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最初表現是什麼?

財緣廣進1


  精神分裂症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壯年緩慢或亞急性起病,臨床上往往表現為症狀各異的綜合徵,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

  精神病患者一般意識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認知功能的損害。病程一般遷延,呈反覆發作、加重或惡化,部分患者最終出現衰退和精神殘疾,但有的患者經過治療後可保持痊癒或基本痊癒狀態。

  早期精神分裂還是有一定的預兆,這些預兆,與平常生活有很大關係,但又很容易忽視,有時,病人還會找一些無力的藉口來搪塞,假如親人給予足夠的關心和呵護,早期精神分裂的症狀是可以被發現的。

  一般說來,常見的早期精神分裂的症狀有:失眠、或日夜顛倒,在不尋常的時間醒著;脫離朋友,自我孤立,對人漠不關心;人際關係轉壞;過度活躍、過度安靜,或兩者交替出現;無法集中精神或難以做出決定;對宗教、幽冥的事物過分沉迷;無端出現的敵意和疑心害怕心理;對家人及朋友的批評做出過分反應;不關注個人衛生及儀表;時常漫無目的地遊蕩或失蹤;經常寫一些幼稚、內容混亂的東西;不合情理或難以理解的情緒反應;面無表情;對聲音或光線特別敏感;呆望長時間不眨眼,或不停眨眼;病人感到一些熟悉東西的味道改變了;說話時用詞古怪;奇怪的行為等。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關於精神分類症的主要臨床表現,通常將精神症狀分為感知覺障礙、思維及思維聯想障礙、情感障礙及意志與行為障礙四個方面。Schneider醫師在1959年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一級症狀,大量的臨床診斷研究表明,醫生對這些一級症狀可以達成相當高的臨床診斷一致性,因此目前認為這些症狀有:爭論性幻聽、評論性幻聽、思維鳴響或思維迴響、思維被擴散、思維被撤走、思維阻塞、思維插入、軀體被動體驗、情感被動體驗、衝動被動體驗及妄想知覺,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一級症狀也並非精神分類症的特異性症狀,其他的一些情感障礙比如雙相情感障礙、腦器質性精神障礙中也可以見到。

絕大多數精神分裂患者在首次發病前的一段時間內就已存在感知、思維、言語、行為等多方面的異常,也就是常說的亞臨床狀態,這段時間稱為精神分裂症的前驅期,常見的症狀包括以下:猜疑、奇特想法、抑鬱、焦慮、情緒不穩、易激惹、記憶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對自我、他人及外界感知的變化以及睡眠障礙、軀體不適等。有前驅期表現的人發展為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較大,這類人群被稱為是超高危人群,國外對這類人群的研究已經超過20年,有多個縱向研究發現在超高危人群中1-2年的隨訪期內轉化為精神分裂症的比例高達30-35%,有的學者也將此稱為輕微精神病綜合徵,對前驅期患者進行早期的診斷和治療。但在前驅期實施早期干預在多大程度上能預防精神疾病發生還是未知數,有待進一步研究來證實。


中華醫學科普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很嚴重的精神疾病,其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是十分清楚,從腦部結構分析看,患者存在有多種神經遞質功能異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羥色胺、穀氨酸。患者顳葉、額葉及邊緣系統存在腦組織萎縮,腦室擴大和溝回增寬。這些都與普通人不一樣。

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遺傳性,科學家們曾經做過系統的科研研究,從精神分裂症的家譜調查資料中發現精神病患者家屬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6.2倍,精神分裂症患者與健康人婚配,所生子女中患精神分裂症幾率為16.4%。如果夫妻雙方都是精神分裂症者,那麼所生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幾率為39.2%。所以一般不建議精神分裂症患者生育。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發病初期很容易和抑鬱症患者混淆,抑鬱症的發病一般都外在壓力導致,患者可以訴說自己的情緒變化,脈絡清晰。但是大部分精神分裂症的發病似乎毫無原因,他們突然會對人比較冷淡,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性格大變,從此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還會出現各種幻覺,比如幻聽、幻想,幻視、幻嗅、幻味,睡眠不好,經常會自言自語,還會多疑,總是覺得有人要謀害他,還會莫名其妙地大笑和哭泣。如果你和他交流,問他為什麼會如此,他往往無法表達,說不清楚為什麼?很多抑鬱症患者會主動要求治療,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期發病比較容易被忽視,如果你發現親朋好友突然性格大變,經常自說自話,要警惕其是否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科壇春秋精選


