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豆瓣8分電影,

關於上學的故事,印度的電影《起跑線》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電影故事的主角一家,原本是靠著做服裝生意起家的小資產階級。

電影主角不僅勤懇努力,還能說會道,終於成為了小有名氣的暴發戶,過上了中產階級的生活。

為了能讓6歲的女兒將來有個好出路,所以從小學開始,就想進入當地最好的重點學校。

這一切都是主角老婆小米的主意,而主角只是聽從了老婆的建議。

要上好學校,第一步就是學區房,因為好學校都是貴族階級才能上的,而學區房直接從經濟上篩選。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第二步就是語言,大家都知道印度雖然本地人口眾多,但官方語言卻是英語,而英語就是階級。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搬進新房子,老婆小米組織了一個趴體,叫來了所有和女兒同齡的父母家庭。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而主角從剛接觸這些上流社會人士開始,就展現了一個暴發戶土包子的氣質。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因為勤勞和做生意的習慣,主角直接給客人發名片。而上流社會的聚會,這種行為自然讓人覺得突兀。

而主角在自己的趴體上,喝不慣威士忌,吃不慣上等菜,只想吃大餅肉夾饃。

來了客人,裝闊氣讓客人隨便點飲料,人家說了他沒聽過的雞尾酒,他就直接懵逼了。

遭到白眼嘲笑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最丟人的,是女兒像往常一樣叫爸爸來跳舞,而非常隨意接地氣的印度民族社會搖,讓這些來做客的上流人士忍不住開始嘲笑他們一家。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孩子跳舞的快樂,和周圍人的嘲笑,形成鮮明的對比,最終聚會在小米故意拉黑了電閘後告終。

如果說這是融入上流社會的喬遷之喜,那麼這肯定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不過聚會中的嘲笑還是私下的。

可在小區公園,孩子們直言不和主角的女兒玩,因為她不說英語。而家長們也開啟了對主角一家赤裸裸的秀優越和嘲諷。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越是嘲諷,小米越想進入學校,因為上了同一所學校,將來自己的女兒就可以從新money變成oldmoney。

為了能進學校,主角半夜去排隊拿表格,但還有大部分人排不到。他們的排隊,都不如上流社會的關係和資源的直通車。

所以,主角一家請了一個顧問,開始包裝培訓自己,試圖打入上流社會內部。

找到了顧問後,顧問開始包裝主角一家。不僅是孩子,父母也要培訓。

顧問直接指出,你們起步太晚了,應該從懷孕就起步開始準備。這才叫起跑線。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而在女兒的簡歷裡,(幼兒園就要簡歷)

父親熬夜查字典,寫出來好奇心,求知慾,等本質問題和學習品質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而顧問卻覺得這簡歷不會過關,讓他們找到一位作家,幫忙潤詞。

作家用優美的詞句,把簡歷寫成了滿分作文,而且沒有誇女兒的求知慾,卻重點強調了誠實和謙虛。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這自誇的誠實和謙虛非常微妙。

在俊俊看來,誠實是敢於面對任何事情的真理和本質,而謙虛是在無涯的宇宙間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但電影裡此處的誠實和謙虛,是為了在社會交際中,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在這些上流社會階級的學校裡,最常見的是社會關係,資源,是身份,而不是學習知識。

除了誠實和謙虛,其他的包裝還包括學會說分享既是關愛,然後露出深意的微笑。

可主角面試時把順序都說反了。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最後,為了參加面試時體現出自己是上等人,主角兩口子,把自己穿的像是品牌店裡的模特。

小米生怕別人不知道的DIOR耳環真的讓我暫停笑了五分鐘。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此時顧問再也忍不住對這家暴發戶的嘲笑,說富人都不會刻意炫耀,而是要低調的奢華,少即是多。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什麼叫少即是多,中國的道家思想,和國外的極簡主義,以及一些設計風格理念,都涉及少就是多。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減少‘數量’,加強深度,無論中西都一樣,是那些真正明白了自己想追求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的人,或是設計的主題表達是什麼,才能化繁為簡,達到的一種境界。

比如我上個月寫的嵇康,明明很帥卻不洗臉,明明身份顯貴卻不入官場,一切別人在乎的東西,皆可拋除,自己打鐵彈琴,研究道家思想和養生自然,表面簡單灑脫,內心豐富無比,笑傲江湖。

這種境界需要時間和思想去沉澱, 很少有人能真正的理解。也有一些有天賦的人,年輕的時候就可以對任何事物都能專注或善於思考,不假於物,可以做到年少不被層樓誤。而這樣的人經歷過歲月的洗禮,最終也會沉默的去追求自己。

