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繡娘」的湖北漢繡大師

黃春萍從三四歲就拿起繡花針,一拿就拿了四十多年。如今,黃春萍憑藉四十年多精益求精的技法,成為湖北漢繡傳承人。

不想當“繡娘”的湖北漢繡大師

黃春萍在創作

漢繡源於楚繡,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屈原的《楚辭·招魂》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楚宮絲織品圖畫,“翡翠珠被,爛齊光些。蒻阿拂壁,羅帳張些;纂組綺縞,結琦璜些。”跟其他繡種相比,漢繡色彩鮮豔,,對比度強,層次分明,繡品有富麗堂皇的效果。題材主要都以吉祥為主,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不想當“繡娘”的湖北漢繡大師

黃春萍漢繡作品《楚風》

對黃春萍而言,刺繡就是一個繪畫的過程,以針代筆、以線潤色,用漢繡數十種針法,把不同的絲線完美融合,創作出一幅幅傳世之作。繡了幾十年,黃春萍不甘於當一個傳統的“繡娘”,她認為漢繡應該成為湖北人的一個文化自信點。為此,她整理了自己三十多年的創作心得,繡法經驗,準備推出漢繡教程。在黃春萍看來,她耗了一生的精力做了這一件事,她希望她的學生能吸取她的經驗,在短時間內掌握這門技法。

不想當“繡娘”的湖北漢繡大師

針尖上的守望者

傳統工藝的傳承,艱辛而又殘酷。現在肩上的擔子更重,事物更繁忙,黃春萍也保持著每天十多個小時的繡量,她說“藝術的發展它沒有止境,必須要精益求精、一絲不苟,才對得起漢繡傳承人這份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