精神分裂為精神方面病症,此種病症越發展至後期,病情變更重,所以患具有精神分裂的人要於早期及時醫治。不過不少人於此病症早期大多發現不到精神分裂的出現,也就未能及時進行醫治。所以我們需知道精神分裂具有症狀,這才能夠及時發現此病,及時治療。

精神分裂初期症狀

睡眠:出現精神分裂症狀的人,睡眠開始表現下降,他們會存在入睡困難、且易被驚醒的情況。

情感:出現此病的人,他們的情緒有所變化,表現出情緒不穩定,如變冷漠、就對人、事表現不關心,平時的朋友,同事等不想與他們交往,很小的事也會導致發脾氣。

語言:此病症的人,在語言表達上變得單調、且患有此病之後,患者常會說些不符合現實話語,令人聽不明白。

敏感:精神分裂的人,初期還會於生活裡表現的比較敏感,認為別人會算計自己,不信任他人。與他人交談時,精神分裂的人於別人所說話語,會加以揣測,覺得他人所說為針對自己的。

性格:此病症狀表現還有,人的性格會大變,這也屬於前期症狀,且像無故的突然發笑,若因幻覺導致莫名發笑就要提高警惕了。

一旦出現以上類似症狀,不可盲目醫治。由於其他一些病症也許會也存在類似症狀,所以到底是否患有精神分裂,還要看醫院最終確診結果。醫院確診為精神分裂後,再進行醫治。需選擇適合的醫治方法。此病確診後及時進行治療。患病前期治癒效果還為較好的。


光線醫生


我是一個精神科醫生,經常會有非專業的人問我精神分裂症是個什麼樣的疾病,最開始幹這一行的時候,我告訴別人,精神分裂症就是一個人主觀和客觀不統一了,很多人聽不懂什麼意思,我就說,眼前沒有人說話,但是耳朵邊上聽見有人說話,在和自己對話,這就是主客觀不統一,主觀就是患者本人確實通過耳朵聽見了聲音,客觀就是聲音是不存在的,只有患者一個人能聽到,再如,一個人老是覺得周圍的人針對自己,別人吐口痰也會覺得是在針對自己,是在羞辱自己,別人正常聊天,也會覺得是在背後議論他,甚至覺得有人要害他、監視他等等,當時就有人笑了,這怎麼可能?這怎麼就不可能?有很多精神病患者發病時就是這樣的症狀,但是全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還有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初的表現就是自言自語,或者胡言亂語,自言自語的人往往感覺是在和別人說話,但是患者又是否認的,胡言亂語的人說話往往給人的感覺是不知道他想要表達什麼,再有就是一個人經常無緣無故的偷偷笑,問他原因又是否認自己剛才笑了。

當然這些只是大多數的表現,還有部分患者起病初,就是懶散、少動,不與人接觸,這個是和之前做對比的,一個人以前和正常人一樣,突然變得不修邊幅、不與人溝通、交流,常常發呆,吃飯都不主動,這個時候就要警惕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了。

該指導意見是由好心情平臺王亞剛醫生回覆的,如有相關問題,可以通過好心情app與王亞剛醫生溝通交流。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病因及發病機制並不明確的精神病,多起病於青壯年,常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調,病程多遷延。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明顯的精神症狀出現之前一般都會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的前驅症狀。最常見的前驅症狀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情緒改變:情緒波動、抑鬱、焦慮、易激惹等;

  2. 認知改變:出現一些古怪或異常觀念,學習或工作能力下降等;

  3. 行為改變:如社會活動減少或喪失興趣,多疑敏感,社會功能水平下降等;

  4. 軀體改變:睡眠和食慾改變,乏力,活動和動機下降等;

  5. 對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變。

    由於患者在其他方面基本保持正常,上面所列述的精神分裂症的這些前驅表現一般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給予一個“較為合理化的解釋”,所以說此時不太容易引起家屬的注意,一般患者在去醫院看病時病情均已發展到有非常明顯的症狀,如幻覺、妄想以及紊亂的言語和行為等。


