特發起募捐慰勞運動。此項運動由自衛團、婦救會、職工會、兒童團等各方奔走努力,已具相當成績。聞現已募得雞子七八百,法幣若干元(或將購買物品),其他毛巾襪子等極多,準備即日前赴慰勞。並印發‘告五一軍全體將士書’以表示對五一軍全體將士之要求與希望雲。”

1939年5月13日報道:“沂水四區王莊鄉婦女救國團,為了慰勞前方將士加強軍民合作起見,特發起募捐慰勞運動,各莊分頭募捐,共計募捐大洋十九元五毛,雞子九百四十八個,現正準備分赴五一軍等以示慰勞雲。”

為把黨的主張曉喻群眾,山東分局將大多數幹部組成民運工作團,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去開展工作、發展黨員、播撒火種。張經武親自來到馬頭崖村開展群眾工作,把分局婦女幹部趙煜琴與同伴們一起設計並手繡的一面黨旗,交給了村裡的貨郎劉洪秀。張經武囑咐黨員劉洪秀,現在的主要任務是發展黨員,把黨的主張宣傳出去。劉洪秀以走村串戶賣貨作掩護,宣傳共產黨的主張,秘密發展黨員。

劉洪秀先在自己的親人中發展黨員。劉洪秀的五子劉兆生告訴記者:“我父親是1938年2月份入的黨。我父親叫他(張經武)張總指揮,不知道是什麼幹部。他給父親這面黨旗之後,那時候還沒有公開,父親就秘密地開始發展黨員,其中有俺三舅、俺四舅、俺姨夫、俺三叔、俺媽,都成了黨員。那時候要保護這個黨旗,可以說是有生命危險的。最困難的時候,父親就把這面黨旗放到俺姥孃家楊家嶽,在山那邊。可能有壞人告密,把俺姥孃家的房子給燒了,俺三舅設法把這面黨旗保護了下來。”

在日軍經常掃蕩、國民黨頑固派也在不停地製造摩擦的情況下,劉洪秀對黨的信仰卻愈加堅定。他冒著危險,懷揣著黨旗,向鄉親們宣傳黨的抗戰決心,讓老百姓相信,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心繫百姓安危、能讓老百姓翻身解放的組織。到1939年底,在馬頭崖及周邊的幾個村,劉洪秀髮展了54名黨員。之後,劉洪秀把黨旗完好無損地保存了50年。

大眾日報的印刷所從小峪村遷來時,就選擇了距王莊八里路的雲頭峪。這裡與馬頭崖村一山之隔,隱蔽性好,距離編輯部不算遠,最主要的是這個村的群眾基礎好,整個抗戰期間村裡沒出過一個漢奸。入黨不久的牛慶龍成了村支部的負責人,他的新婚妻子劉茂菊孃家是馬頭崖美家坡人,是劉洪秀的堂妹。為辦喜事,舉全家之力蓋的新房,是當時雲頭峪村最好的房子,劉茂菊主動騰出來,給報社當了裝印刷機的廠房,紅色的《大眾日報》創刊號就是從這間“最好的房子”裡印出來的。

正是謹記領袖毛澤東的囑託,依靠與人民群眾建立起來的信任,讓紅色思想在王莊紮下了根,讓抗日的火種燃向全山東。到1939年6月,山東分局領導下在全山東開闢了9塊抗日根據地,相繼建立了33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到1939年底,山東縱隊共作戰2000餘次,斃傷日偽軍4.1萬餘人,收復城鎮20座。山東八路軍達到近6萬人,黨員總數發展到5萬餘人。

「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
「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

《大眾日報》推出太河慘案專版

從朱鳳蘭家出來往南不遠,就是王莊教堂,現在這裡是“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紀念館”。高高的尖狀塔樓,即使是在今天也很突出,仍是這裡的地標性建築。

王莊地處偏僻,距沂水縣城有近百里,四周環山,風景優美,民風古樸,早在19世紀80年代就被德國傳教士相中,李希霍芬在其《山東及其門戶——膠州》中對此記述:“同年(1882年)8月間,聖言會又在……沂水縣王莊建立了分駐地,那裡的人民溫順隨和。”

德國傳教士在此經營數年,出資建起了王莊教堂。建成後的教堂,呈現典型哥特式的風格,高高的拱頂,長長的花窗,在一片低矮草房之中忽現出一個長39米、寬17米、高26米、總面積為669平方米的龐然大物,以及數百間房的建築群落。教堂陸續辦起了兩所寄宿學校,一個修女院,一個教授編織手工工藝的技工學校,“更重要的是他們竟然擁有800畝土地,出租給佃戶。王莊教會還有自衛武裝……”德國傳教士是把這裡當做傳教的基地來經營的。

