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禍起蕭牆(3)


公元424年5月,檀道濟到達建康,一切準備就緒。

這天是5月24日,還不知道大難臨頭的劉義符當天玩的很嗨;這夥計別出心裁,在宮裡賽起了龍舟,玩累了,當晚劉義符就睡在龍舟上。

他這邊兒睡得踏實;輔政大臣謝晦可是一夜無眠。

怎麼呢?

敢情檀道濟帶著準備搞政變的部隊當天都住他們家了。

這一晚上,謝晦跟炕上翻來覆去的烙餅,雞動啊!再看看睡他邊兒上的檀道濟,那呼嚕打的,山呼海嘯一般;謝晦長嘆一聲,罷了,到底是身經百戰之人,這心理素質,我不如他啊!

第二天一早天矇矇亮,,檀道濟收拾停當,吩咐一聲兒,出發;大隊全副武裝的軍隊便從謝晦他們家出來了;直奔皇宮而來。

閒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禍起蕭牆(3)

謝晦事先有準備,安排好了內線,檀道濟一到宮門,內線出來接應,一問皇上在哪兒,喏,御花園裡的船上。

部隊又悄無聲息的朝龍舟奔來。

一路之上,無人阻攔,檀道濟很快就找到了那座龍舟。

檀道濟一揮手,當兵的抽出刀就上去了,值更得宦官一瞧,剛問了句,你們幹嘛?

話音未落,便被宰了。

當兵的登上龍舟的時候,劉義符還在睡覺;宦官臨死前的尖叫把他給驚醒了;這夥計還真不白給,迷迷糊糊的從床上跳起來還跟那幫大兵打了起來,不過雙拳難敵四手,沒倆下就給當兵的摁在地上捆成了粽子;混亂中,他的手指還被砍掉了幾根兒。

檀道濟下令將劉義符抬著,並逼其交出玉璽,之後徐羨之召集群臣,大家異口同聲“恭送陛下回東宮!”

宋少帝劉義符就這麼戲劇性的被廢了。

廢帝行動順利完成,下一步就該商議冊立何人為帝了。

大臣中有人嘀咕了一句,劉義真。

徐羨之當即狠狠瞪了一眼,劉義真已經被廢為庶民,不可為主。

那立誰呢?

扒拉來,扒拉去,徐羨之選中了劉裕的三子,劉義隆。

於是廢劉義符為營陽王,趕去吳城;立劉義隆為天子,這就是宋文帝。

閒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禍起蕭牆(3)

一個月後,徐羨之派人去吳城殺廢帝劉義符,以絕後患。

劉義符你別看他當皇帝不行,身體可好,臂力過人,一看有人要殺他,小夥子邊打邊跑,想要衝出居所逃命;速度之快,可比博爾特,那幫殺手沒一個能追的上;堪堪跑到大門口兒,被事先守在這兒的其他殺手一門栓削到後腦勺上給幹趴下了,接著趕上來的殺手們你一棍子,我一棍子,劉義符就這麼被亂棍活活兒打死,年僅19歲。

殺了劉義符,徐羨之一不做二不休,又派人把劉義真給殺了,算是徹底絕了後患。

真絕了嗎?

數年之後,當他自己成為案板上的魚的時候,老徐同志才想起來,眼下的他打開了一隻怎樣的潘多拉盒子。

多說一句吧,劉裕臨死前拉著劉義符的手說:“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一輩子識人無數的老劉同志看走眼了,恰恰就是自己這個兒女親家將自己倆兒子都送上了不歸路。

這件事兒餘波未了,徐羨之等人廢黜並誅殺宋少帝一事,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頭兒,劉宋王朝君臣猜疑、骨肉相殘、動輒殺戮的歷史從此發端。

決定立劉義隆之後,徐羨之便打發尚書令傅亮親率朝廷百官帶著儀仗,前往荊州奉迎宜都王劉義隆。

劉義隆是武帝劉裕家的老三,就這麼稀裡糊塗的被‘皇上’了;這一年,小夥兒18歲。

18歲,懂事兒了該。

一見到傅亮,劉義隆放聲痛哭,一邊哭,一邊問他那倆哥哥是咋死的。這可給傅亮整的很尷尬;史載傅亮戰戰兢兢,魂不附體,汗流浹背,張口結舌,吭哧癟肚的也說不清楚。

想想也是,你們把人倆哥哥給殺了,又拿不出合理合法的理由;那能說的清嘛。

問完,一行人啟程回建康;打這兒就看出來了,劉義隆可比他那倆哥哥有心眼兒,上路之前劉義隆下令:他本人的警衛工作全部由他在荊州時指揮的部隊負責;跟著傅亮來的人,不論是官員還是軍隊,一律不得接近他的座艦。

等船到建康,徐羨之一行接到劉義隆,徐羨之瞅了個空子悄悄兒的問傅亮,“大王象誰?”

