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德國和日本的經濟一樣如日中天,爲什麼美國只割了日本韭菜,卻沒有收拾德國?

軍史吐槽君


這個有點陰謀論了

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

正如掀起亞洲金融風暴的索羅斯所說的那樣,如果東南亞國家自身沒有問題,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做到的。對於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的破裂也是如此,直到如今日本國內也極少有所謂的美國割韭菜的說法,更別提什麼埋怨美國了。這種論調完全是國內一部分專家的意淫而已,卻被無知大眾所信服。

【陰謀論嘛,誰不愛聽個八卦呢?】

而日本崩潰的直接原因是房地產和股市雙泡沫的破裂,而刺破泡沫的誘因是廣場花協議後日本政府讓日元升值的政策。但人家美國的廣場花園協議(註釋1)可不是單單跟日本談的,雖然日本作為重要參與者之一,但還有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以上簡稱G5)。只不過日本政府一來沒歷史經驗參考,二來也的確有點自我膨脹了,所以回國後踩了個急剎車。

【然後就……呵呵噠了】

還是從人口說起

要分析日德的經濟差異,可以出好幾篇論文了,在這裡咱們儘量化繁求簡。讓我們回到問題的源頭,來看下日德兩國人口,或許能從中找出問題的原因。mao爺爺曾說過:“人多力量大。”誠不我欺,尤其反映在房地產和股市上,國人應該相當有體會。

來看,1978年,德國人口達8300萬的人口頂峰,其後人口持續負增長,基本保持在8000-8200萬人之間。而這期間德國的房地產行業可沒閒著,在1978-2009年之間,增加了1100萬套住房。也就是說,德國在人口基本沒有怎麼增加的情況下,住房存量增加了35%。換做是你還會擔心沒房子住麼,還會擔心房價上漲買不起房子麼,自然就沒那麼焦慮了!當然除了德國人口的因素外,德國的經濟發展和制度建設也是不可缺少的。

其實人家德國也是經歷過炒房的,只不過二戰結束後就開始一門心思搞經濟建設(西德),國防由美國保護,政治也不用操心,真真的是一門心思搞經濟建設,而德國人的認真勁如果專心搞一件事,不成功都難。所以德國經濟很快就逆襲了。相較於其他國家又是什麼主義,又是什麼大哥夢的最後都不了了之,對比來看也是感慨。

而反觀日本,人口高峰相較於德國則要遲後近40年,在2015年日本人口才達到達到1.27億的峰值,而後出現負增長。人口增加自然需要更多住房,這個道理很簡單,有需求就自然會促進生產,所以雖然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了20多年,如今東京仍然是國際排的上號的大都市之一,東京房價也是居高不下!

所以分析問題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雖然日德都是在上世紀後半葉迅速發展成為發達國家,但其人口發展階段截然不同,此外經濟模式和制度也有很大差異。並不是美國想割誰韭菜就割誰韭菜,美國還沒強大到那種地步,當然美國仍然是巨無霸,一超多級是毫無疑問的。

【單純那國與國比較就是耍流氓,一定要結合國家自身不同的發展階段。】

註釋1:廣場花園協議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美國因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導致國內財政赤字劇增,不得不取消了金本位制,但仍然解決不了問題,一方面世界各國的國際貿易離不開美元,另一方面美國貿易逆差導致債臺高築,從二戰後的最大債權國跌落為最大債務國,為了改善之一矛盾才有了五國財長的廣場花園協議。

但廣場協議後。恰逢日本經濟發泡沫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政府強行讓日元大幅升值,相當於一針見血的刺破了泡沫,最終由於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造成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


瓦爾登的船伕


60%GDP紅線瞭解一下

兩次世界大戰將各國打的支離破碎,但美國利用二戰早期中立大發戰爭財後,後期被迫參戰收割勝利果實以及寬鬆的人才政策使其躍升為世界超級強國。有了江湖地位後,就需要想方設法的去維護。其中60%GDP紅線就是美國維持其江湖地位的一個重要指標,誰的GDP達到或超過美國GDP的60%,美國就要使手段弄誰。前蘇聯是第一個祭旗的,日本是第二個刀下鬼,今天的我們正因這個原因被美國發動貿易戰。