大話精神


精神分裂症可以算得上是精神病科最嚴重的一類併發症,會導致患者出現多方面的社會功能損害,甚至難以進行正常的學習、工作、基本生活以及人際交往。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甚至某些患者持續否認自己精神異常,有時還會併發其他抑鬱或躁狂等,但是其最初,也就是首次發病前的一段時間內就已經存在感知、思維、言語、行為等多方面的異常,即前驅期。

接下來,給各位讀者簡要介紹下國外對於精神分裂症前驅期的最主要表現。

此期常見表現包括,猜疑、奇特想法、抑鬱、焦慮、情緒不穩、易激惹、記憶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對自我、他人及外界感知的變化以及睡眠障礙、軀體不適等。但是,我不得不很遺憾的告訴大家,這些症狀並無明顯特異性,但是,對於平時各種行為正常的,在與家人生活或是與同事工作時發現有以上異常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告知家屬,儘早去心理科甚至是精神科就診。

雖然有以上表現的人發展為精神分裂症可能性比較大,但是國外相關研究團隊對此進行縱向研究,使用一些診斷標準在普通人群中進行精神病發病風險的精神病轉化風險研究,結果發現,有以上前驅期症狀者在1-2年隨訪期內發展為精分的比例高達30%-50%。雖然轉變概率極高,但是早期實施干預是否對其轉變有抑制,暫時還是未知數。

本期答主:王逸程,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常見的重性精神病,病象都是變態精神障礙,具有感知,思維,情緒,意志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精神活動的不協調和脫離現實為特徵。通常能維持意識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認知功能會出現障礙,多起病於青壯年,常緩慢起病,病程遷延,部分患者可發展為精神活動的衰退。發作期自知力基本喪失。

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千變萬化,如同同一種樹也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不僅不同的病人症狀不一樣,就是同一病人,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時期也表現不一樣,但把握一些根本特徵,還是可以把這個病區別出來的。主要表現是精神活動脫離現實,在知覺、情感、思維及意志行為之間互相不協調及互相影響,而導致學習、工作、生活、社交等功能力降低或者喪失,原來的生活習慣等也變為異常。

感知方面,可能會有些幻覺,幻聽,幻視,幻嗅,幻味等等,感受到的聲音,圖像,味道等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或者根本是不可能感受到的,但自己卻堅信不疑。

思維方面,可能是不符合邏輯的,或者是脫離現實的病理性推理,得出一些不符合實際的結論,並深信不疑,有的答非所問,有的一片空白,有的含糊混亂,有的毫無意義,讓人無法理解。常會有一些妄想,如把現實中與他無關的事認為有關,或者有人要害自己,或者內心的想法都被別人知道了等等,毫無根據,不符合實際,但堅信不疑。

意志行為方面,有的動作雜亂無章,動機和目的不明確,讓人難以理解;有的不言不語,不吃不喝;有的機械刻板地重複一個單調無意義的動作等等,一般違背常理,正常人無法理解。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明志君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我們單位當年分配來一個小姑娘,人很文雅,長得也可以,平時還喜歡看書,大家相處和睦。

第二年的某一天,我們發現她有點異樣。她變得冷漠,有時你和她說話,她眼睛盯著你,卻不答話。

大概有半個月時間,她能完成工作,也不出差錯。但空下來,不和大家交流,邊看書,邊在書上畫各種記號,還自言自語。

我很擔心,坐她身邊,想開導她。

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天我對她說,你是不是碰到什麼不開心的事,別憋著,說出來讓我聽聽好嗎?

她頭也不抬,手裡拿著筆,在一行字下劃線,說:“這是李自成,這是林黛玉,這是慈禧太后……”

我被唬到了,這是一個正常人的表現嗎?

報告領導後,大家試著問她一些問題,她旁若無人,眼神發直,又淚水盈眶……

單位送她到精神病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經過治療,半年後又回來了,但沒過三個月,又復發,再住院……

出院後被家人領回家去了,我也沒有再見過她,也不知道是否好了?

這是我瞭解的“精神分裂症”的早起症狀,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2017.11.30.


