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中,王者固然值得大書特書;但小人物也有說頭兒,比如竺夔


閒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宋魏交兵(2)

西線暫時無戰事,拓跋嗣可沒閒著,他下令將軍叔孫建、娥清、閭大肥並同周幾,開始執行掃蕩青、兗二州的計劃。

這一網下去,撈著便宜了。

鮮卑騎兵突然殺向山東,可把山東的宋朝的官吏給嚇蒙圈兒了;原本劉裕滅了南燕,山東這兒也算有塊地盤兒,結果宋朝官員驟見鮮卑人殺來,紛紛棄城而逃,劉裕拼了命搶來的這點兒地兒,很快便都姓了拓跋。

沒等山東丟了的消息傳回建康,拓跋嗣突然發力,下令在西線跟宋軍對峙的於慄磾強渡黃河,同時命奚斤率5千騎兵沿黃河南岸繞過虎牢關西進,兩軍合力直撲洛陽。

歷史長河中,王者固然值得大書特書;但小人物也有說頭兒,比如竺夔

宋軍措手不及,節節敗退,先是竇晃不敵北魏大將於慄磾,被擊敗被俘;接著北魏軍直撲洛陽;公元423年1月,宋朝河南太守王涓之棄城而逃,洛陽失陷。

拓跋嗣戰前規劃的目標,到此基本上都已經實現。

有大胸弟可能會奇怪,山東的地盤兒丟了個七七八八,河南那邊兒被壓著打,劉宋帝國整個北部邊境一片狼煙,怎麼沒見建康派援兵呢?

事實上,南方派了援軍,而且領兵大將是赫赫有名的檀道濟和王仲德;不過這支援兵出來遲了。

怎麼回事呢?

就在北魏軍殺向山東,沿途各地宋朝官吏望風而逃的時候,鎮守東陽城(山東省益都)的青州刺史竺夔便向朝廷發出了告急摺子,等這份十萬火急的摺子呈到朝廷的時候,朝廷的大佬們立刻拉開場子,開吵。

不是吵救不救,而是吵先救哪個,河南在打,山東也在打,兩個戰場,先救誰?

吵來吵去,最後大佬們覺得河南如果丟了,向南還有荊州可以擋一擋;但山東如果丟了,那再往下就是江蘇了,蘇北到長江一路上無險可守,到了江邊兒也就等於到了建康,所以還是先救東邊保險。

於是劉義符下詔,派遣檀道濟、王仲德等人率軍北上。

可是,這一吵,時間耽誤了。

檀道濟還在路上,之前發出雞毛信的竺夔已經陷入了鮮卑騎兵的重重包圍——

北魏軍入青州,南朝的青州刺史叫竺夔,別看地盤丟了,他可沒走。

這位爺把逃難的青州民眾劃拉劃拉全部劃拉進東陽城;竺夔話說的清楚,進了城,咱們同呼吸共命運,人在城在;對於那些不願意進城的,竺夔也不強求,但有個條件,你們往哪兒逃都成,但走之前,請把家裡的糧食藏好,地裡的莊稼毀掉。

這招兒夠狠,魏將叔孫建大軍橫掃青州,正在興頭兒上,可沒兩天,下面的軍需官就來稟報,將軍,咱斷頓兒了!

叔孫建下令就地徵糧,當地百姓堅壁清野執行的徹底,毛兒都沒給他留下;北魏軍開始餓肚子了。

於是叔孫建一面向拓跋嗣求援,一面到處貼出尋人啟事,找誰?找竺夔。

叔孫建知道,青州的老百姓之所以不配合,背後一定有黑手,他要把幕後的黑手揪出來。

接到叔孫建的求援信,拓跋嗣這次沒開罵,他想了想,叫過一個人來,此人名叫刁雍;拓跋嗣說,聽說你們家跟劉裕有仇,綁過他是嗎?刁雍一拱手,有這事兒,不過那是我大爺乾的!

拓跋嗣哈哈大笑,你大爺的!現在給你個報仇的機會,朕派叔孫建進攻青州,百姓都藏了,東陽城池也還未攻陷;既然宋國忌憚你們家,朕現在就派你去青州協助叔孫建,好自為之吧!

這兒插個小倒筆,刁雍和拓跋嗣這段話是有來歷的,看過前文的兄弟可能有印象,劉裕起事的時候,他派手下諸葛長民去歷陽奪一個叫刁逵的官的兵權,結果事不機密,諸葛長民反倒被抓了,差一點兒掉了腦袋;後來劉裕起事成功,刁逵北逃,投奔了北魏。

這個刁逵,就是眼前這個刁雍的伯父,拓跋嗣嘴裡說的,你大爺的!