傅亮回答:“司馬師、司馬昭以上的人。”

徐羨之說:“那一定會明白我們的一片赤誠之心。”

傅亮苦笑笑,說,“恐怕未必啊。”

一問一答,看得出來這二位都心虛。

接下來,就是劉義隆走流程了,先去拜謁了老爸的初寧陵,又去太廟裡給列祖列宗磕了頭;最後在宮城的太極前殿,受皇帝的玉璽和綬帶,正式登基,這就是劉宋帝國的第三任‘領導核心’—宋文帝。

登基之後,劉義隆蕭隨曹規,很放權,但凡有大臣上摺子,劉義隆一律推給徐、傅等人處理;他本人啥事兒也不管。而且每次見到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幹完廢帝的差事之後又回北方守邊界去了。),劉義隆那叫一個客氣,禮貌周全,噓寒問暖。

但是,不知別人怎麼想,反正劉義隆越是這樣客氣,這幾位顧命大臣越是後脖頸子冒涼氣。

幾個人私下一碰頭,誰也猜不透劉義隆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最後還是徐羨之拿了個主意,現在檀道濟在北面,手握重兵;乾脆,謝晦你去荊州吧,西北兩面都控制在咱們手中,諒他劉義隆也作不出什麼妖來。於是徐羨之以朝廷的名義下令,讓謝晦趕往荊州,總掌軍政大權。

同是‘廢帝四人幫’的謝晦每天過的也是惴惴不安,一直擔心劉義隆會秋活算賬找他麻煩;現在有機會離開建康,自然是喜出望外;臨走的時候,他專門找來個心腹,閉門密談自己將來會是啥下場。

結果他這心腹很幽默,直截了當的說,您想混個自然死,基本沒戲。

謝晦臉兒當時就撂下來了,他那心腹倒也耿直,接著說,您也不想想,先帝託孤給你們幾個,那是多大的信任和臉面;本來廢黜昏君,冊立明主,這沒什麼錯兒;你們錯就錯在把人家倆兒子都給殺了,還繼續給老三當臣子。尤其是您謝大人,殺人兄長又做人臣子,帶著震主之威,又佔據了上游要衝,以古推今,您想倖免,可能性基本為零。

這可是大實話;可惜的是謝晦根本不信,這夥計覺得只要離開了建康,就萬事大吉了。

閒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禍起蕭牆(3)

先讓謝晦高興會兒,回頭有這哥們兒哭的時候;再說留在京中的徐羨之。

老徐同志的日子過的波瀾不驚,至少表面上看依舊風光無限,劉義隆每天還是任事不管,都推給徐羨之,而且隔三差五的不是賞點兒東西,就是叫進宮慰問一番;給外人的感覺,君臣關係相當和諧,並且徐羨之還是當家作主的。

但是,不管別人怎麼想,徐羨之自己卻是如芒在背;因為他看到,在客客氣氣、俯首帖耳的外表後面,是一個深沉、固執,懂得迂迴前進的皇帝;這樣的人,絕不會容忍長時間大權旁落——

劉義隆把從荊州帶來的人,不顯山不露水的都安插在一些關鍵崗位上;比如劉義隆的鐵桿兒王曇首、王華這兩人,同時被封為侍中,王曇首還兼右衛將軍,王華兼驍騎將軍;另一個親信朱容子,則被封為右軍將軍。

這還不算,在幾次給徐羨之黨羽加官進爵的同時,劉義隆暗搓搓的也塞了私貨:原豫州刺史劉粹(劉毅族弟)調任雍州刺史,驍騎將軍管義之接任豫州刺史,南蠻校尉到彥之進京任中領軍。同時,劉義隆給幾個弟弟也都提了職稱:彭城王劉義康進號驃騎將軍;劉義恭進號撫軍將軍,封江夏王;劉義宣為竟陵王,劉義季為衡陽王。

明眼人一打眼就能看出來,劉義隆一方面抓軍權,另一方面在加強宗室的力量。

徐羨之是明眼人,他也看出來了。

此時,檀道濟和謝晦都不在京城,徐羨之和傅亮一商量,這麼著下去,要麼咱再幹掉劉裕一個兒子,要麼咱被幹掉,就這倆下場,沒跑兒;怎麼辦?