之所以美國對同時期的日本動手而沒有對德國動手,我們看一下我國改革開放時的世界各國GDP情況。從下圖可以看出,日本的GDP是高於德國(西德)的,且逼近美國的60%GDP紅線。這是美國選擇動手日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我們知道二戰結束後德國被佔領軍分成東西德兩國,東德由前蘇聯控制,西德則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控制。東西德就是兩大陣營或是制度的樣板房啊!顯然西德發展的遠比東德好,若美國對西德動手就是挖自己制度樣板房的牆角。

所以,基於以上兩點,美國必然會選擇對日本動手。


柳小慶


如果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和德國如日中天,那麼美國便是這個天。而美國更是上演了天狗食日的帽子戲法。

美國作為二戰後最大的經濟體,1944年7月,通過佈雷頓森林體系確定了美元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絕對地位。這一年的美國,是美國有史以來的巔峰期。

二戰結束後,美國作為最大的受益方成為了世界霸主,而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德國因戰敗而回到了山窮水盡、百業凋敝的窘境。政治軍事上都受到了美國的強烈打壓和控制,而這兩個國家卻依託國內曾經的工業基礎和國民的團結一致,努力奮鬥迅速的發展經濟並且在三四十年的時間裡,更是在1990年以後,日本與德國分別回到了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經濟體,成為了超過蘇聯、英國、法國,僅次於美國的主要經濟體。

尤其是日本,在1994年的經濟統計中,美國為7.1萬億美元,依舊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日本的經濟為4.8萬億美元,佔到了美國的一半以上,德國也達到了2.1萬億元,佔到了美國的四分之一以上。而其他歐美國家也幾乎都在穩定的上漲,美國的霸主地位開始動搖。毫無疑問,美國不會坐以待斃。

於是,美國在1985年便籤訂了一個“廣場協議”,其目的就是用來允許美國美元貶值,這一舉措可以有效地促進美國在國家貿易中的競爭力。促進美國企業在國家市場中的佈局和出口外貿。這對於歐洲國家和日本等亞洲新興國家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國際競爭在不斷加劇,美國利用金融領域的地位對全球進行了“割韭菜”。

為何同樣的政策,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影響較小,但是以日本為代表的東亞新興國家影響較大呢?

這是因為,此時的歐洲作為一個經濟整體,構成了當時世界上一個最主要經濟體系,內部市場十分巨大,德國的主要市場就是歐洲,而以日本為代表的東亞國家(亞洲四小龍)基本全靠出口,對美國依賴性較強。因而在美國的一系列政策下,日本受到的影響較大。

其二,德國的工業基礎比日本更雄厚,實體經濟佔據的經濟比例更高,而日本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開始大力發展金融業,也正是因此,而日本的經濟中泡沫成分更多,在上世紀末的亞洲經濟危機中,日本爆發了泡沫經濟破滅的金融危機,隨後日本的經濟進入了二十多年的經濟慢行道,再也沒有實力去威脅美國,取而代之的是飛速發展的中國。中國實現了巨龍騰飛。而美國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川普居然想要故伎重演。

但是不要忘記一個事實,中國不同於日本,中國的金融業依舊牢牢地掌握在直接手中。實體經濟也更為雄厚,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中國隨著經濟的提高,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中產階級最多的國家,正在不斷地釋放著購買力,拉動著內需,中國的國內市場,遠超過曾經的日本市場。


因而,美國想要與中國故伎重演,最後只怕會搬起來石頭砸自己的腳!


珞珈山的貓


美國也對德國採取了措施,不然現在世界第三經濟體怎麼會是日本而不是德國呢?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德國的GDP一度是高於日本的,只是日本在世界剛剛進入電氣化的時代裡,藉助電器工業優勢火了一把而已。

廣場協議直接打斷了日本和德國的經濟發展。


美國的廣場協議針對的是兩個國家,一個是日本,還有一個就是德國了。德國和日本一樣,也是一個從二戰之後大力發展電子產業的國家,他們的西門子等企業曾經引領歐洲電器市場很多年,佔據了廣泛的市場份額,也導致了美國同類產品出口受阻,歐洲是二戰之後主要的消費市場,美國為了限制德國的發展,不但在廣場協議中採取了逼迫日元升值的手段,也同樣採取了對德國馬克的打壓政策,德國經濟也為此付出很大代價。

