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坑多少大亨都不可怕,马云王石这样的超级企业家不是白来的

你听过很多马云是怎么成功的道理,但是用到自己身上却不得其法?你大概齐也知道通货膨胀是怎么回事,但是把它用来给自己与家人们进行消费规划的时候,却不知如何入手?其实不论商业蓝海有多深,不管企业家有多出名,他们显露的光辉都是很常识的商业规律,正所谓共性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它当然也适用于大多数,更能讲得清楚道得明白。

今天我们将通过两本书《做马云的下一个对手》《只有一个王石》的创作过程再现实录,来一场生动的商业知识普及方法珍藏课,告诉大家怎么更多更好发现商业规律,怎么表达商业智慧,让它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贾跃亭坑多少大亨都不可怕,马云王石这样的超级企业家不是白来的

“怎么表达”这个背后的简单复杂你都不要猜 这两本书是两个文体的尝试。

《只有一个王石》是把一个企业家争取能写到多深就多深。2004年我写作出版的第一本关于王石的图书《王石是怎样炼成的》,初稿是40万字,后来考虑到大家的阅读接受量,减到了20万字。

我是从1994年3月30日开始跟踪观察王石和万科,可以说对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了,90年代前期的万科很多资料我收集的比他们官方自己有的还要多。

《只有一个王石》这本书的写作,我重点就是不断做减法,因为篇幅有限,比如从50万字中把最关键的内容抽出来,组合成不同章节;再按照现在读者的习惯,把里面很多大量的细节和故事拿出来,以节省阅读时间,同时以后等时机合适再创作一个更完整的版本。

贾跃亭坑多少大亨都不可怕,马云王石这样的超级企业家不是白来的

这本书最后定稿才是20万字左右,但它是对一个人物纵深的呈现,我希望它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写法,比如关于王石该有的内容在书里面都有了;他自己的传记里面没有的内容在这本书里也有了;对于一些人们对王石的习惯性观点,这本书里还提供了第二种第三种不同看法。这是本书的一个主要特色。也就是让大家读到一个更完整,更客观或者说更丰富的,并且离王石本体更接近的企业家王石。

财经、经济、商业不是富士山春图用来欣赏的,它一定要有用

一个财经文本写作的尝试,它和创业一样也是讲究独立自主创新的,它也可以很精彩到意想不到,比如精选一些企业家人物,把他们最光辉灿烂的15分钟定格出来,再对应一个大家都关注的东西,从而产生化学作用的构思尝试,也是向读者展现能让他们真正受用的企业家人物的方式。

贾跃亭坑多少大亨都不可怕,马云王石这样的超级企业家不是白来的

就好比是另外一本书《当和尚遇上钻石》里面的提示,跨界的相遇,成果可能会更丰富,它可能会由一个简单的财经人物,变成一个扩大的社会现象,它会跟读者有一个互动。

移动互联网时代,互动很重要。我一直希望书是一个活的书,而不是一个死的书,它能够足够开放。也就是我们谈马云是为了学马云,而不是为了欣赏一个关于马云的纪录片,不能说是像欣赏一幅古代的名画,比如说康熙的耕田图那样,我们还是需要看后读后获得一个现代与时俱进能应用的东西。这样才能让真正有观点、有内容的财经知识走向大众,拥抱老百姓,从一定意义上说也算是将商业智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贾跃亭坑多少大亨都不可怕,马云王石这样的超级企业家不是白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