扯完蛋,拓跋嗣任命刁雍為鎮東將軍、青州刺史、東光侯,讓他前去青州協助叔孫建。不過這裡有個小細節,說明拓跋嗣對這個漢奸還是有戒心,別看封了刁逵挺大的官兒,拓跋嗣可一個兵都沒給刁逵,史書記載,讓其自己招募軍隊。

要不怎麼說鬼子可恨,漢奸更可恨!

刁逵很有效率,一路上招了好幾千人,而且到了青州,充分發揮帶路黨的作用,給鮮卑騎兵弄來了大批的糧食。叔孫建吃飽了飯,來勁了,此時他也探明瞭竺夔的所在,於是一聲號令,北魏大軍向東陽殺來。

歷史長河中,王者固然值得大書特書;但小人物也有說頭兒,比如竺夔

此時竺夔手底下,只有1500人,其中一半人還是羌族、蠻夷流民;叔孫建帶來多少人馬?

三萬騎兵。

3萬對1千5,20個打1個,這還不手掐把攥啊;因此叔孫建也沒太拿東陽城當回事兒,一路上趾高氣揚;來到城下,也不戒備,傳令下去安營紮寨,歇歇腳兒,明天進城。

呵呵,明天?黃花菜都涼了。

就在鮮卑人安營紮寨的當天夜裡,竺夔派遣司馬車宗率領五百人摸出了城,悄悄兒的進村兒,打槍的不要;待摸到魏軍營寨邊上,發一聲喊,便衝了進去,見人砍人,砍完之後,呼哨一聲,撤退。北魏軍一點兒準備沒有,瞬間被砍了個屍橫遍野,等他們明白過來,宋軍早跑沒影兒了。

還沒開打,就損失了幾百人,這讓叔孫建情何以堪,叔孫建這個氣,下令圍城!把城圍死了,叔孫建又命令手下,打造攻城用具,準備強攻。

咱上面說過,叔孫建這次帶來的都是騎兵,沒帶笨重的攻城戰具;而造攻城器械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因此叔孫建一面安排人加班加點兒幹活兒,一面又安排部隊每天出動騎兵繞城而行,試圖給城中軍民施加心理壓力。

幾天下來,叔孫建挺得意,瞧見沒,我們這麼多人,怕了吧?!

怕?

叔孫建太小瞧竺夔了,自打北魏軍開始繞城武裝遊行,竺夔每天也定點兒趴在城頭兒上看;看什麼?人竺夔在摸規律。

這天,竺夔覺得規律摸得差不多了,點手叫來了手下將領竺宗之和賈元龍:給你倆一個連(百餘人),去給我打個伏擊。

就給100多人,要在幾萬敵人面前打伏擊,膽兒小的想想腿都軟,人這二位爺二話不說,帶著一個連趁夜出城,找了個北魏軍嘚瑟的必經之路上潛伏了下來。一夜無話,第二天一大早,照例,魏將阿伏斤帶著一支騎兵又開始武裝遊行,待其走到跟前,竺、賈二將暴喝一聲,伏兵一躍而起;這通兒殺,300多鮮卑騎兵一個沒回去,都給剁成了餃子餡兒,這裡邊兒也包括帶隊的阿伏斤。

幾個回合下來,北魏軍吃了點兒虧,不過相對於3萬的主力來說,這點兒損失叔孫建還承受的起;這天,手下來報,攻城器具造好了。

叔孫建造的是什麼東東?

蝦蟆車。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有句話“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蛤蟆車就是這‘轒轀’的異稱。這東西可厲害,它可以根據目標城池的高度分幾層,最下面是四個輪子,由士兵推著前進,輪子上邊兒的主體建築中,最底下那層可以攜帶土方(填壕溝或者護城河)躍障,也可攜帶攻城槌直接撞擊城門或城牆;車子中部可以裝10名攜帶雲梯的士兵,一旦車子接近城垣,這些士兵便可豎起雲梯直接攻城;車子上部,也可裝士兵若干,這部分人是神箭手,專司負責向城頭射箭,壓制對方火力。最上面,是頂兒;由堅實的粗木製成,上面再覆蓋上浸了水的牛皮,以抵禦城頭的弓箭。

歷史長河中,王者固然值得大書特書;但小人物也有說頭兒,比如竺夔

這玩意兒堪稱古代的坦克和步戰車的結合體,而且還是特大號兒的。

不過,這玩意兒有兩個缺點,一是太重了,不論是行軍還是攻城,用上它,速度是甭想了。二是,這東西純實木的,怕火燒。

現在,叔孫建眼前就擺了這麼二十幾架蛤蟆車。

看著眼前的大殺器,籠罩在叔孫建心頭的陰霾一掃而光;這夥計來精神了,攻城!