日本經濟經歷的失落的十年,猶如一陣風暴,還未過去。


美國對於其他國家的GDP的規模,以及產業的高度一向非常敏感,總是擔心其他國家的發展超過自己,並且佔據自己的經濟和市場份額,從而取代自己的霸主地位。當然,不可否認大國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進是存在的,也是很難避免的,所以美國經常在其他國家的GDP達到自己的60%甚至更多之後對其採取爭霸競爭手段,通過高壓的經濟政策和軍事壓力,逼迫對手妥協。

美國通過對日本經濟的收割,完成了自己地位的鞏固。


日本和德國這樣的空有經濟力量,卻沒有軍事和政治力量的國家,在這種壓力面前很快就會繳械投降,日本為此付出了長達20年的經濟發展緩慢期,而德國如今也已經淪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蘇聯雖然有大國政治地位和軍事力量,也曾經一度達到了美國GDP規模的68%,但是解體導致了冷戰結束,蘇聯之後也再難有一個國家能夠全方位的應對美國在各方面的壓力了。

廣場協議後日本的各項價值被挖空,股市狂跌,經濟破滅。


如今,美國對東亞一些國家採取的貿易摩擦措施其實也是如此道理,只因為目前的第二大經濟體經濟規模已經到了12萬億美元,而美國是18萬億美元,不僅超過了60%,還一路達到了美國GDP的75%,同時發展速度還要快得多,所以美國也不得不繼續採取手段打壓其他國家的發展,不過這一次,美國面對的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和最大的消費市場,恐怕最終付出最大代價的,要是他們自己了。


海事先鋒


這個問題涉及到的問題必須放在當時的情況下來看,無論怎麼樣美國都不敢動德國,因為德國沒有開放金融市場給美國,德國只相信實體經濟,包括現在的德國也是如此。對於金融業的不感冒,使得德國經濟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小於其他國家。

而當年的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就是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經濟卻十分依賴於美國,主要是因為日本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而且也沒有一個類似於歐盟的組織來為其提供市場。所以美國想要整日本,只要限制其同美國的貿易就行,然後再通過金融來進行割韭菜。



德國當年同樣是發展的不錯,並且勢頭一直不錯,其實很大原因就是歐盟帶來的福利。歐盟的成立使得德國擁有更多的技術和市場,並且美國當時同德國的貿易額並不大,這就使得美國無處下刀子。其實我國的經濟就有很多德國經驗在裡面,例如一直不開放金融市場。


如今美國雖然來勢洶洶,針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但是中國不是日本,我們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對外貿易已經僅僅是佔GDP的14%,這就意味著貿易戰最後反而會使得中國更加註重拉動內需。世界經濟由美國做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崛起的中國將會制定更合理的貿易規則。


小司馬遷論史


1.德國經濟不像日本那麼咄咄逼人。

最高峰時,日本GDP相當於美國的60~70%,而德國只相當於美國的四分之一。

所以對美國而言,日本是嚴重威脅,而德國還不足以挑戰美國。

2.日本自私自利的發展模式犯了眾怒。

日本在拼命向歐美出口的時候,卻嚴格保護本國產業,封閉本國市場。福特的總裁就說過“日本市場是世界上最封閉的市場。”

日本只出不進,拼命賺取別國的錢,卻不允許別的國家賺日本的錢,這種自私自利地發展模式,引起了各國的憤怒,在“七國集團”的會議上被圍攻,一致向它施壓。

3.日本不像德國有歐盟的支持。

德國雖然也是戰敗國,但同時是歐盟的經濟火車頭,德國經濟直接關係到包括英、法、意等歐洲國家,所以在其他歐洲國家的共同努力下頂住了壓力。

但日本在七國集團裡獨木難支,又是戰敗國,只得就範。

4.日本刻意為之。

戰後,日本以科技立國,主要發展製造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可以說已經發展到了極致——GDP總量超過蘇聯,達到美國一半以上,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世界最大債權國,貿易額世界數一數二。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衝突越來越嚴重。

在此背景下,日本也在謀求產業升級,例如發展金融業、房地產業,加大對外投資,發展模式由“重積累,輕消費”向“重消費、輕積累”轉變……日元升值對這些行業的發展有好處。所以在廣場協定中,歐美壓迫日元升值,日本也並非不情願。

廣場協定後,日本的金融投資業迅速發展,一向以“踏實”“嚴謹”形象著稱的日本,才發現原來錢還可以這樣賺,國民紛紛拿出多年的積蓄炒股、炒房,整個國家陷入癲狂狀態。

但畢竟在這些行業,日本還是新手,遠不如美國老辣,結果被美國採用金融手段,狠狠剪了羊毛,日本也陷入“失去的十年”,並一蹶不振。


雁去無痕ty


《廣場協議》究竟是什麼鬼?