「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

山東分局進駐後,傳教士與分局兩不相擾。郭洪濤、張經武和黎玉都住在這裡。舊址大院裡,有塊方正的石頭格外引人注意,這就是1939年羅榮桓飛馬到王莊傳達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的下馬石。

分局成立後三個月,中共中央派八路軍主力部隊一一五師挺進山東。羅榮桓、陳光率一一五師東進支隊在3月1日到達魯西鄆城地區,3日晚即打響了樊壩戰鬥,殲偽軍500餘人,八路軍聲威大振。樊壩戰鬥後不久,羅榮桓即帶一個騎兵排,從泰西出發,飛馬向沂水王莊疾馳。因為羅榮桓身負著另一項重要使命:受中央委託,向山東黨政軍負責同志傳達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

羅榮桓一行到達王莊,馬上向郭洪濤、張經武、黎玉等主要領導傳達了會議精神,即獨立自主地放手組織人民進行抗日武裝鬥爭,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及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

為把中央精神儘快貫徹下去,分局還在王莊教堂內組織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活動分子會議。參會人員較多,會場設在能容納千人左右的教堂裡。山縱組織部的同志特地把會場佈置了一番,用布把教堂的神像遮蓋起來,掛上了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畫像。羅榮桓在報告中,著重系統闡述了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

就在與會者聯繫山東的實際,熱烈討論羅榮桓的傳達報告時,傳來了國民黨頑固派秦啟榮製造太河慘案的消息。秦啟榮部的王尚志無辜殺害和抓捕八路軍指戰員200餘人,鮑輝等多名八路軍山東縱隊高級幹部遇難。

聽到太河慘案的消息,大家無比憤慨。羅榮桓參加了山東分局和山東縱隊召開的研究對策會議。他認為,這一慘痛的教訓,說明有些同志存在著嚴重的右傾思想。頑固派的屠殺和烈士的鮮血,證明了黨的六中全會制定的方針非常及時,非常英明。對於國民黨頑固派的血腥反動罪行,絕不能示弱,必須堅決進行反擊。

山東分局和山東縱隊立即向中共中央報告此事,並在羅榮桓同志參加下,作出了反擊頑固派的一系列決定。首先在政治上徹底揭露頑固派的罪行。山東縱隊指揮張經武和政委黎玉,向全國發出通電,揭露太河慘案真相,並致電蔣介石和國民黨中央政府,要求懲辦禍首秦啟榮。

為了揭露敵人,教育群眾,分局在王莊聖母山教堂廣場,召開了太和慘案被難烈士追悼大會。大會主席說:“……今天開會為著追悼太河被難烈士。太河事件不僅是被難烈士的不幸,不僅是八路軍的不幸,而且是整個中國抗戰的不幸。”羅榮桓在會上發表講話,揭穿了秦啟榮放出的“太河事件是一場誤會”的無恥讕言。他指出,太河慘案是精心策劃、蓄意製造的。這是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鐵證。大會一致要求國民黨山東軍政當局嚴懲太河慘案禍首,杜絕類似事件,承認一切抗日民眾團體的合法活動,撫卹慰問死難烈士家屬。

會後,羅榮桓與郭洪濤、張經武、黎玉等,一同從王莊去太河鎮所在的博山縣境,察看了地形。隨後羅榮桓返回泰西。

4月上旬,中共中央致電山東分局指出,山東方面過去退讓太多……未能於省府、縣長西逃時普遍委任自己的縣長;有些已委任的,復接受沈鴻烈命令撤銷,秦啟榮形同漢奸,多次向我進攻,未能給予有效還擊。中央指示:“對於一切頑固分子之無理攻擊,必須以嚴重態度對待。對漢奸分子如秦啟榮,必須堅決消滅之……”

4月17日,創刊剛剛三個多月的《大眾日報》在王莊推出兩個整版的太河慘案專版,集中揭露慘案經過和事實真相。內容包括通訊《太河慘案真相》、八路軍山東縱隊指揮張經武和政委黎玉的通電,從慘案中突圍出來的八路軍幹部、戰士的控訴,太河慘案被難烈士追悼大會速寫等,強烈譴責國民黨頑固派反共反人民的罪行。

