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考證三則:帝王身世之謎

秦始皇身世

司馬遷作《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後又於《呂不韋列傳》中說:不韋取邯鄲美姬與居,知已孕,乃獻予莊襄王,懷胎十二月而生始皇帝。這是前後矛盾,互相歧義,始皇的身世變成了一個迷。

現嘗試考證如下:始皇九年,誅嫪毐,囚太后於雍,次年廢相國呂不韋。始皇曆數不韋的罪過,其中說:“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不韋因而恐懼,飲藥身死。十九年,太后薨,與莊襄王合葬茝陽。這說明秦始皇本人絕不認呂不韋為父。

太后當初是呂不韋的美姬,嫁給莊襄王前,是否有孕,隱私極深,莊襄王尚且不能知,傳聞始皇是呂不韋兒子的人又怎能知道?況且太后先懷胎二個月,再嫁於莊襄王十個月,前後懷胎一年方生下始皇,可信度能有多大?這說恐怕跟“始皇帝死而地分”、“亡秦者胡”之類秦世的謠言類似,太史公著史的時候採以存異而已,不可信。

歷史考證三則:帝王身世之謎

牛繼馬後

房玄齡監修《晉書》,《元帝紀》裡開頭先說:“元皇帝諱睿,字景文,宣帝曾孫,琅邪恭王覲之子也。”同一篇本紀末尾又說:“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雲。”

到了《后妃列傳》它又寫道:“(夏侯)妃生自華宗,幼而明慧。琅邪武王為世子覲納焉,生元帝。”這是忽而說元帝是司馬覲的子,忽然又說是牛氏的私生子,冒姓司馬,前後互相矛盾。

案“牛繼馬後”的說法本於沈約的《宋書》及魏收的《魏書》,唐人劉知幾著《史通》,裡面論證道:“沈氏著書,好誣先代,於晉則故造奇說,在宋則多出謗言。”“魏收黨附北朝,尤苦南國,承其詭妄,重以加諸。遂雲馬叡出於牛金,劉駿上淫路氏。”這是公論。

《晉書》疏於考辯,嚴於避諱,這是它一貫的筆法,也是最大的缺陷。趙翼《廿二史札記》說:“採異聞入史傳,惟《晉書》及《南北史》最多。”《晉書》稱元帝司馬叡出於牛氏之後,這跟志怪異聞相類,不足信。

歷史考證三則:帝王身世之謎

元順帝身世

宋濂主修《元史》,其書記載文宗弒殺其兄明宗而復帝位,明宗有兩個兒子,長子即元順帝,幼即元寧宗。

《文宗本紀》說至順元年,順帝乳母跟文宗說:明宗生前,一直說順帝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於是文宗命令翰林把這件記下來,藏於史館。文宗駕崩,皇后想要繼承文宗的遺志,傳位給明宗的兒子,卻立次子寧宗而不立長子順帝。寧宗繼位數月即崩,燕鐵木兒又請立文宗太子為帝,文宗皇后不許,這才千里迢迢去廣西迎接順帝入宮承繼大統,尊文宗皇后為太皇太后,許諾順帝死後把皇位傳回給文宗的太子。

《順帝本紀》記載:至元六年,順帝下詔,數文宗弒其父之過,又說:“文宗私圖傳子,乃構邪言,謂朕非明宗之子。”於是撤去文宗廟主,削除太皇太后的鴻名,把她囚禁在安州,又流放文宗的太子燕帖古思於高麗。從這以後,順帝是否是明宗兒子,變得撲朔迷離。

順帝認為文宗想要立自己的兒子才構言說他不是明宗的親子,那麼為何文宗駕崩後,皇后屢立寧宗與順帝而終不立燕帖古思?

歷史考證三則:帝王身世之謎

現在考證如下:至順元年,文宗說順帝不是明宗的兒子,群臣遂屢請立文宗的長子阿剌忒納答剌為太子,文宗以其年幼為辭,不允。次年十二月才立之,阿剌忒納答剌為太子僅一月而暴卒。文宗一向迷信佛法,經常命帝師率西僧在宮中做佛事,報應之說,瞭然於胸。所以《庚申外史》才說文宗臨駕崩,懼地下若逢明宗,無以塞責,遂遺詔必傳位於明宗之子妥懽帖睦爾(即順帝),這是文宗初志和晚年的遺囑。

後來燕鐵木兒藏匿文宗的遺詔,先立寧宗,寧宗早死,又欲立文宗子,奈何太后不肯,方立順帝。順帝非明宗子之說正出於文宗,若《庚申外史》屬實則已辨明矣。後之元朝野史遂多立異說,甚至有說順帝既非明宗子,乃南宋恭宗的私生子。宋亡後,恭宗駐甘州學佛,納女生順帝,元明宗過甘州,見順帝,“大喜,因求為子,並其母載以歸”云云,荒誕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