這才是少即是多的本質含義。

可前面說到了,進入上流社會的學校,訣竅不涉及本質,而只是以各種虛擬概念來維持利益和資源,社會關係和表象。

他們只是通過是否懂得極簡,懂得倉滿而知禮,低調而奢華的這麼一個概念,來分辨一個人是不是真的上流。

因為低調而不經意的裝逼殺傷力才是最大的。

也就是說,他們要表現的是一種虛擬的概念。是默認的潛規則。

他們真的明白少即是多嗎? 他們不需要明白。他們拼命的攝取資源,維護階級的純潔,生怕滑落下降,生怕手裡抓的不夠多,這和少就是多是完全相反的。

但為了在道德上不被詬病,在內涵上不被人取笑,還要道貌岸然的裝個門面。所以他們只需要表現出自己明白就夠了。是否真的明白,不重要。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最終通過包裝,培訓,顧問,甚至求神拜佛,主角一家也沒有進入上流社會。因為暴發戶就是暴發戶,和上流社會就是不一樣。一眼就能看穿。

而為了貴族階級的純潔性,一句話就讓這些掩飾和爭取付諸東流。

主角又嘗試用賄賂,找關係進學校,但都被拒絕了。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甚至他可以用錢買到合法的槍支,售酒證,卻買不來一個小學入學資格。

只能按照他們的規則玩,這是好幾千年海內外所有貴族一致總結出來的規則,這個遊戲規則有多鐵,想想就明白了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嘴上說著分享既是關愛,然後微笑的上流階級,從來不分享。

因為這社會關係充滿了利益,不允許人情幫助來破壞規則。

他們不是不分享,而是不和低於自己階級的人分享。

因為花錢找上流社會幫忙,而如果這個忙是違反了上流社會的純潔和利益的,那麼這個階級就會驚人的團結起來,抵抗打壓排擠你。所以找人幫忙,是矛盾的,是錢和人情解決不了的。

整部電影,上流社會唯一一次人情,是妻子找老同學幫忙,推薦找到了一位進入上流重點學校的顧問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從這位同學第一次到家裡參加趴體的時候妻子吃驚和害羞的表情,兩個人過去肯定有故事,也就是說,唯一一段人情關係的幫助,還是老情人之間的。

而主角原來的社區,互相友愛尊重,主角搬家的時候,十里八鄉都在哭送。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不僅原來的社區,後來主角去到底層社會,人們也是互幫互助的。

上流社會卻互相排擠,拉開距離,保持自己的優越和利益。

上流社會的關愛,都是虛的,都是有前提條件的,有規則的。

我前面說到本質,虛擬概念,和規則。

那麼規則,虛擬概念的本質是什麼呢? 是害怕失去 。

所有的規則的本質都是害怕失去。

法律也好,道德也好,人際關係技巧也好,各個行業規矩也好,傳統規定也好,技巧也好,安全也好,約定俗成也好,都是。

如果你沒什麼可以失去的,或者不在乎,那這些對你通通沒用。或者如果你有能力和勇氣脫離社會生活,到邊緣去,那你也可以不必遵守這些。

問題就在於,你是個循規蹈矩害怕失去的人,還是個追求簡單懂得放下的人。

而主角的老婆,那麼想讓自己的孩子上好學校,其實就是因為基於害怕失去而表現出的一種焦慮。

關於焦慮,寫十萬字都不夠多。

最可笑的,就是當男主和老婆離開顧問辦公室的時候,明明都已經談崩了,翻臉了,顧問還不忘記欲言又止提醒一句,出門的時候女士優先。。。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顧問欲言又止的提醒女士優先這句話,沒有字幕,但是我聽見了,這些虛擬的道德概念和規矩處處顯示出上流的高貴,電影做到這樣的細節,妙不可言,對這種虛假的規則古板的諷刺非常細緻,給電影加分

上升無路的主角一家,突然聽說這所學校,每年都會有25%的入學資格,給貧困家庭。

於是,主角又開始作弊,買通了灰色行業。搶佔窮人的入學資格。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作弊的流程,實在非常精妙,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表面是隨機抽選,實際上全都是安排好的。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用抽籤的條包住冰鎮的水,然後只抽溫度低的籤。

窮人一點機會都沒有。

好在今年老師和記者揭發這一現象,而校長也表示自己會嚴格篩選,安排家訪。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為了順利入學,主角一家假裝去歐洲旅行,卻偷偷去貧民窟扮窮,來通過家訪。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住在貧民窟。主角一家的鄰居,聽說他們家是破產來的,便熱心幫助他們,度過了貧窮的難關。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帶主角去工作,帶主角的老婆去領窮人福利配給來度過生活。