最後二人一合計,唉,算了,咱們乾脆共同上表,將政權還給皇上吧。

傅亮其實也早就想這麼幹了,只是他跟徐、檀、謝是一個共同體,單獨辭職這話不太好說,因此徐羨之一提,傅亮立刻點頭同意。

公元424年,劉義隆改元,由宋少帝的景平二年變成元嘉元年。

這年元月,徐羨之、傅亮上表請辭;請求還政於上。

表章遞上去,被駁回,再遞,被駁回;三遞,劉義隆同意了。

老實說,這是徐、傅等人最好的,也是最後的脫身機會了。

但是,老話兒說的好,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徐羨之想撤梯子,有那不開眼的湊上來了——

徐羨之一看皇上同意了自己辭職的摺子,便回家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告老還鄉;這消息一傳開,徐羨之的侄子徐佩之,以及徐黨中的骨幹程道慧、王韶之等人找上門來了,苦勸徐羨之千萬不可丟掉權力,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幾輪兒下來,徐羨之招架不住,妥協了;他又給劉義隆上了封摺子,中心思想就一句話:我還想發揮餘熱!

這就是嫌自己命長了。

劉義隆接到這份摺子,倒也沒說啥,想回來就回來吧;職位、待遇照舊;徐羨之於是再次回到朝廷。

接下來一年多,雙方相安無事,劉義隆一邊兒悄悄的安插自己人,一邊笑裡藏刀的看著徐羨之等人給他幹活,就這麼到了公元425年11月,妥了,啥都準備好了,該亮刀子了。

公元425年11月,劉義隆突然下詔,建康部隊集結。

閒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禍起蕭牆(3)

幹嘛?

北伐!朕要奪回被北魏佔了的河南之地。

聖旨下達,滿朝譁然;大臣們紛紛上書勸諫。但劉義隆決心很堅決,所有的摺子一律留中,也不批覆;朕意已決,你們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看劉義隆態度這麼執著,傅亮忍不住了,他給荊州的謝晦寫信,皇上要北伐,誰勸都不聽;回頭皇上還會派人去你那兒徵求意見,該說啥你知道吧?

傅亮可不知道,劉義隆嘴上說是北伐,其實他的目標是西征謝晦!

不過,沒有不透風的牆,劉義隆整軍備戰,這麼大的動靜兒,謝晦留在京中的親信很快便寫信通知了謝晦。

這可腫麼辦?

謝晦趕緊把幾個親信叫來商量對策。

他手下的參軍何承天說,如果這事兒是真的,大人您可就麻煩了,皇上親率全國之兵討伐一個州,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

謝晦一聽,急了,你大爺的,當然是真的!叫你來是給我建議,不是給我意見!他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怎麼著,你的意思是我只有死路一條唄?

何承天說,那倒不至於,我這兒有上中下三策,上策,逃往國外;中策,您親率主力駐紮在夏口(現在湖北武漢),然後安排一個您信得過的人率軍駐紮在義陽(今河南信陽),再然後,您就可以跟皇上帶的中央軍試吧試吧,打的贏最好,打不贏,您可以從義陽方向北逃出境;下策,原地固守。

謝晦想了想,最後說,荊州乃兵家必爭之地,軍隊和糧食都容易補充,先幹一場再說。

決心定下了,下面就是選將;他讓衛將軍諮議參軍顏邵領兵先行,顏邵非常乾脆的,自殺了。謝晦又命司馬庾登之領兵,庾登之也很乾脆,撲通跪下:我辭職!

謝晦這個氣,看你們這幫慫樣子。

說歸說,畢竟領不打仗不是自己的長處,謝晦轉頭問其他將領,說誰能以三千人馬保護城池?

有個南蠻司馬叫周超,說我能!

謝晦這頭做好了迎敵準備,劉義符的消息很靈通,他也知道了。這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他,好得跟一個人似的。

劉義隆心想,謝晦,當初是我爹劉裕馬前的主簿,經歷的場面多了。要說能打過他的,我手底下還真沒有。獨有一人,可敵謝晦。

誰呢?

檀道濟。

想到這兒立刻吩咐:召檀道濟入京!

手下人一聽,皇上你暈頭了吧?那檀道濟當初就是廢帝的從犯,還和謝晦一起睡了一覺呢,您找他打謝晦?

劉義隆一笑,你們知道個腎;檀道濟雖是脅從,但並未參與廢帝之謀。謀略,是徐羨之、謝晦等人定的,檀道濟聽了他們的話,才幹下大不敬之事。此人是個實在人,只要我對他好言相勸,厚加賞賜,他定然也會聽我的嘛。

劉裕臨終前,對檀道濟的評價是:此人有才幹,但無遠略,不足為患;這話沒錯兒!