作為一個金融本科生,對《廣場協議》簡直是太熟悉了,幾乎任何一個經濟學的老師都會引用這個協議來講述經濟問題。

按照我們中國人陰謀論的出發點來看,1985年的《廣場協議》是西方國家對日本割的一次韭菜,在日本崛起的路上進行的一次精心策劃的經濟阻擊,最終導致日本進入“失落的十年”。

美國人狼子野心,如今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實際上是要讓中國重走日本的老路。以我們中國人的警惕性來說,當然不能上這個當,亨,我們多傲嬌啊!

實際上很多人根本沒鬧明白《廣場協議》,也並不明白日本失落的十年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日本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的痛苦經歷,在美國兩次局部戰爭的帶動下,已經經濟扶持,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甚至一度超過了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這種跨度之大,並非常人所能理解,明明是戰敗國,短短二十年就又能再次崛起,實在是讓人有些害怕,實際上還是當時的美國在和蘇聯的大國爭霸中,花了太多的錢,當然日本的崛起對美國來說也並非壞事,日本從來都是美國產品的重要生產地,美國人的生活也並不會因為日本人過得好了,就變得不好了。

但是從80年代開始,美國財政赤字增加,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想要保持資本主義世界的繼續穩定繁榮,就要讓美元貶值,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狀況,因此美日英法德五國簽訂《廣場協議》,目的就是讓美元有序的貶值。

《廣場協議》真的導致了日本的衰落嗎?

在協議簽訂後的三年裡,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日本成為當時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國民財富平白無故的增加了一倍,這種好事上哪找去。

實際上,日本當時是有些膨脹的,日本政府希望通過泡沫和通貨膨脹來維持經濟的持續高增長,不但不對這種過分投機進行打壓,反而還降低利率,為泡沫加點料。

由於泡沫的存在,股市不斷上升,據說當年東京房產的價值可以買下半個美國,實際上日本在美國的確購買了大量的樓盤。

然而,在1990年日本一腳急剎車踩破泡沫,來了一個頭朝地的著陸,一下子回到瞭解放前,日本進入長時間的經濟低速增長。

從我們的角度來說,看到別人不好過,比看到我們好過還要高興,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嘲笑日本的愚蠢,實際上日本並非真的衰落,在當時的情況日本發生經濟泡沫跟《廣場協議》也不是絕對的關係,在一個國家的高速崛起中,有些路是繞不開的。

實際上,日本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也有一定的關係,以前中國是日本產品的重要出口地,而中國改革開放後,卻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產品出口國,也就是在搶日本人的飯碗,而日本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行產業升級,並且用升值的日元到國外去建日資企業,也就是說,日本的GDP(國內生產總值)雖然增長的慢,但是GNP(國民生產總值)卻一直保持不錯,老百姓過得好不好,還是要看GNP的。

中國在2009年才超越日本,但是到今天,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以我們的體量超過日本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令人驕傲的事情吧!

為什麼美國沒有割德國的韭菜?

在廣場協議簽訂後,德國並未出現日本那樣的經濟泡沫,主要原因就是德國迅速採取措施提高利率,防止泡沫過大,儘管德國又再一次的勒緊了褲腰帶,但是經濟卻平穩發展,再次期間,歐共體的成立與發展,更加確立了德國在歐洲的心中地位,在經濟發展上,德國更看重對製造業的投資,避免像日本一樣瘋狂投機。

所以,即使美國想整德國,也沒有下手的機會,當然,還是那個問題,都過得好好的不挺好嗎?為什麼一定要整這個整那個呢?