教他們拼命活著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被人欺負的時候要學會抗爭,

但是和政府的人打交道卻要忍耐不能反抗,因為他們會讓你和你周圍所有的窮人生不如死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什麼時候抗爭,什麼時候認命,窮人要分清楚

當窮人沒那麼好學的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不由讓人想起銀魂那句,光是活著就拼盡全力了

最終主角一家通過考核,但還要交24000盧比的課外活動費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對主角這種假裝窮人的人來說,當然不算什麼。但鄰居來說可能就是所有積蓄。

明明是免費資助貧困生,但是課外活動對於這些窮人就猶如天價,又攔住一批窮人。

鄰居準備了積蓄後,還不念幫助主角,於是自己去馬路碰瓷,讓車撞,然後把醫藥費,送給主角的女兒當學費。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被規矩束縛著,欺壓著,還被法律約束著,不偷不搶,最後只能以傷害自己的方式,換來20700盧比的學費。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順便說下,中國和印度盧比的匯率大概是1:10,也就是2070塊錢

這2070塊錢需要拿命冒險。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兩家人都進入了抽籤環節,可鄰居一家抽籤沒選上

主角的女兒選上了。

主角安慰鄰居,鄰居反而說,你不要替我難過,又不是你搶了我孩子的資格,我們只是運氣不好罷了。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主角一家費盡心機,花了錢財無數,才靠著搶窮人的名額換取了入學資格。

而鄰居,還天真的以為自己的孩子不能上學,只是運氣問題。相反表現出一種對命運的豁達,和苦中為樂的心態。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鄰居還要拿出錢來,為主角一家入選了慶祝,開趴體,買自己從來捨不得買的披薩。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到此,鄰居的形象各種高大上。

當然,這只是電影語言和主題的表達,現實中並不是說窮人就比富人要善良,人以階級來分本身就很可笑。

現實是複雜的, 富人當然也有好人,窮人當然也有大把的壞人。

此處只是電影的語境,來表達某種現象。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電影為了主題,只展示了階級不公平的一面,但其實這不全面,其實無論什麼階級,都會有人抬頭仰望星空,都有好人壞人。

主角心懷愧疚,於是去贊助公立學校。

陰差陽錯,貧窮的鄰居從學校得知真相,但念在情分也沒有檢舉主角,這種道德和情感已經大大的超越了貧窮階級日常所表現的善良。

這只是為了服務此電影的主題來塑造一個角色。只是為了展現主角一家成長變化的弧光,而鄰居扮演的是無私的善良的形象,來感化主角。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相對的,主角的愧疚到達了頂點,於是主動去和校長揭發自己。要求讓鄰居的孩子上學。

但校長聽完後,居然選擇幫他掩蓋,並幫他從貧困生資格轉成了普通生資格。

原來自稱來自貧苦家庭,一定保持公平公正的校長,才是幕後黑手。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因為她不僅實現了階級跨越,而且還掌握著教育資源的命脈,緊緊的扼住了上流社會的喉嚨,所以曾經看不起她的人,如今都要來求她

校長放縱的享受著這種權利帶來的優越和報復的快感,同時也不希望自己再滑落回原本的世界。

主角威脅要揭發校長,而校長根本就不怕被檢舉,因為媒體、官僚、警察,都和她是一個階級,而且他們的孩子都要靠校長的關係和資源,他們自然會互相維護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用九品芝麻官的一句臺詞,月黑風高殺人夜

到此,上流社會所謂的什麼公平,什麼道德,體面,仁義,思想,都徹底剝落

主角終於認清了世界和階級。

最終主角,在大禮堂的學生表演中,偷偷換上了來自公立學校的窮學生表演希望和夢想,得到了上流社會所有家長的鼓掌。

可當主角說出,這些不是你們的孩子,而是窮孩子的時候,就沒有人鼓掌了。

主角接著一通發言,不僅揭露了上流社會的虛偽,假平等,假道德,假關愛。

還指出了,你們讓自己的孩子進入上流社會,不是為他們打開了更大的世界,相反是狹隘了他們的世界。是走上了離本質和求真相反的道路。

就好比這學校,已經不是用來學習的,而是用來做生意的。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校長是披著皮的商人,所有的一切都脫離了本質。只剩下剝奪,壓榨,欺騙,利益和階級。

