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戒菸:臨牀實踐的簡要建議

許多人因精神問題想戒菸,但精神科醫生和社會工作者通常不會開處方藥物來幫助他們戒菸,或是設立針對性的戒菸服務。“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比正常人平均要早死25年,其中吸菸是一個很大的因素”,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Li-Shiun Chen說。“吸菸對我們的病人來說是一個普遍而嚴重的問題,儘管吸菸率在普通人群中有所下降,但在這個弱勢人群中吸菸率仍然很高。”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戒菸:臨床實踐的簡要建議

在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中,菸草使用率是一般人群的2-4倍。超過一半的雙相情感障礙(BD)患者吸菸,菸草是他們消費最多的濫用物質。與不吸菸的BD患者相比,吸菸的BD患者存在更嚴重的症狀、快速循環的頻率更高、自殺風險更大、更多的住院時間、更差的生活質量;而且,他們心血管和呼吸系統死亡率分別是一般人群的2倍和3倍。

菸草使用是雙相障礙吸菸者死亡的主要可預防因素,並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還會影響藥物和心理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在日常護理中解決這個問題。

研究目的

(1)描述和量化吸菸的患病率,以及如何處理在社區環境中研究的雙相障礙患者的代表性樣本;(2)基於理論模型瞭解吸菸雙相患者的動機水平;(3)評估提高患者動機水平的3A(Asks,Advises and Assesses)簡短干預的有效性;(4)確定可能影響干預成功幾率的社會人口統計學,臨床或吸菸變量。

研究方法

該研究持續了6個月,在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4個省(科爾多瓦,格拉納達,哈恩和馬拉加)的8個衛生中心進行。 該研究得到了科爾多瓦雷納索非亞大學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的批准。

根據3A的建議,進行了一項簡短的戒菸動機干預(Ask-你吸菸嗎?,Advice-以明確、堅定和個性化的方式讓患者戒菸,Assess-你是否願意戒菸)。干預分為3期(基線,第2周和第4周)每次不超過10分鐘,總持續時間30分鐘。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接觸是面對面的,第二週通過電話聯繫。為了儘量減少觀察者之間的差異,這三種干預都是由同一專業人員(精神病學家或護士)在每個中心進行的。

在基於3A的短暫干預之前和之後,對吸菸者進行評估,並將其分類為 “變化階段”(Stage of Change,SOC)和“準備改變”(Readiness toChange,RTC)。採用多元線性迴歸分析他們的RTC進展情況以及不同變量(藥理學治療、精神病症狀史、當前焦慮症狀、戒菸意願、戒菸自我感知能力和認知功能的主觀感知)的獨立效應。

結果

212例確診為雙相障礙的穩定患者中,當前吸菸者(n=101;47.6%)被納入干預階段,在這些患者中,男性比例較高,婚姻狀況離婚、失業和殘疾患者以及合併精神疾病的患者較多。而在教育水平、疾病持續時間、精神病症狀或接受藥物治療方面沒有差異。

干預組中,吸菸行為的平均起始年齡為18.9歲,平均每天18.1支,持續28.5年。這些吸菸者中有16.8%的人對尼古丁有很高的依賴性(FTND> 7)。

80.2%的患者完成干預和隨訪。在基線時,75.2%的患者正在考慮戒菸,在短暫干預後,30.9%的患者進入SOC階段,並觀察到RTC水平顯著升高(53.3 vs 59.3, P=0.019)。

知覺的認知能力(β=-0.35;P=0.002),願意戒菸的程度(β=0.32;P=0.008),自我感知的戒菸能力(β= -0.30;P=0.012),患者的年齡(β=-0.72;P=0.004),開始吸菸的年齡(β=0.48;P=0.022)和吸菸年數(β=0.48;P=0.025)都是影響短期干預後改善機會的顯著因素。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戒菸:臨床實踐的簡要建議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戒菸:臨床實踐的簡要建議

該研究可以說明,在BD患者中實施簡短的反煙干預具有一定的成效,它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第一步,為更多針對產生變化的特定干預措施鋪平了道路。研究通過一項經過驗證的調查(COBRA問卷)來評估神經認知因素。然而,神經認知功能的主觀感知並不總是與神經心理測試的客觀表現相關聯,這仍然是一個爭論的問題。

最後,在針對BD的吸菸者進一步的研究中確定動機/節制的預測因素,可能有助於設計出治療尼古丁成癮的新方法。認知和功能修復等干預措施已被證明對雙相障礙有效;此外,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針對BD患者的戒菸計劃可以考慮到神經認知功能障礙的潛在限制作用,以提高他們戒菸的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