北魏軍隨即推著這大傢伙,緩慢但堅決的向東陽城城牆逼近。

城裡的竺夔幹嘛呢?

四個字,嚴陣以待。

在歷史長河中,竺夔這個名字實在是不起眼,但這絕對是為牛叉兒的爺。懸殊的兵力對比,未知的援兵,都沒有動搖竺夔抵抗的決心;而且就憑他手裡的這1千多人,積極搶攻,一度打的北魏軍都不敢臨城紮營。現在,看著如怪獸一般的蛤蟆車越來越近,竺夔下達了東陽攻防戰中的第一道命令:進地道。

這啥意思?

敢情就在之前不斷騷擾北魏軍的同時,竺夔動員城中百姓大搞土建,在城外挖了4條壕溝,最近一條離城牆僅兩丈;在城內沿著城牆也挖了一圈兒壕溝,城內外的壕溝通過地道連接起來。

隨著竺夔一聲令下,300敢死隊下到了地道之中,沿著事先測好的方向,悄無聲息的摸到了北魏軍的背後。

衝出地道口一看,鮮卑兵正使出吃奶的勁兒撅著腚向前猛推蛤蟆車;這就甭客氣了,宋軍敢死隊衝上去就砍;北魏軍被砍倒一片;不過這次突襲太扎眼了,蛤蟆車後面跟著的魏軍主力見狀蜂擁而上,宋軍敢死隊也戰死不少人。

城頭的竺夔一見要吃大虧,立即發出信號,敢死隊又鑽進了地道回到了城內。

沒了干擾,很快,北魏軍填平了城外的3條壕溝,東陽城只剩下離城牆最近的那條壕溝還沒被破壞;此時北魏軍已經進入了宋軍弓弩的射程之內,城頭上宋軍弓弩齊發,蛤蟆車中北魏軍的弓箭手也還以顏色,雙方開始激烈的對射,不斷有士兵被擊中倒下。

此時蛤蟆車離城牆越來越近了,近到揮起的攻城槌已經可以撞上城牆了;竺夔遂命人將事先準備好的磨盤穿上繩子從城頭拋出,這高空拋物端的厲害,一砸一片,好幾架蛤蟆車被砸毀。

歷史長河中,王者固然值得大書特書;但小人物也有說頭兒,比如竺夔

造蛤蟆車的成本太高,可竺夔那邊兒那些大磨盤可都是能重複使用的;眼瞅著蛤蟆車一輛接一輛的被砸毀,後面觀戰的叔孫通心疼了,這夥計下了一道讓他絕逼後悔到要撞牆的命令——把蛤蟆車撤下來,集中修繕。

叔孫通的命令很快得到了執行,蛤蟆車被拖離了前線;取而代之的是幾座瞭望射擊的高樓。

這麼一來,東陽城的壓力頓時小了很多。

你想修好了撞車接著來打我,門兒都沒有;竺夔當天晚上就把突擊隊派出去了,宋軍使用僅存的那條壕溝冒出地面,趁著夜黑風高,接近了魏營;要說叔孫通純屬記吃不記打,宋軍偷營到這會兒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魏軍次次中招;這次也不例外,外圍也沒設警戒,宋軍輕而易舉的就接近了北魏軍存放蛤蟆車的地方,他們把準備好的大繩子一頭兒綁在撞車上,另一頭兒,1、2、3走你,只聽咔嚓一下,拽倒一輛;然後照葫蘆畫瓢1、2、3、4,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這麼一口氣兒把殘存的蛤蟆車又給毀了好多輛,然後宋軍拍拍屁股,又順著地道回到城中。

那邊蛤蟆車被毀,叔孫建還不知道呢,一覺醒來,準備攻城……

我去!我的車,我的車怎麼躺了一地?這是誰幹的?

叔孫建氣迷糊了要,這事兒除了城裡的竺夔還能有誰;他也不管了,讓人收拾收拾,看還有哪些能用,兒郎們,給我推著,上;後退者,斬!

嚴令之下,北魏軍瘋了一樣撲向東陽城。

這麼豁出命的攻了好幾天,見效果了;城裡竺夔手下的將士雖然頑強,但到底人少;北魏軍車輪戰,城中勇士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更遑論睡覺了;因此戰鬥力銳減。

這天,在叔孫建嚴令督戰下,北魏軍利用僅剩的幾輛蛤蟆車把東陽北城城牆撞塌了三十多步;竺夔知道東陽城破,也就是這一兩天的事兒了;不過他可不知道,有一支部隊,正在星夜兼程趕來馳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