(原文並不如此,我總結了主角的發言)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儘管大家都知道他說的是對的,是真的,但只有她老婆起來給他鼓掌。

其他人都坐著不動,甚至有想鼓掌的,也被自己的老公老婆制止。

(非常讓我喜歡的結局,加分)

因為一旦鼓掌,一旦認可,就會被踢出上流社會的隊伍,就會失去利益、資源

就會離開這個關係網,並與之作對。

再一次,所有的規矩,虛擬概念,本質都是害怕失去

所以在這些上流人士眼中, 道德,真理,永遠是建立在下層基礎上的。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用馬斯洛需求原理來解釋。

人們必須要先滿足基礎的安全和生存保障,然後是財產所有性,自尊,社會地位,最後才是道德和自我實現。

而道德上的自我實現如果不能脫離下層基礎,不敢於拋棄金錢地位,就是虛假的自我實現,虛假的道德。

所以決定這一切的,就是從一開始,敢不敢面對真相。那些沒品嚐過真理美妙滋味的人,是永遠不敢放棄的。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這就是現實,也是我非常喜歡這個結尾的原因,因為它真的很現實

在現實中,我之前就在國內某個討論教育的問題下說過,

在中國,你如果是清華北大出來的,那別人第一反應,高智商學霸學神。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在美國,如果你哈佛耶魯出來的,反應就多樣了,要麼你家裡肯定很牛逼吧,要麼你是真的超級優秀而且家庭無負擔,反正不管怎樣多多少少要和錢沾邊,如果真的沒錢,那你肯定是超級優秀或有什麼特長長長長。。。

美國的教育不公平,已成為所有人都默認的。在不公平中尋找公平才是現狀。

2004年美國普利策獎新聞,《大學潛規則——誰能優先進入美國頂尖大學》,大家有心可以看看美國的教育潛規則是什麼樣的。

還有另一篇同樣獲獎過的報道。光靠自身資質公平的競爭獲取一流教育資源,對絕大多數人是不存在的。

然而即使獲獎,也沒有任何卵用。美國還是一樣的資本運作。

還是依舊,不可能消除這種不公正。

求真的永遠是少數,理想主義永遠會輸給現實主義,階級永遠輪迴。

但現實主義這也不是沒有好處,因為人畢竟有BUG,要吃飯要慾望,而不是所有人生下來就陽春白雪,可以享受精神快樂。現實主義要創造更多的物質,當然也是一種發展。所以實用主義自有其意義,與合理性。

只是大部分過分偏激的、或是資本的實用主義,最後都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而已。打著實用建設的旗號,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也就是說,真讓人可恨的,不是現實,而是不公平的階級和制度。

所有強硬的以世界原本就不公平,來給眼前的悲劇開脫的人,都只有兩個目的:他們是這種不公平的得利者,或他們想創作更多的不公平來使自己得利。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我就知道有一個國家,巧妙的使用規則和制度,利用教育資源的傾斜,公然的收取錢財賄賂,剝奪那些靠著考試分數進入學校的資格。

現實甚至沒有這部電影這麼曲折,也不需要假扮窮人來走漏洞,就是赤裸裸的交錢拿學歷,如此坦然的不公平。

這個國家就是,

韓國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前段時期我在介紹 韓劇LIVE的時候,就說了這個事,這是截圖

2016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學生集會抗議

然後live主角,身為警察去鎮壓第一集就9.3分!又一部想熬夜追的神劇

不得不說,外國實在太可怕了,不僅有不公平的教育,有官官相護的階級,有明明大家都知道不公平的新聞卻還一如既往的社會,還有學生敢暴動,然後被鎮壓。

社會永遠不會公平,可我們能改變自己,那些人苦心去攀爬的金字塔,體驗上流和頂端,但主角只需要知行合一,就體驗到了。

什麼金錢、樣貌、地位什麼爆照、虛榮,可笑至極。

那些上流社會心心念唸的道德,自我實現,優越感,最終都是自欺欺人。

拿知乎舉例子,因為網絡平臺其實就是一個比較直觀的社會實驗。

和知乎上那些拼命炫耀,強調年入百萬,中產階級和財物自由需要多少多少錢,自己有多少有錢的朋友,以及爆照曬腿的人一樣,他們一方面維護著高逼格,一方面要把自己所有能曬的資源,拿出來曬,從赤裸裸的錢,地位,和人際關係,到後來不僅是臉,和腿胸這種二級生殖器官,現如今更有甚者直接開始暗示自己生殖器官是否夠大或夠粉嫩的。