《大眾日報》對慘案的報道,在全國引起很大影響,消息傳到黨中央駐地延安,慘案引起毛澤東的無比憤怒。他在1939年9月16日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報記者的談話中,痛斥秦啟榮是“摩擦專家”,“在山東簡直是無法無天,和漢奸的行為很少區別。他們打敵人的時候少,打八路軍的時候多”。1940年2月1日,毛澤東在延安民眾“討汪大會”上講演,聲討反共頑固派,再次提到“在山東就鬧秦啟榮打游擊隊”,“這類壞蛋,已經喪盡天良,當一個民族敵人深入國土的時候,他們還要鬧摩擦,鬧慘案,鬧分裂”。

4月20日,山東縱隊第三支隊、第四支隊等部隊,在張經武、黎玉和第三支隊司令員楊國夫、第四支隊司令員廖容標指揮下,向太河鎮發起進攻,當天下午收復太河鎮,並乘勝直撲王尚志司令部,將王的警衛大隊全部消滅。王尚志派部隊襲擊山東縱隊指揮部駐地沂水之悅莊,山東縱隊早有準備,又殲其一部。

太河事件之後,山東各區都開展了反對摩擦的鬥爭,給了山東各地頑固派一次沉重打擊。

「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

王莊遭日軍大掃蕩

6月2日,《大眾日報》連發兩條消息,報道梁漱溟於5月30日以中央戰區黨政委員會特派員的身份來到王莊。正逢當日分局召開紀念五卅運動14週年大會,梁應邀出席並講話,“梁先生短衣便帽,精神亦爍,一片學者兼政治家的風度”。

發言中,梁漱溟表示:“我個人,以前在山東做事,有些熟人,這次來魯就是要將抗戰大勢告訴大家,堅定大家信念,同時將考察所得報告中央。我的任務也可以說是一為宣講,一為調查,至於適才所說培養敵後方抗戰力量問題,我只能負一少部分工作。”有意思的是梁雖然是國民黨的特派員,但他說“這一路多蒙新四軍及五一軍隊伍護送。入山東境後,又經過了定陶、菏澤、範縣、壽張至張秋,都有各抗日部隊護送,自此又經八路軍同志護送過津浦線,遂輾轉至此”。最後,他向與會者呼籲:“今天來紀念‘五卅’,就只有抗戰到底!”

會前,梁漱溟與包括大眾日報社長匡亞明在內的一眾中共領導,在王莊教堂進行了熱情交談,“其中談及將來如何開展山東民眾運動問題。認為若不徹底發動民眾運動,力求政治進步,對於堅持山東遊擊戰爭,必多困難”。

而《大眾日報》出版的這一天,梁漱溟已經來到距王莊幾十裡的國民黨省政府駐地蒙陰東里店。這裡的繁華讓從大後方重慶來的梁漱溟吃了一驚,經沈鴻烈著意經營建設半年的“小鄉鎮竟富有精美酒食(如冰啤酒汽水等),常開盛大宴會”。然而五天後的上午,日軍自青島出動15架轟炸機,分兩批由北向南,越過鳳凰崮,向崮前的省府辦公地襲來。“大半年安居無擾的省政府,高度繁榮的小鄉鎮,我(梁漱溟)趕到幾天後就被敵機炸完。”

據沈玉彬的《日軍轟炸東里店》所述,這次轟炸殘酷異常。東里店東村的群眾首先遭了殃,日機投下的是重型炸彈,大街上一棵五人合抱粗的古槐樹被炸得沿樹窩子“鑿”下去一丈二尺深,地下水“咕嘟咕”地往外冒。油坊裡千斤重的碾砣被炸得飛出村外,將兩個行人砸死。轟炸中,《大公報》《國民日報》報館被炸燬,死傷四五十人。沿街密集的電話線杆全被摧折,沿街兩側的商店和飯館,被炸得牆倒屋塌,濃煙滾滾。那一天恰逢省兒童移動劇團的女團長高元結婚,好友王家秋等上門賀喜,十六七名劇團學生忙著幫她收拾新房,去三星飯館包席招待賓客。不料,此時一顆炸彈落在院中,高元與丈夫鞠以芝和王家秋等五人被炸塌的牆坯砸死。翟家巷村民翟作榮一家八口被炸死五口,佃戶張亮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均被燒死,當他目睹妻兒慘死的情景,哭喊著:“日本鬼子,你叫我活不成了!”

