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土壤连作障碍的原因

一、土壤连作障碍的概念

土壤连作障碍是指连续在同一土壤上栽培同种作物或近缘作物引起的作物生长发育异常。症状一般为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品质下降,极端情况下,局部死苗,不发苗或发苗不旺;多数受害植物根系发生褐变、分支减少,活力低下,分布范围狭小,导致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下降。

解析土壤连作障碍的原因

连作障碍在植物科属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易发生连作障碍的作物集中在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葫芦科和蔷薇科,而多种禾本科粮食作物如麦类、水稻和玉米,连作障碍不明显。

二、土壤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

1.土壤养分亏缺。由于长期的作物连作,会导致土壤中某种养分数量极低,另一种养分数量极高,进而导致土壤各种养分失去平衡,从而表现为土壤养分亏缺。

解析土壤连作障碍的原因

2.土壤反应异常、性质恶化。长期种植某种作物会导致土壤pH值朝着某一个极端方向发生变化。

3.来自植物的有害物质。某些作物可通过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和作物残茬腐解等途径释放一些物质,对同茬或下茬同种或同科作物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这种现象叫自毒作用。多年连作,势必引起的自毒作用越来越明显,连作障碍就会出现,连作时间越长,障碍越严重。

解析土壤连作障碍的原因

4.土壤微生物发生变化。由于连作,形成了特殊的土壤环境,使固氮菌、根瘤菌、光合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菌根真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而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特别是保护地蔬菜和复种指数最高,一年四季不歇地,病虫害源不断积累,导致土传病害发生较重,而且发现很多新的病源菌导致的病害发生,形成了近年来的"用药不治病"的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