吳萍吖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組最多見的疾病,在精神科的門診及住院部本病患者約佔就診人數的2/3。大多數患者在年富力強的青年時期起病,以25歲左右為最多,也有不少在15~40歲之間的少年和壯年時間起病,大多起病緩慢,少數呈急性或亞急性。

  病程多為冗長,從數月至數十年。如不及時治療常會反覆發作或遷延不愈。當疾病在高峰期,患者的工作、學習、生活、社會交往等均適應不良,客觀檢查發現情感、思維、意志行為的互相不協調,即精神活動有分裂現象。

  但患者對本身的疾病卻毫無認識,往往拒絕就醫,即使家人勉強將其帶至醫院,大多也不願意接近醫生,不願意訴述自身的感覺,都認為自己沒有病不需要診病更不需要服藥或接受其他治療。

  此時如果家人給以遷就,往往會使疾病拖延治療,拖延過久不治,會反覆發作或逐步發展為慢性,到了疾病的晚期則逐漸變為精神衰退,此時病者變成整日無所事事的徘徊或獨坐一隅,對任何人任何事物均不感興趣,漠不關心,不與親人來往,學習工作上毫無要求也沒有什麼打算,甚至連生活上必需要的吃飯、喝水、個人衛生等均需別人照料。

  所以精神分裂症把本來精力最充沛、對社會貢獻最大的黃金時代奪去了,除了患者本人健康受到了很大損失以外, 還給家屬及單位的同志帶來了精力上及經濟上的負擔,精神上帶來了痛苦。所以該疾病一當發現即應及時治療,以減少疾病的遷延與復發。在變態心理及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是最值得我們重視與研究的問題。

  精神分裂症的病象都是變態心理,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十分繁雜,可以說是“千變萬化”,不僅不同的病人症狀不一樣,就是同一病人,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時期也表現不一樣,但如能掌握其“萬變不離其宗”的要領,就可以把這個病區別出來。該病的主要表現是精神活動(也稱心理活動)脫離現實,在知覺、情感、思維及意志行為之間互相不協調及互相影響,而導致學習、工作、生活、社交等適應能力降低,因此常不能維持原來的學習工作能力,原來的生活習慣方式也變為異常。

  下面談談該疾病各時期的表現:

  早期表現

  大部分患者無明顯誘因下緩慢起病,許多病狀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最早被發現很多時候獨自呆坐似在思考問題,生活較前懶散,紀律鬆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常漫不經心,學習成績下降,與其談話話題不多,語句簡單、內容單調,逐漸對人冷淡,疏遠親人,本來很有興趣的事物也不感興趣。

1、單純型

  於青少年期緩慢起病,一般無明顯誘因,以孤僻懶散、冷淡、思維貧乏、意志缺乏為主要特徵,可有片斷的幻覺妄想,早期常有頭痛、頭暈、失眠、全身無力等神經衰弱症狀群,常易被誤診為神經衰弱。病程發展緩慢,往往短者l一2年,長者3—5年;因此早期易被誤認為性格或思想問題。如不及時診斷及治療,易逐漸遷延為慢性精神衰退。

  2、青春型

  在16~23歲的青春期起病,大多為急性驟起失眠興奮。行為紊亂、幼稚,常衝動打人毀物。情感不穩,無外界誘因而獨自喜怒哀樂變化無常,瞬間即轉變。思維明顯破裂,言語增多,無論唱歌或講話都是雜亂無章,可有片斷離奇的幻覺妄想。這種類型著重早期控制興奮症狀,如發展為疾病充分期則難以控制。此型大多呈反覆發作,發作多次後易趨向精神衰退。

  3、緊張型

  發生於青壯年,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以表情淡漠行為抑制為其主要特徵。初期言語動作明顯減少,發展至嚴重時呈木僵狀態,躺著不言、不動、不食,毫無表情,活象一個木頭人。但要警惕有時會突然解除抑制呈興奮狀態,突然起來打人、毀物、逃跑,常歷時短暫,又可轉回木僵狀態。此類型一觸預後良好,經治療後可完全恢復。

  4、妄想型(偏執型)

  青壯年起病,起病形式緩慢,早期為敏感多疑或間伴有聽幻覺,以後逐漸發展為妄想觀念,大多以被害、關係、誇大、嫉妒、疑病或影響等妄想。由於妄想及幻覺而影響其言行異常,但其情感反應常與思維內容及環境不協調,妄想內容荒謬脫離現實。病程發展較慢,早期尚能正常工作故不易被發現。常發展至影響工作生活,產生異常行為時才被發現有病。此型預後較好,經治療大多可痊癒,只有少部分會遺留性格改變,極少數逐激發展為慢性精神衰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