三天後的6月10日,村民還沒有來得及將親人的遺體全部埋葬,掃蕩的日軍又撲向了東里店。飛機扔下10顆凝固汽油彈,將東里店西村也燒成了一片焦土。有“小濟南”之稱的東里店4000多間房子化為灰燼。

此次轟炸中,共有306人被炸死,其中當地村民84人,省府軍政人員187人,還有部分村民受傷後無錢醫治而死亡,翟家巷七八戶人家被炸絕了戶。國民黨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在突圍中被衝散,在廣合峪南山被一個牧羊人所救。梁漱溟在沂水的大山裡遊擊了一個多月,幸有八路軍護送才終於擺脫困境。

由此,掀開日軍在沂蒙根據地持續三個月的第一次大掃蕩。

七月,日軍進駐王莊燒殺劫掠。朱鳳蘭對此記憶很深,她說,漢奸領著鬼子抓住留守在村裡的積極分子王慶勇,威逼王慶勇說出誰是共產黨。王慶勇不說,就被鬼子掛到核桃樹上,用刀一刀一刀地旋割,王還是不說,最後被活活燒死。村民回到村裡時,王仍被掛在樹上。

掃蕩中,國民黨五十一軍與日軍在拐捧峪遭遇,發生激烈戰鬥,師長方洪叔不幸犧牲。戰鬥中相當一部分傷員,被當地百姓送到王莊教堂,因為教堂有自己辦的醫院。

而王莊許多村民也躲入教堂避難,日軍則以教堂內的村民為人質,許進不許出,逼迫村民說出抗日積極分子。其時酷熱難耐,暴雨連連,教堂內十分擁擠,衛生狀況極差,結果發生了瘟疫。日軍不許患者就醫,群眾只能坐以待斃,最嚴重時一天死亡十餘人。“王莊慘案”致使百姓傷亡80多人,360多間房屋被燒燬。

山東分局及八路軍縱隊等機關及時轉移,但共產黨並沒有離開。當地黨組織領導的游擊隊一直活動在王莊周圍。

「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

《大眾日報》9月17日刊發特訊:“本月六日敵自沂水城沿沂蒙路西開,至花峪一帶,被我沂水四區分隊及崔家峪鄉分隊、夏蔚鄉分隊聯合伏擊,敵恐慌西逃。十三日沂水敵四十餘,附炮一門,機槍一挺,由沂水往西開行,在崔家峪西,與我沂水四區區鄉分隊發生戰鬥,當敵行進至仙人橋時,我預伏之隊員當即集中火力,向敵猛射,敵卒不及防,其指揮官應聲落馬,敵兵紛亂竄逃,我復沿北山跟蹤追擊,斃傷敵寇約十餘人。”

11月29日報道:“上月二十五日,沂水王莊所駐敵軍班長一名,隻身至×莊尋雞,被我自衛團×連長髮現。該連長年輕力壯,素對敵之殘暴行為異常憤恨,今見該敵獨出作惡,氣憤填胸,雖獨身一人,亦決計單自殺死該敵。當敵在××家中橫行時,×連長亦跟蹤而至,赤手空拳將敵長槍握住,敵見×連長來勢兇猛,乃舉刺刀向×連長頭部刺來,×連長眼明手快,當即閃過,並將敵拿刺刀之手緊緊握住,二人扭成一團,由屋門口至院中,由院中至大門口搏鬥半小時之久,敵已力盡,不支倒地,×連長以騎馬式騎敵身上,奪取敵人刺刀將敵天門刺破,乘敵眼睛被血流掩涇之際,乃就近摸起石頭對準敵頭,猛力擊去,敵臥地長聲吼叫。當村民聞聲趕來時,敵早已氣絕多時。自該事發生後敵寇即不敢隨便外出騷擾民眾。現×連長之勇敢聲譽,已傳遍當地婦孺口中雲。”文中的“×連長”系出於保密需要。

日軍在王莊建了據點後,對教堂進行大搜查,教堂裡的一百多名五十一軍傷兵處境危險。八路軍的游擊隊得知後,經常對日軍據點發起襲擊,予以聲援,而且給教堂送去口信,要德國傳教士保護好五十一軍傷兵,不準把傷兵交給日本人。終經德國傳教士的周旋,青島的日本領事館同意,使這些抗戰力量得以保全。

就在這時,受黨中央八路軍總部之派,來山東組建八路軍第一縱隊的司令員徐向前、政委朱瑞帶著一批幹部到達蒙陰南部地區,與山東分局、八路軍山東縱隊指揮部會合,共同領導魯中區反掃蕩鬥爭。近兩個月的反掃蕩中,山東縱隊作戰20餘次,殲日偽軍1000餘人。8月初,山東分局與各機關在沂水縣諸葛村召開了慶祝反掃蕩勝利大會。

「党建阵地」红心向党·沂水情长|王庄:山东抗战军民注目的焦点

大家都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