在很久以前的知乎的黃金時代,確實是求真理、討論真知和思想的地方,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陋室又如何的地方。 而後白銀黑鐵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虛擬的概念和實際的利益作秀,來裝逼,而追求真知的人越來越少,學習討論的越走越多,再到現如今,知乎已經被稱作逼乎,大v已經成了罵人的詞

一切都無可挽回的走向庸俗。人們帶著自身的侷限、狹隘、和偏見,再也沒有多少人能分辨出各自的不同了,只有階級和金錢永存。

從一部電影中,我們不僅要解讀出電影的語言和人物,解讀出導演的目的。

還要從它想表達的社會現象中,看出社會的本質。

社會的本質,不是真實,不是善良,不是理想共贏,團結無私,這些都只是一個方面罷了。

社會的本質,是一個巨大的關係網,他的基礎,是由人的慾望組成。因為人的種種慾望而使我們成為群居動物,互相交換利益,互相幫助,或是互相壓迫。

我們想要消滅階級,消滅不公平,所以我們有了道德,有了法律。但始終,這些都只是虛擬的概念,現實中的人,即使知道你說的對,也很少有人願意犧牲自己。

在原本理想的虛擬概念上,更多的人,其實是在玩弄這些概念。修橋補路無屍骸,殺人放火金腰帶,自古如此。

所以,面對一切陷入虛擬的概念和規則,一切利用仁義道德來謀私辯論,詭辯,爭吵,一切用實用來利己的胡攪蠻纏

俊俊都不會和他們辯論,因為我知道如果真要講道理,我肯定會贏

但他們不是要講道理,他們是在給自己找合理性,找面子。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所以面對他們,我都是躲著的。躲不過,就肛正面,能動手就不罵,能罵就不講道理。

我不害怕仁義道德,我只是害怕靠著它吃飯的人,利用它得利的人。

因為他們是利用規則(或被規則限制)的人,是害怕失去的人,他們是利用道理的利己者,屁股決定了他們的腦子。

對付他們不能講道理,唯一的方法,是不可抵抗的權力形勢,或是暴力。

所以很多人覺得我平時這麼一個知識分子,為什麼堅持鍛鍊,而且擁有很多實用技能,十八般武藝都接觸

因為現實不講道理,道理都是人虛擬出來的

對付現實,還是要用現實的方法~

規則的本質是害怕失去,現實的本質是物競天擇,虛懷若谷,變通學習

印度這奇葩國家,一半兒童無法上學

而作為暴發戶的主角,卻勇敢的用自己的選擇,來實現高標準的道德,和求真

勇敢的面對生活的不公平,和荊棘與泥濘。

和古今中外那些真正偉大的哲學家和聖人一樣,選擇了平凡而不假於外物的道路,原來在這荒謬的社會,做自己求真理,就算勇敢了。

面對複雜荒謬的社會,還能保持自我,熱愛世界,犧牲自己,放棄利益,任由他人嘲笑,就是最勇敢的境界。

假裝少就是多的人,嘲笑真正少就是多的人,只是社會這張關係網裡,荒誕的一角而已。

但這社會,也有好的一角。有志同道合,追求理想的人。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偏安一隅,或是滿世界的冒險,其實都是為了尋找那美好的寧靜。為了理想中的一篇淨土。為了可以坦然的做自己,求真理。

這就是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大多數哲學家,夢想家,實幹家,藝術家,追求的意義。

今天說了審視社會,和不公平,其實也可以以此為鏡,來審視自己。

現實社會很複雜,而求知卻很簡單。

生有涯而知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莊子

哪怕是真理求知,也要學會知足,這才是真正的少就是多。莊子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知識就在書中,只要自己願意,隨時可以學習, 有老師教當然會好,但如果不考慮時間和效率, 莊子和老子的知識,又有多少是老師教的呢?

知識本來就是無窮的,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人們總想追求快樂,追求爽,他們只是利用知識罷了 。

而對於老子莊子佛陀等等聖人來說, 這世上還有比看穿庸碌的人群,看穿社會荒唐的迷霧,而怡然自得的獨自享受一杯茶,更中二更爽的事麼,還有比這更裝逼的事麼?

他們的思想,已經流傳幾千年,還會持續流傳下去。

而那些經常會說,【滾,你也配姓趙?你也配上學?】的人,那些只會索取佔有的人,只會爆照虛榮的人,只懂得利益和生意的人,只能用外在的物質來堆積自己地位來裝逼的人,他們骨子裡就是利己主義者。

這個逼,他們裝不來。

世上最孤獨的讀書俱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