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最注重質量?末期兵源殘疾人比率竟高達10%!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納粹德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閃電戰”使西方國家招架不住,只得搖旗投降。然而由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加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德國人在主要戰線——東線戰場上已然陷入了被動的戰略防禦態勢。可希特勒為了避免國內戰時經濟陷入崩潰局面,遲遲不肯進行總動員投入更多的兵力去戰場。一直到了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德國的總動員才剛剛開始。

然而此時已經為時已晚。德國人必須想辦法彌補兵員數量的匱乏,除了小孩、老人,剩下的就是殘疾人。


二戰德軍最注重質量?末期兵源殘疾人比率竟高達10%!


▲隨著東線戰事陷入膠著,德國士兵們的精神也不斷地在飽受摧殘。


二戰德軍最注重質量?末期兵源殘疾人比率竟高達10%!


▲阿登戰役中被美軍所俘獲的12ss“青年團”裝甲師的年輕士兵,他們看起來最多不過只有13歲!

原本,那些因為戰傷而得到休假許可、不需再服兵役的人員,在當時納粹黨宣傳部長戈培爾“保衛祖國”的號召下,又重新選擇了拿起武器,加入當時的“人民衝鋒隊”當中繼續服役。那些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負傷老兵,對於提升人民衝鋒隊的部分戰鬥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戈培爾一再向希特勒所強調的。畢竟到了1944年時,德國人在多條戰線上已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再不多招募些“炮灰”去填補正規軍在戰線上的空缺,恐怕實在難以為繼。希特勒也同意了這項沒有依據和人性的計劃!


二戰德軍最注重質量?末期兵源殘疾人比率竟高達10%!


按照戈培爾的計劃,原本人民衝鋒隊的規模將會被擴大到500萬!在1944-1945年兩年之間,德國人總計動員了大約120-150萬人民衝鋒隊士兵。這其中60%的超齡服役人員,5%是孩童,殘疾人的比率更是達到了10%!也就是這些只會開槍,連瞄準說不定都不會瞄的炮灰,就這樣被直接送去了危險的前線與正規軍並肩作戰。

二戰德軍最注重質量?末期兵源殘疾人比率竟高達10%!

在德國陸軍軍隊體系當中,這些有殘障的人士被劃分為“第四類兵員”。因為他們無法正確的理解和明白教官所要表達的意思,有些人甚至根本連命令都沒有辦法傳達出去!因為他們是啞巴。

有一名德國少尉教官在荷蘭戰役時,這樣描述自己屬下的一群“耳朵營”(即聽力障礙人士)士兵們的:“對正常士兵們來說輕鬆無比的夜間巡邏,到了這群聾子身邊簡直就是噩夢。我本人曾親自到一個排部附近視察陣地防務情況,負責警戒的哨兵根本沒能聽出我的腳步聲就直接開槍!他們在夜晚發現有可疑的人影時,根本不會詢問你口令什麼的,因為他們根本聽不見!”

不僅如此,當時的一名德軍新兵在所謂的“大西洋壁壘”防禦戰時,這樣描述自己身邊的這群“特殊戰友”的:“我在剛入伍時調任某個要塞機槍營的傳令兵,負責防守荷蘭境內的堡壘事務。而我的戰友們有一半以上都有傷,或是缺一隻胳膊,或是被截去了小腿。那個狀況真的是太悲慘了。”

而最終,這些傷殘人士也不可能成為戈培爾和希特勒臆想的重要力量,而成為了納粹德國的最後炮灰。


二戰德軍最注重質量?末期兵源殘疾人比率竟高達10%!


▲人民衝鋒隊的一群老年士兵正在集結點三三兩兩的閒談。而德軍入伍新兵所說的殘疾人士在他們當中十分常見。


二戰德軍最注重質量?末期兵源殘疾人比率竟高達10%!


▲被俘虜的人民衝鋒隊士兵。戈培爾為了其所謂的“最終勝利”甚至不惜將這些年老體衰甚至是殘障人投入到激烈的戰場之上,納粹在戰爭最後時刻的瘋狂由此也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