當然,相對於日本來說,德國的經濟發展也太過於平穩,日本現在依然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德國排名第四,按照目前這個速度,德國根本追不上日本。更加印證了,美國並沒有割日本的韭菜。


史論縱橫


多頭對多頭,多頭對寡頭,寡頭對寡頭,是三種貿易戰基礎,會形成不同的對抗模式。。

如果是寡頭對寡頭,非要打貿易戰就兩敗俱傷,比如俄羅斯與美國航空發動機合作;如果是多頭對寡頭,就是多頭走別的貿易路線,寡頭被迫投降;如果是多頭對多頭,就是各找旁路,走持久戰。。

美國揍日本是多頭對寡頭,日本押注美國太重,又沒有軍事和金融自主權,只能投降;美國懟德國,德國組織歐盟自我實現多頭,對美貿易壓迫有足夠的騰挪空間。。

東亞大國抓消費,最大努力推一帶一路,年貿易量過四萬億美元,對非美各個方向的貿易增長都很穩定。。對美貿易6000億,七分之一而已,就是貿易戰心裡膈應,沒什麼大事。。


山東精創車加工


這說法是錯的!不管是德國與日本,都是美國割韭菜的對象,只是德國的工業基礎相對比日本還強那麼一點點,割了還長比較不那麼大起大落而已。在某冤大頭國崛起以前,德國一直都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在美國儲備最多黃金的也是德國。

由於德國與日本都是美國的戰利品,因此美國是可以隨意下手去剝削這兩個國家的。只要美國開始爆發經濟危機,他就會把風險轉嫁到這兩國上去,比如強迫兩國購買美國國債。因此,美國並不會去特意削弱這兩個國家,這是他的提款機。

日本之所以會出現大幅度衰弱主要還是自己的原因。在90年代時候,日本突然想要經濟轉型,放棄原有的工業發展道路,轉而大力發展房地產,股票金融等等行業。大量的外國炒房團進入,並在原本就很高的情況下繼續推高了日本房價,可是過快的增長幅度與市場良性發展不對等,最後超過了日本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房價坍塌,日本被重創。而德國由於從來沒有炒房炒股概念因此不受影響。


優己


首先,廣場協議簽訂於1985年,到了90年代的時候,對於資產價格的影響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認為美國在這個時候通過政治手段操控資產價格,進而實現財富轉移是不符合歷史的。很多人以廣場協議為基礎,認為這是美國針對日本和其他國家的陰謀,並且是導致日本在90年代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但實際上,從時間上看並不符合歷史。

其次,德國和日本的經濟在90年代的時候表現都不好。先看德國。90年代初兩德合併。由於在兌換東德馬克的時候,官方制定的匯率過高,導致德國貨幣超發,通貨膨脹嚴重。為了抑制通脹,德國央行不停拉高利率。從而對投資形成抑制,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同時,為了建設原東德地區,德國政府開徵團結稅,專門用於籌集東德地區的建設資金,徵稅也導致德國經濟發展受阻。在整個90年代,德國經濟表現不佳。再看日本,90年代初的時候,日本泡沫經濟到達最高點。但很快泡沫經濟破滅,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一落千丈。銀行壞賬極為嚴重。日本經濟陷入低迷。日本人因此將90年代稱為失去的十年。在這種情況下說兩個國家的經濟如日中天,顯然不符合歷史。

再次,美國確實有部分企業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時候通過資本市場操作,獲取了鉅額利潤。不過,這是企業行為,不是政府行為。而且,有獲利也有虧損,也有部分美國企業投資失敗。當然美國企業能夠如此操作的主要原因在於日本在泡沫經濟時期的資產價格存在嚴重的偏離,同一時期德國實行高利率抑制通貨膨脹政策,高利率必然會壓低資產價格。因此在德國金融市場上不存在這種操作空間。所以歸根結底是日本當時的泡沫經濟的問題,不能把責任歸結到美國人的政治打壓。

最後,美國經濟在90年代的時候表現非常出色。克林頓當政之後,推行信息高速公路建設,信息技術行業迅速發展。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經濟時代。在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的增長率要比日本和德國高得多,在已經體量巨大的情況下,美國當時的年增長率可以超過4%。所以,在這個時期美國對其他經濟發達國家的優勢進一步拉大。就當時的美國經濟狀況而言,也沒有必要對日本割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