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積食與消化不良的具體表現是怎樣的呢?怎樣護理比較好?

藍落恩慈


“消化不良”“積食”本身不是一種病,而是食物不能被消化系統順利消化時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症狀,不同情況也程度不同,但一經發現就應儘早扼殺於搖籃中。

最常見的積食表現是:

1、舌苔厚膩,有的是全部變厚、有的只有中間變厚

2、口臭,口氣難聞,難聞程度由積食的程度決定

3、食慾下降,有的寶寶沒有胃口,不想吃東西,往往是因為食物堆積在胃部。這個階段多是處在積食初期,不需用藥,讓寶寶適當空空肚子即可。

4、腹部脹滿,肚子鼓,睡覺不踏實;

5、噯氣,也就是打飽嗝、打嗝

6、嚴重的會嘔吐,一吃東西就吐,有的會腹瀉

7、大便幹、硬,特別臭,有酸腐的味道,像臭雞蛋一樣

8、免疫下降,易發燒感冒

9、往往容易手心發熱,甚至出汗

如果是6個月以內純乳類餵養的寶寶,消化不良的表現會有大便帶奶瓣、大便酸臭、有泡沫、脹氣、不愛喝奶、吐奶、拉肚子等等。

以上是比較常見的積食和消化不良的表現,如果不馬上改變飲食習慣的話,積食就會傷到脾,將會嚴重地影響營養吸收,孩子會發育遲緩、面黃肌瘦,不愛吃飯,經常煩躁啼哭,晚上睡覺不安穩。

首先推薦幾個簡單的食療方法,只要孩子一發現有積食和消化不良的苗頭的時候,就可以喝下面的食療方:

1、白蘿蔔水

白蘿蔔含芥子油,可促進腸胃蠕動,適合大便幹、腹脹、有口氣等,可把白蘿蔔切成塊,放在鍋裡兩碗水煮成一碗水即可。

2、山楂水

山楂可消食化積,主要用來消化肉食,給寶寶喝不可以泡太酸,建議至少一歲以後再喝

如果寶寶脾氣大,腹部脹滿,上述方都可加

3年以上陳皮一起熬水喝,陳皮含溫和揮發油,可促進消化液分泌,理氣健脾之功。

3、焦米湯

大米炒焦黃後煮稀飯,水多些,米煮熟,主要喝湯,一天3次。把大米放入鍋中用文火炒成淡黃色,聞到焦米香時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過焦。 焦米湯主要針對積食腹瀉情況,焦米有燥性,如果積食便秘或大便幹則不合適。

如果積食嚴重一些,藥店有大山楂丸,還有保和丸和王氏保赤丸,保和丸、大山楂丸等都是消食導滯藥,不是健脾藥,不可一直吃很久,小兒病辨證對了一般用藥兩三天症狀就會得到改善(包括大便好轉等),如果無改善說明不對症應停藥。脾胃虛弱、經常反覆積食、經常腹瀉的小兒積食,應慎用消食藥物,請諮詢中醫辨證處理。

古代名方可選擇焦麥芽+焦山楂+焦神曲+炒雞內金,再加一味陳皮也很好。兒童每樣藥用6-10克,具體多少根據孩子年齡和積食程度自行決定。

雞內金就是雞胗裡面的一層膜,是雞肉的一部分,雞內金是比較神奇的東西,它具有消積化食的作用。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吃的食物,而且還不是讓您直接都吃了,而是熬水,喝這個水而已。

【小兒推拿調理積食方案】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內火盛,感冒生”,及時滅火寶寶就不容易感冒。如果寶寶在平時的飲食中油脂、各種零食攝入過剩,都可以形成“內火”,內火造成免疫功能低下,遇到外寒或感冒病毒,就會容易引發感冒。

調理思路以消食導滯為主,如果媽媽奶奶喜歡小兒推拿,但不會操作手法,可以私信我輸入積食保健手法,看視頻供參考哦~

清大腸5分鐘

清利腸腑、除溼熱、導積滯,多用於治療便秘、食積等症。用一隻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橈側緣,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螺紋面從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揉板門5分鐘

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於防治食積、腹脹、食慾不振。位置在掌面大魚際肌,重按有痠麻感,為胃全息反應點。

推四橫紋10分鐘

用拇指橈側緣或食、中指螺紋面,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為推法,為改善積食等問題的要穴之一。

清天河水10分鐘

下推七節骨3分鐘

向上推溫陽止瀉並治脫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用一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外側緣自上而下直推,約100-300次。 作用:

捏脊9遍清積滯

其實,除了預防積食,媽媽們也需要多學習一些保健的小兒推拿手法,比如,對體質虛弱的寶寶,堅持每天運運八卦行氣化溼,揉揉二馬實現陰陽雙補,推推脾胃穴位健脾和胃,捏捏脊強健體質等,都對孩子的免疫能力和自愈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切記:積食預防為主,尤其是幼兒一定要少吃肉!一定要少吃肉!一定要少吃肉!喜歡就關注我,張家綱老師專心專注小兒推拿技法傳承與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