檀道濟,就是個職業軍人。

劉義隆顯然也看透了檀道濟的為人,因此他很有把握。

果真如此,檀道濟接到劉義隆的命令後,立刻趕回建康聽命。說這話兒是公元426年1月,一年半多以前,他也是這麼趕回建康的,那次是為了廢劉義符,這次卻是為了替劉義符報仇。

政治嗅覺異常遲鈍的檀道濟,既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最能打的將軍成了自己人,劉義隆當然不再擔憂。他馬上下令捉拿徐羨之、傅亮。傅亮潛逃不成,被擒殺,徐羨之知道走投無路,自盡。劉義隆又殺徐羨之兩個兒子,放逐傅亮的老婆孩子於遠惡之地,謝晦的大兒子尚在建康,也一併殺了,算是給劉義符、劉義真報了大半的仇。之後,令檀道濟發兵征討謝晦。

大軍準備停當,劉義隆還有點不放心,到底謝晦是老臣了,見得世面也多,檀道濟能馬到成功麼?於是他就問檀大將軍:你有何法破謝晦?

檀道濟別看政治頭腦不靈光,一說打仗,比誰都精,他說謝晦這個人,頭腦靈活,善於出謀劃策,想當年臣與他一同陪伴先主入關,十條主意,有九條可能都是他出的。這人的長處就是參謀軍機。但其長處也是其短。怎麼呢,此人長於謀略,但短於掌兵。他從來沒有單獨指揮過軍隊,也從沒有獨自經歷過一場戰鬥。一句話,是個好參謀長,但不是個好司令。所以我有十成的把握拿下他!

好,有這句話,妥了,去吧。

謝晦聞聽朝廷大軍來討,又得知徐羨之等被殺,勃然大怒,他舉兵三萬,打出大旗,清君側。同時還給劉義隆上了一道表,將這皇帝大罵一頓,豁出去了。他說徐羨之、傅亮忠貞無比,何故遭此毒手?我等三人若為了篡權,廢掉劉義符的時候,便早篡了,還把你給拉上來幹嘛?你怪我們殺了劉義真?若不殺他,你那皇位穩固麼?今日你成事了,卻來殺我,定是左右奸人構陷,等我發兵建康除惡!

老頭兒火了。

再說檀道濟,領大軍西行,他自領中軍,令諸將先行。先頭部隊到了荊州水域,遭到謝晦部隊的攔截。謝晦不愧是老臣,用兵有度,一戰破宋軍先頭部隊,宋軍驚怕,不敢向前,謝晦大喜,上書劉義隆:識趣的,自己將那些個害我等的奸黨除掉,我方退兵。

幾日後,探馬來報:不好了,檀道濟來了!

嗯?謝晦和檀道濟多少年的交情,彼此非常瞭解,他一聽這個消息,就是一激靈,手下人更是慌亂,剛剛小勝一場激勵起來的士氣,一瞬間沒了。

手下人就說,當初廢帝,以檀道濟鎮北方,謝晦鎮西方,顧高枕無憂,而今檀道濟反為皇帝所用,全部兵力都向西,斷無戰勝之理,還是早早跑了的好。

謝晦一聽,滿心不快,說你們與我一同去看看敵陣。

說著,領文武乘船入江,遠遠一望,只見江面上一張帆都沒有,稀稀拉拉的一些小船在遠處影影綽綽,呵呵,謝晦笑了,檀道濟未免託大,這點兵力,也來與我爭高下?不急於破敵,只需盡心防守則可。

閒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禍起蕭牆(3)

他把心放肚子裡,回去了。

等到了晚上,突然就聽城頭大亂,怎麼了!謝晦忙向城頭跑去,一看,買尬德,只見檀道濟大軍張起風帆,前後相連,不知有多少船隻,浩浩蕩蕩鼓譟而進,那陣勢,與白天看到的完全不一樣。

唉!謝晦嘆口氣,檀道濟用兵比我厲害。他白天故意示弱,隱藏起實力,目的就是要令我之兵將不戰自亂。

謝晦手下兵將本不願意與朝廷作對,又見檀道濟大軍無數,橫渡過江,登時軍心大亂,呼喊一聲,全軍逃散,謝晦制止不住,只要也跟著逃,不戰自敗。

不久,檀道濟等兵至江陵,謝晦左右散盡,只好與弟弟謝遯北逃。本來他是逃得出去的,但他弟弟謝遯太胖了,不能騎馬,謝晦兄弟感情還挺深,路上總是照顧弟弟,結果雙雙被俘,送到建康,被斬首於鬧市。

公元426年3月,謝晦兵敗被殺,謝氏子弟也被殺掉很多;至此,劉裕留下的四個顧命大臣,僅剩下檀道濟一人。

好了,沒有掣肘的了,劉義隆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治理他爹留下的這個國家;劉義隆乾的不錯,於此就不多贅述了。

在把國內調整的差不離兒,劉義隆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北方的河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