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更多榆次相關文章和視頻請關注“如蟻人生234”頭條號或“故園音畫”微信公眾號。

50年代是一個社會百廢待興,人們滿懷革命激情,嚮往幸福生活的年代。作為70後的筆者,雖未經歷過那個年代,但是,當看到那一張張模糊、褪色的榆次老照片時,仍不禁感慨萬千,彷彿已置身於那個火紅的年代了。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49年晉華職工慶祝解放

1949年10月1日 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喜訊傳到榆次,人民無不拍手稱快,歡呼跳躍,榆次縣城北門和南門城樓上、南北大街上貼滿歡呼新中國誕生的標語,城鎮鄉村鑼鼓震天,彩旗飄揚,榆次縣城鄉出現了活躍歡騰的新景象。10月3日下午,榆次縣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暨響應國際和平鬥爭日示威大會。中共榆次地委、榆次專署,中共榆次縣委、縣民主政府及各機關、廠礦、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人民群眾1.3萬多人參加了大會。首先鳴禮炮、高奏義勇軍進行曲,接著榆次縣長王鴻崗宣佈大會開始,並講了大會的意義,宣讀了新政協的幾項決定。接著是榆次專署專員範新三講話,他講述了新中國誕生的偉大意義,表示了全區人民遵守“共同綱領”,擁護新政協,努力建設新中國的決心。榆次縣工會、婦女、農民等各界代表紛紛發言。會後萬人列隊遊行,遊行隊伍威武雄壯浩浩蕩蕩,一面歡呼一面搖著彩旗,向榆次市區主要街道行進。秧歌隊的歌舞聲、鼓掌聲響遍大街小巷。

在隨後的五十年代,榆次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50年的晉中體育場

1950年晉中體育場建成,1951年5月1日,上海國營經緯紡織機械製造廠在榆次縣郭家堡村西動工興建。1954年8月1日,正式建成投產,紡織工業部部長蔣光鼐等參加了典禮儀式。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54年經緯廠開工慶典

1953年開始 ,榆次縣的教育事業開始發展起來,1952年只有中學1所,1955年增至3所(榆次一中、榆次二中、張慶中學),青壯年文盲由建國初的84%下降為64%。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54年一中建成的排房教室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54年文廟改建的二中

1955年,榆次市南北大街、西順城街首次安裝白熾路燈,糧店街建成的醫藥門市部,1956年春天,榆次城內幾名復轉軍人和技術人員、幹部、工人開創城市供水業。他們利用舊城牆拆下的磚和一眼“日偽”留下的管井,建成一個8米高的水塔,安裝了水泵和水管,開始向大街上部分市民供水。這是榆次最早的自來水,預示著將要告別幾千年來的站在井口用吊桶打水的歷史。到1957年,供水量擴大到滿足4條街居民用水。同年,順城街路北建成職工醫院。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55年建成的糧店街醫藥門市部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56年建成,1984年更名的職工醫院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56年建成的自來水供水點

1957年工人文化宮建成。1958年糧店街建成的百貨商場、副食店,人民飯店建成。同樣在五十年代,對城市進行大改造的過程中,1955年,用廢棄城牆磚鋪設了順城街的路面。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榆次城池包括城牆和城門都逐漸消失了。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57工人文化宮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58年建成的糧店街百貨商場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58年建成的糧店街副食店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1958年建成的人民飯店

不同年代的人們,因受當時的歷史客觀條件所限,發展觀和思想觀念不可避免地存在歷史侷限性。那個年代,從政府到個人,都在盡最大努力“滿足當時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同時也大量破壞了今天看來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今天的我們無法苛求前輩們行事完美,但對現存的古代遺蹟更應當倍加珍惜。

老照片中的榆次50年代

50年代殘存的城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